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分析
2020-07-22陈蕊
陈 蕊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药剂科,辽宁 锦州 121000)
惊厥是在小儿群体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这种病情多发生在6个月~3岁的儿童群体当中,患儿病情表现较为严重。小儿惊厥主要以热性惊厥和无热性惊厥为主,临床主要以热性惊厥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有资料认为大约超过5%的患儿都曾经存在过一次或多次热性惊厥,因此这种病症发病比较迅猛,如果治疗不当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2]。当患儿发病以后会存在面部肌肉和四肢抽动,并表现全身性的强直和痉挛性发作,患儿伴随有双侧眼球斜视,并存在上方或神志不清等症状,一般这种症状会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不等,患儿病情发作以后存在有短暂性的嗜睡。对于热性惊厥和高热性惊厥而言,如果进行治疗和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患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对患儿脑组织产生严重损伤,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儿智力的发育[3],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所以临床应重视对患儿的治疗。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对小儿惊厥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的效果,同时将者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有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惊厥患儿,本文选择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平均为27例。常规治疗组当中,男女比例为13∶14,患儿的最大年龄为5岁,最小年龄为0.5岁,平均年龄为(2.8±1.1)岁;联合治疗组当中男女比例为15∶12,患儿的最大年龄为5岁,最小年龄为0.4岁,平均年龄为(2.7±1.2)岁。本文常规治疗组当中存在有热性惊厥患儿18例,无热性惊厥患儿9例,联合治疗组当中有热性惊厥患儿20例,无热性惊厥患儿7例。两组患儿均被诊断为小儿惊厥,所有患儿无论是否存在发热症状,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采用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两组患儿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本文所有患儿均被诊断为小儿惊厥,所以患儿存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个别患儿没有意识、呼吸不顺,状态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可自行恢复;所有患儿存在头部侧斜状况,头部会往左或右边侧斜,颈部靠后,所有患儿眼睛发直;患儿的双腿和双脚将止,并存在不断的颤动,个别患者存在大小便无意识排出;本文患儿存在局部抽搐的情况,甚至患儿存在严重性抽动。
1.2.2 排除标准:本文排除合并癫痫症状的患儿;本文排除因为其他各种病症而导致出现抽搐的患儿;排除年龄超过7周岁的患儿;排除没有典型症状的患儿;排除对本文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儿;排除在入组以前经过其他药物治疗的患儿;本文排除脏器损害或存在各种器质性病变的患儿;本文排出中途因为各种原因退组的患儿。
1.3 方法:对本文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患儿发病后,确保病房的安静,患儿存在呼吸加快,四肢冰冷和精神状况的相关症状时,可能是患儿出现惊厥的复发前兆,要注意对患儿体温的控制,防止热性惊厥患儿身体产生影响,避免患儿体温存在持续上升。如体温上升,需通过采用酒精和冰袋等物理降温方法对患者进行降温,患儿发作的时候,帮助患儿选择仰卧姿势,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帮助患儿清除口腔当中的分泌物,避免窒息情况出现。应托住患儿的下颌部位,防止舌头后坠,并为患儿快速服用相关药物。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儿的不同发热症状有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静脉通道的留针,可以预防患儿输液过程中存在药物外渗,避免患儿存在皮肤组织坏死状况出现。与此同时,为患儿选择采用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 020381;规格:1 mL∶0.1 g)进行治疗,按体质量一次3~5 mg/kg对患儿进行给药。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之上为患儿应用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 020957;规格:2 mL∶10 mg),出生30 d~5岁,静注每2~5 min0.2~0.5 mg,最大限用量为5 mg;5岁以上每2~5 min 1 mg,最大限用量10 mg。本文所有患儿均不超过5周岁,所以治疗均以出生30 d~5岁的用量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需要注意,小儿静注宜缓慢,3 min内按体质量不超过0.25 mg/kg,间隔15~30 min可重复。
1.4 观察指标:评价本文所有患儿经过治疗以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调查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如果患儿临床用药以后抽搐症状停止,临床症状消失,患儿意识恢复清醒,随访未发现有相关的复发状况,说明临床治疗显效;经过治疗以后,如果患儿抽搐症状减轻,临床症状好转,患儿意识恢复清醒,随访未发现有复发状况,则证明临床治疗好转;治疗以后如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则说明治疗无效[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IBM 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本文采用卡方值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20/28),联合治疗组为89.29%(25/2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4/28),联合治疗组为17.86%(5/2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以后的退热时间、惊觉消退时间和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本文的联合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小儿惊厥也被称之为抽风或惊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患儿的过高大脑神经元兴奋性,使得患儿出现异常放电,这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或多种全身性病症,导致患儿的脑细胞功能存在紊乱[6]。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存在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很多患儿会存在意识丧失或者存在眼球向斜上方凝视的状况,还有一些患儿存在大小便失禁,新生儿的惊厥症状一般并不明显的表现为轻微的眼球斜视,而且患儿通常存在呼吸频率不规则或面部肌肉存在轻微的抽动,这样很容易对病症予以忽视[7]。
临床小儿惊厥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大体上可归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小儿颅内感染、结核性感染等,也存在颅外感染。而非感染因素主要是因为患儿颅脑产生相关的伤情或产后外伤等状况导致患儿出现病症。患儿会存在神经系统相关体征和高度怀疑存在颅内感染因素的时候,需要对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检查,并注意是否存在颅内压升高,必要的时候需进行脱水药物治疗,可能需要对患儿进行腰穿操作[8]。对小儿惊厥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则是为患儿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患儿窒息,随时得做好防止患儿舌咬伤的工作,对患儿进行一系列降温和镇静处理[9]。苯巴比妥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抑制作用,随用量增加而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效应,大剂量时产生麻醉作用,作用机制现认为主要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有关。本品还具有抗癫痫效应,其机制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还可能与其增强中枢抑制性递质γ-丁氨酸的功能有关,而地西泮属于长效苯二氮类药[10]。苯二氮类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本类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以加强或易化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GABA在苯二氮受体相互作用下主要在中枢神经各个部位,起突触前和突触后的抑制作用。药物可以使氯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流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超极化,抑制神经元的放电,这个抑制转译为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下一步去极化兴奋性递质,苯二氮类增加氯通道开发的频率,可能通过增强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或易化GABA受体与氯离子通道的联系来实现。而通过本文结果也能够证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小儿惊厥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进行治疗可有效的帮助患儿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大大的帮助患者改善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