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0-07-22胡甜李云霞云南大学
文/胡甜 李云霞 (云南大学)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共享经济正深度重塑中国的经济形态,实质性地助推旅游业创新。共享经济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解决了旅游业发展中始终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个性化问题;二是淡旺季旅游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问题。同时,改变着传统的旅游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促进了旅游业的变革,并实质性地推动优质旅游发展。
尽管国内旅游共享经济市场反应迅猛、消费诉求强劲,但仍显现出两大痛点:一是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系统中“闲散供给”和“专业化供给”相对于旅游需求的不匹配、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国内旅游共享产品几乎都是在复制或模仿国外的成功案例或典型做法,尚未形成本土化设计和创新性设计的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共享经济
自2010 年Botsman 和Rogers的《协同消费增长》出版,迎来共享经济研究热潮,Stephany (2015)认为通过整合低利用率的资产、使其在线可得到并导致所有权需求减少的价值所组织的新经济为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及其影响,包含各种类型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P2P 租赁”“市场”和“成本”等语义上高度相关的主题是研究的热点。蔡东宏和李翔宇(2017)提出旅游共享经济中的几个典型模式,即共享住宿、共享交通工具、共享休闲农庄等模式;张潇、叶澜(2018)认为国内研究集中于共享经济的理念、成因及发展模式、共享经济的应用领域及运行机制的探讨、共享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及其影响是最为主要的研究热点。秦军和高文彧认为(2019)认为共享经济作为新型模式处于发展初期,研究领域集中于旅游行业、交通行业。
2.关于旅游共享经济
旅游和酒店较早涉及共享经济领域,旅游共享经济模式为国内旅游共享经济研究热点之一,蔡东宏和李翔宇(2017)提出旅游共享经济中的几个典型模式:住宿、交通共享、个人服务和休闲农庄等模式;张洪香(2017)认为旅游共享经济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模式;曾小桥(2018)指出主要包括旅游共享经济研究、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与共享经济融合研究、旅游品牌共享研究、游客共享行为研究、旅游企业和平台共享机制研究五个方面。
二、基本现状
(一)国外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1. Airbnb 与Uber 的诞生
Airbnb 于2008 年成立,是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Airbnb 可以满足数以几百万计不同游客的各类需求,主要包括公寓、别墅、城堡和树屋等。Airbnb模糊了专业和非专业酒店服务之间的界限,精心制定了一套政策和规范点评的系统以实现质量控制。
Uber 于 2009 年成立,是一家美国成立的硅谷科技公司,2010 年Uber 叫车服务在旧金山开始运营,以平台为基础,一部手机为纽带,开启了打车服务新时代。随后,Uber 凭借自己的企业战略,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2.特色餐饮独树一帜
共享经济模式下,涌现出如 EatWith、Sprig、 Feastly、Housebites这类餐饮美食共享平台。其中,EatWith 作为全球最大社交美食体验平台,对接游客与主人,就餐地点就在主人家,预约时间付费后就可以登门拜访。Feastly 聚集了众多大厨和美食爱好者,通过一个线上平台,把优秀的厨师和食客们连接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
3.休闲娱乐与活动
Guidehop、 Vayable、Globetrooper、SharedEarth、Yplan都是有名的休闲娱乐共享平台, Guidehop、 Vayable寻求志同道合的游客一起进行旅游体验。Globetrooper适合结伴游同游世界,如果孤身一人想找人结伴前行,这个网站是不二之选。此外, Yplan2012年上线,是一款伦敦本地生活发现与订票平台,基于互联网,聚合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 ,专为时尚年轻有消费能者打造。
4.购物
WorldCraze、Ouibring 、TaskRabbit 等购物平台开启了快乐代购的新模式,买家可以放心的将行李箱交给代购方让他给你代购商品,在此过程中,代购者获得收益,买家可以买到海外想要的产品,实现双方的各自需求。
(二)国内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1.以共享住宿和共享交通出行为先导,旅游共享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国内共享住宿和共享交通出行是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的先驱领域,同时成为旅游共享经济受众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
2017 年中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 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70.6%;交易人数约7800 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 万人;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 万套。从需求侧看,具有情怀的非标准化入住体验,与旅游者追求个性化和社交属性的需求相适应;从供给侧看,共享住宿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市场规模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2.旅游共享经济既迎合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又改变传统的旅游组织方式
旅游共享经济迎合旅游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需求方面。通过旅游共享平台,消费者以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为参考,寻求适合自己的旅游共享产品,从而使自主权得以实现。中国旅游研究院携手Airbnb 共同发布的《中国分享住宿消费趋势报告2017——出境消费市场》显示,4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曾居住国境外的民宿、家庭旅馆或度假租赁房屋,2016 年中国出境旅游者使用Airbnb近160万人次,足以说明国内旅游者对共享旅游产品有着强劲的需求。
旅游共享经济对传统旅游供给带来新的挑战,改变了原有的旅游组织方式。例如短租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的低端酒店带来较大的挑战,低端酒店的服务水平以及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且没有较强势的营销网络,与其他大型连锁酒店相比毫无优势。旅游共享经济所包含的方面较多,除交通业、餐饮业等,还有娱乐业以及零售业等,这些行业的供给组织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
3.共享经济与旅游活动六要素相互融合,创新并催生旅游共享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享经济对旅游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具体表现为共享经济 与旅游活动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的相互渗透、融合,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诞生。目前,国内旅游共享产品形态如表1 所示。
4.旅游共享经济激发大众创业激情,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新动力
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 报 告(2018)》显 示,2017 年 我国非金融共享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20941 亿 元, 较2016 年 增 长66.8%,其中房屋分享领域145亿元,生活服务领域13214 亿元,交通出行2010 亿元,并且生活服务和房屋分享领域增长速度最快。2017 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从业人员716 万人,较2016 年增加131 万人;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 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 万人。
旅游共享经济可以帮助大量草根人群绕开旅游常规性就业所需克服的知识、技能、经验甚至年龄等方面的障碍,碎片化地解决了部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各类旅游共享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提供旅游共享产品,在此基础上孕育、孵化起来的创业行为则是“草根创业”。
三、问题描述
在中国,旅游共享经济从出行领域到后来的短租平台,从物质层面到技术以及知识层面的共享,从C2C 到B2B,旅游共享经济对旅游行业的转型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然而国内旅游共享经济起步晚、发展快,致使共享经济模式推动优质旅游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旅游目的地供需两侧矛盾日益突出,旅游共享产品难以成为主流
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无论是“闲散供给”还是“专业供给”都没有本质区别,他们所关注的是高质量、高品质和高效率。当旅游产业级别的传统“标准”供给出现时,“闲散供给”通常会被“专业供给”所屏蔽,甚至被挤出竞争,反之,当独具旅游目的地特色和品质的“非标准”供给出现时,“专业化供给”会被“闲散供给”所替代,同样会被挤出竞争。
尽管旅游共享经济盘活了旅游目的地的各类闲散资源,这些资源千差万别、风格迥异,因而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和衡量,致使线下旅游共享产品及服务质量缺乏竞争力。再者某些共享平台对于所展示的旅游目的地闲置资源产品缺乏规范性标准,致使名不符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旅游共享产品难以快速成为大众旅游市场主流产品的原因。
表1 国内旅游共享产品形态
(二)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模糊不清和乏力创新,旅游共享产品盲目跟风,严重制约旅游共享经济从本土化发展走向创新发展之路
旅游共享经济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比拼,而不再只是市场份额、用户流量的争夺。国内外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其商业模式具有内在的特殊性,例如第三方支付体系显得极为重要。然而,从国内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几乎都是在复制或照搬或模仿国外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致使国内不同旅游目的地生活化场景缺乏吸引力和旅游共享经济各主体价值主张模糊,严重制约旅游共享经济从本土化发展走向创新发展之路。
(三)旅游共享经济各主体面临多种安全隐患和市场风险
旅游共享经济的交易“去中间化”,使得旅游需求方与旅游目的地供给方之间存在一个虚拟平台,这个虚拟平台有可能存在信用和安全隐患。旅游供给方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和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这就会形成旅游需求方的心理障碍,或者抱着怀疑态度进行交易和共享。
由于旅游共享资源品类的复杂多样性,旅游服务供给方式显现非标准化或非专业化特征,这对旅游共享产品的质量控制、服务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统计等提出了挑战。目前,旅游共享经济市场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来提供市场标准的经营体系,由此带来市场风险。
四、原因分析
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经济模式下的旅游产业链发生改变,旅游产品的供应商由B 端供应商扩大至C 端个人分享,P2P 模式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增加旅游者个性化体验,提供供需匹配的轻资产中间商成为重要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国内旅游共享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问题形成原因归纳如下:
一是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系统中的“闲散供给”与“专业化”之间的博弈,凸显旅游共享经济“非标准”弱点,成为旅游共享经济发展之短板。
二是由于旅游共享经济各主体尚处于复制或照搬或模仿国外旅游共享经济行业领先者的运营方式,缺乏明确的本土化和创新性发展战略,致使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盲目跟风。
三是由于旅游共享经济是新生事物且发展迅猛,因而存在监管部门监管滞后、法律法规不善、准入机制缺失等问题,加之旅游共享经济领域相关数据匮乏,政府间的数据尚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等。
五、结论
(一)旅游共享经济是满足旅游供需之间的高效匹配
旅游共享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进行最高效的配置,满足供需双方的诉求,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互利共赢。旅游共享经济正在重塑人们的生活,通过改变旅游者出行方式、旅游业供给方式、旅游业发展方式和旅游消费行为,进而推动旅游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高效匹配。
(二)旅游共享经济的“非标准”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非标准”意味着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优质旅游需求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改变标准化所带来的单一性;另一方面,给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游客评价办法和投诉处理等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何使旅游目的地“闲散供给”与“专业化供给”兼容,以及标准与非标准并驾齐驱,成为旅游共享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必须本土化设计和创新设计
旅游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是关键,早期的借鉴会产生一定的效果,长时期照搬与模仿国外经验必将走向衰败,只有立足于本国,因地制宜才可能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所以,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是旅游游共享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旅游共享供给侧内部存在供需矛盾需要解决
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的成熟度与旅游活动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全面渗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旅游共享经济在住宿和交通出行方面占比较大、表现较为突出,而在“游、购、娱”方面是薄弱环节。面对游览体验地在风光风情、购买土特产和参与地娱乐活动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刚性需求,与其旅游供给不足的矛盾,旅游目的地供给侧系统优化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