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路径研究*
——以抗战文艺为中心

2020-07-22王芳芳山西师范大学

品牌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太行山红色旅游抗战

文/王芳芳 (山西师范大学)

太行山位于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相交,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1937 年,八路军129 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成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此战斗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近年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将“太行精神”作为红色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对于山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品牌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仍然存在局限性,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将太行山区的红色旅游与抗战文艺相结合,或许可以走出一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路径。

一、山西省太行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红色文化旅游,是以物质层面内容为载体,以精神及制度层面为依托,让游客了解革命事实,体会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太行山作为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具有独特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太行山区现存的革命景区有: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砖壁村旧址、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左权县左权将军殉难处、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潞城区北村八路军总部、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壶关县常行民兵抗日窑洞战斗遗址等景区。

但作为红色旅游胜地,存在以下不足:

(1)红色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展现历史文化方面,太行山区的红色景区多为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展览方式僵化,当地的历史文化没有与景区有效结合,仅限于对具有革命特色的建筑进行简单地修缮,产品结构不合理。

(2)红色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文化活动。在旅游文化活动中,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文艺活动和特色民俗,旅游模式单一对旅游者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特别是无法满足当代青年群体的需求,因此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3)红色旅游景区之间缺少合作精神。如地理位置相近的武乡县和黎城县,两县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相似度较高,但两县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缺乏相应的资源整合,两县推出“体验一天八路军的生活”的旅游项目,导致旅游产品设计雷同,市场恶性竞争,景区建设重复等问题。

二、山西省太行山抗战文艺旅游资源调查与整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无数怀揣革命理想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太行抗日根据地,结合当地民间特色文艺,创作了许多歌颂共产党人、赞扬英雄儿女、赞美革命事业的艺术作品,如《小二黑结婚》《万象楼》《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模范家庭》等,留下无数的精神食粮。

(一)武乡民歌

抗日战争时期,为动员民众,太行根据地的民众创作了许多反映根据地革命斗争的民歌。据不完全统计,可搜集到有歌词的民歌201首,其内容分别为反抗日军侵略的抗战歌、歌颂胜仗与抗日英雄的赞歌、动员民众参军的动员歌、巩固根据地建设与发展的劳动歌、讴歌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的圣歌等。

表1 太行民歌分布表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军事活动主要以游击战、反扫荡为内容。在太行抗战时期的民歌中反映的比较充分。《太行山展开游击战》“太行山是英雄的山,抗日的烽火遍地燃,领头人就是咱朱老总,到处展开游击战……”唱出了抗日军民的豪气,和对共产党的由衷赞美,从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游击战的普及情况和效果。

抗战时期,山区群众围绕根据地的生活,以抗日为主题,创作出许多动员歌曲。《当不了英雄别登门》里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期许,“羊肚子手巾头上扎,但愿你胸前带红呀花。莜麦开花棱搭棱,当不了英雄别登门。”《动员抗战小唱》套用《打酸枣》调,唱出了军民团结一心抗击侵略者的决心,“红眼那个圪针呀,扎人死里疼,日本那个侵略者同胞们实呀实在凶。……你那你那个矛子呀,我拿我的枪,打击那个侵略者,同胞们保卫家乡。”

抗战时期的武乡民歌是记录军民战斗、生活生产的直接反映,也是军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是太行山上的艺术瑰宝,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把民歌开发作为红色旅游打卡项目之一,将为红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留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二)沁源秧歌

沁源秧歌是因抗战需要而由地方小调及歌舞发展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剧中。其最初表演形式是街头广场文娱活动,载歌载舞,伴以花鼓,当地人称之为“闹秧歌”,经常出现在节日社火表演中。

全面抗战初期,绿茵剧团表演了《山沟生活》《出城》《抢粮》等秧歌剧,演出了悲惨的民众生活,鼓舞民众奋起抗日。抗战后期,绿茵剧团编演了《回头看》《参军》《锻石雷》《抬担架》《光荣抗属》《杀敌英雄杨学孟》《民兵英雄李德昌》等20 多个秧歌剧,激发了军民的革命斗志,涌现出无数抗日模范。

绿茵剧团创作的秧歌剧内容与人民生活贴近,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志,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共鸣。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时,将这种共鸣植入到红色旅游项目中,可以唤起游客的同理心,让游客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其理想信念,激发其爱国热情。

(三)襄垣鼓书

襄垣鼓书是由“鼓儿词”(盲艺人说唱)和“柳调”(明眼艺人说唱)结合后的曲种,其凭借板式齐全、唱腔优美、内容丰富、形式别致、乡土气息浓厚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是襄垣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在抗日战争时期,“盲人宣传队”创作了《活捉尹道山》《土地法大纲》《杀敌英雄》《减租减息》《拥军抗属》《地雷战》《捉特务》《打日本》等几百个襄垣鼓书小段,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动员作用,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抗战文艺为满足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需要而被有意识地创作出来,是抗战时期太行山区文化生态系统物化的成果。将抗战文艺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可以突破传统红色旅游产业的单调性,实现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全方位、多维度的情景体验。

三、山西省太行山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新路径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式旅游将逐步取代传统旅游模式,强调游客的多元化体验,强调参与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要想突破传统局限,就必须将革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审美习惯以及审美接受相结合,旅游项目设计要以消费者的参与和体验为核心。增设文艺表演、民俗教学等使旅游者可以亲自参与的活动项目,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突显“体验、参与、互动”等项目特点,使游客感觉身临其境,以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随着太行山红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武乡县在打造“两园一剧”中突显了抗战文艺在旅游资源中的作用,八路军文化园上演《反扫荡》《太行游击队》《欢庆胜利》三大情景剧;游击体验园设置了“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项目;《太行山》更是以实景剧的形式再现了当年八路军将士与太行儿女浴血奋战、共同抗击敌人的史实。

“两园一剧”的成功经验说明,发展与繁荣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应当注意多维度、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多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特别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

红色文化旅游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思想、推进经济发展于一体,对我国的社会人文、政治生态、文化传承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应将当地文化特色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充分挖掘抗战文艺在红色旅游中的作用,挖掘抗战文艺中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让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再配合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当时革命场景,使游客在逼真的环境氛围中真情实感地体会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抗战文艺与红色旅游的有效结合,不仅符合大众的旅游需求,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时代精神,形成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太行山红色旅游抗战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太行山写生》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太行山(外二首)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