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理念下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效果的影响
2020-07-21沈甲郑孝梅
沈甲 郑孝梅
摘要:目的:探索传统力量训练结合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运用实验法及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功能性力量训练;跨步急停接球跳投
引言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以其攻击形式多变,急停过程中有跨步调整,可稳定重心等优点而被在篮球比赛中广泛应用。同时跨步急停跳投作为一项组合技术,其技术动作复杂程度比多数投篮组合技术难度要高,所以对运动员的一系列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较高。但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者们关于力量训练对投篮组合技术产生影响的研究却较少,对具体到跨步急停跳投技术方面更是未见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功能性训练这一视角出发,探索提高跨步急停跳投技术的力量训练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效果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20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对实验的可行性、测试指标的选取、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动作设计提供支撑。
2.实验法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的力量训练来验证力量训练方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产生的影响。
3.数据分析法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前测统计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实验对象是否在同一水平。实验后,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自身的统计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其实验前后自身的差异;然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两者之间的统计指标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差异性。在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之前,采用K-S检验得出α≥0.05,即符合统计学原理,再进一步检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方法:在以篮圈正下方垂直投影点为圆心,五米五为半径的弧线上,分别在两边底角、两个四十五度角以及弧顶位置设置五个投篮点:(1)每个队员在五个点前进行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每个点投两次,共投十次。(2)每个队员在五个点右(左)边的一段距离进行曲线助跑,然后以右(左)脚为中枢脚(右(左)脚为第一拍,左(右)脚为第二拍)在各个点的左(右)边分别进行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每个点投两球,总共投十球。每个队员投三组,计最好成绩。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前测统计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前两组队员在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队员的前测指标处于相同水平,可以进行实验对比。
(二)实验前后两组队员自身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1.实验前后自身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从表1、2中数据可见,经过十六周的力量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方面的成绩比实验前均有提升,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说明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效果。
经分析可知,无论是传统力量训练还是功能性力量训练,他们前期的基础力量训练都增加了肌肉的力量,进一步也提升了队员身体控制能力,而身体控制能力的提升也为队员的篮球技术训练与表现奠定了基础。在篮球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因专项力量动作模式的选取与设计是建立在对篮球专项技术动作进行模拟的基础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肌肉对专项力量训练动作产生一定的肌肉记忆与适应,对篮球专项动作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正向迁移,从而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与发展。
2.实验前后自身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经表3、4分析可知,经过十六周的力量训练后,实验后两组队员的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成绩均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表明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的提升均着积极的结果。
分析可知,无论是前期基础力量训练带来身体控制能力的提升还是后期专项力量训练带来的动作迁移,二者均能够促进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效果的提升。虽然助跑跨步急停跳投相对于原地跨步急停跳投,其动作难度会大了许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身体素质的提升与肌肉记忆的形成都会对动作的记忆、固定与控制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命中率的提升。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后,无论是传统力量训练还是功能性力量训练都极大地促进了队员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成绩的提升。
(三)實验后两组队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1.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经表5可知,在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命中率方面,经过十六周力量训练后,两组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分析可知,两种力量训练方法都能促进运动员肌肉力量与身体素质的增强。而力量素质增长能促进运动员协调、平衡等能力的发展。跨步急停跳投技术专项力量动作模式的选取是建立在其技术动作特征的基础上,对技术产生一定的动作迁移。同时由于原地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其动作技术的发展对身体的平衡、灵活及稳定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两种力量训练均能够满足其技术发展的素质需要。所以在此方面,两种力量训练方法没有存在显著的效果差异。
2.助跑后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由表6可知,经过十六周的力量练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功能性训练效果更好。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在助跑跨步急停跳投命中率的提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经过分析可知,功能性训练是一种目的性训练。功能性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功能,将运动员获得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动作时表现出来。其通过提高机体运动环节的平衡、稳定、灵活等能力以及对自身弱点进行完善来达到其自身动作模式高效的目的。同时功能性训练有针对性地对机体进行多关节、多平面、多维度的训练,目的为了提高人体的平衡与稳定能力,以及更好地实现人体运动链的功能。这些功能的提高都将促进相关训练动作模式的高效,使训练效益化。在对实验组进行动作模式设计与训练时,先通过运用FMS测试的方法来发现实验组队员在主要运动环节方面存在的灵活、稳定、对称以及平衡等问题,然后在基础训练阶段加上一系列手段与方法来完善他们的不足之处,这些训练对跨步急停跳投过程中身体平衡稳定、控制以及协调发力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在进行专项训练时,针对原地与助跑跨步急停跳投的动作特点以及实验组队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符合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整体运动链发展的训练方法。且在专项力量训练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动作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训练,这种非平衡状态更加贴近比赛情景与助跑跨步急停跳投过程中身体不稳定的特点,这些训练都有助于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技术稳定性的发展以及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
三、结论
1.功能性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均能够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跨步急停接球跳投命中率的提升。在助跑跨步急停接球跳投方面,功能性力量训练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
2.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根据专项技术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力量训练动作模式的选择。
结语
综上可知,功能性力量训练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稳定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的发展,能更好地满足助跑跨步急停跳投动作的发展,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后,实验组在助跑跨步急停跳投命中率提升方面比对照组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寇永茂.青少年篮球运动中的腰腹力量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20-21.
[2]曲艳玲.影响篮球跳投命中率的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5):86-93.
[3]张晓.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跳投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