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醅亦有新滋味

2020-07-21金声明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

金声明

摘 要: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老版《地理必修3》教材能否使用、如何使用已然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课本中的案例挑选得当,并加以完善,仍然能够让老版教材服务于新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教材;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18-02

目前,新课程方案已经实施,但是新版教材还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老版教材的选用就成为了笔者在当前教学工作中要面临的一项大的挑战。现就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中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谈谈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中老版教材选用的一点浅见。

老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而上述内容要求在新课标中已经被删掉了。但是笔者发现老版《必修3》里的这部分内容现在仍然可以用于新课标体系下的教学当中,因为这部分内容讲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结构的变化和原因,这大体上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因此,笔者将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用好手中的教材,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1.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7版)对选择性必修2模块的要求,笔者觉得学生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达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首先,能够运用网络搜集相关材料,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某产业转型区(如珠江三角洲等)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能够根据某产业转型区(如珠江三角洲等)的发展条件、产业结构特点及问题,分析區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最后,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简要解释。其中第一条目标着重培养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探索和尝试去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提高学生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第二条目标着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鼓励学生从珠江三角洲等区域入手,分析区域发展条件。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区域发展现状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第三条目标着重培养人地协调观。鼓励学生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增删学习内容

(1)增加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内容

常见的产业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和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我国的三次产业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和水、电、煤的生产供应等等。第三产业分为流通部门(如交通、通信、零售、餐饮等)和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国家机关等)。按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要素的不同来划分,也可以把产业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学生通过了解产业分类以及主要产业部门的特点,进而结合地理必修2相关知识,思考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受发展条件的影响,一个区域内各个产业部门都有发展变化,所以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着的。学生了解到产业结构变化是各个产业部门发展变化的结果,进而思考不同产业部门发展变化的原因,乃至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列举中国产业转型示范区

用课外更加新鲜的案例,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例如,江苏徐州,对于学生而言是离得最近的产业转型示范区。可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去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徐州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3)列举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知识与技术创新、区域协同与竞争、自然资源禀赋、需求结构、人口规模与结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等。学生通过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明确分析的方向。

教学中增加上述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系统知识,有利于学生将必修2中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与必修3中区域发展之间建立起联系,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原因的方向。同时应该删除或弱化课本中一些与主题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城市问题、合理规划城市和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相关内容。

3.整合学习内容

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增删学习内容之后,需要对增加的学习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

首先,安排的内容是产业分类、产业结构,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产业部门的特点、发展条件及其发展变化。例如,山西省的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炼铝工业,它们的发展依赖于山西省丰富的煤炭、铁矿、铝土矿和能源;美国“硅谷”的电子工业,其依靠科技和创新能力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般依赖于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条件对各个产业部门的影响是变化的。例如,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而市场、交通与通信、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

其次,安排的内容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列举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从而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能明确思考方向。

再次,是安排课本上的内容,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案例,引导学生们分析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变化原因。课本重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而现在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如下表所示:

用上表来引导学生主要分三个阶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从而凸显新课标的要求。但是这部分内容也让笔者有了很大的困惑。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否需要让学生们去了解,毕竟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是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方面;二是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原因,笔者归纳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以及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不知是否妥当。当然,教学过程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三个阶段中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以及原因,都交由学生结合课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研究探讨。学生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原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甚至观点错误,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最后,安排几个典型的案例,例如,14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29题,让学生们结合玉门和大庆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及现阶段的发展条件,讨论玉门和大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再以江苏徐州市为案例,让学生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其作为产业转型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产业转型的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材内容适当的调整,仍然可以使旧版教材服务于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人教版《必修3》中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可用,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亚马逊雨林的保护、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等。只要我们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就可以旧醅尝出新滋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老版教材也是存在困惑的。例如,我们所补充的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系统性以及所选案例的典型性等方面会有所欠缺。所以,我们更加期待新教材的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
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养鸭业与养鸭开村传说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这五年的变化
港珠澳大桥驱动下珠江两岸经济关联格局演变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