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2020-07-21程兴华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净化

程兴华

摘 要: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5-2020)》提出,到“十三五”末,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殖产品比重将要超过80%,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逐步由传统放养型向集约型、设施型转变,在提高养殖效率,增加养殖户收入的同时,也加剧了对水体环境的破坏,水产养殖污染成为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全国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第一个重点任务是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养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环保健康养殖。

关键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净化

水产业是高淳区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业占农业产值比例达到40%以上,从业农民3万余人,河蟹生态养殖面积20万亩以上,生产商品蟹1620万kg,实现销售额19亿元。高淳区作为固城湖大闸蟹的主产区,做好河蟹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对于本地河蟹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分析

水产养殖污染主要由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加剧对水体的破坏,一方面需要向水体投放更高数量的饲料,使水体迅速恶化;养殖的虾蟹、鱼类等产生的排泄物蓄积在池塘底部,進一步消耗水体的溶氧,增加氨氮含量,使水体中有害物质逐渐升高,不进行处理就将其排放到周围环境,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

目前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及生物处理技术。

(一)物理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物理技术主要是利用不同孔径大小的滤材等阻隔或吸附水体中杂质,达到保持水质的效果,目前应用得比较多的是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工厂化规模化的养殖尾水处理。

机械过滤主要用于养殖尾水处理前期,利用相应物质的吸附和阻隔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存在的大量残饵粪便等大颗粒的悬浮物,快速降低水中有机物和氨氮,是一种实用简单的技术手段。泡沫分离技术利用气泡表面张力,吸附水体中生微细小有机颗粒物,经处理后的水体溶氧丰富。

(二)化学处理技术

目前采用比较多的养殖尾水化学处理技术是臭氧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氧化尾水中积累的氨氮、亚硝酸盐,去除水体中多种还原性物质,降低碳含量,能够显著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达到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的效果,臭氧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特性,使其在尾水处理中普遍应用。

(三)生物处理技术

目前养殖尾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方式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藻类、人工湿地等5种方式,比较成熟的为微生物净化技术。该技术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是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具有抑制病菌生长、净化水质的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复合型微生态制剂,由多种有益微生物筑城的活菌制剂,可以发挥各个菌种的功能,克服单一菌种应用性差,应用窄的不足,对底质改良和修复效果十分明显。

以上三种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见表1.

三、河蟹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应用

根据现代养殖尾水净化理论,结合高淳区当地养殖河蟹、虾、鱼的实际情况,规划河蟹养殖尾水净化面积不少于养殖面积的10%,整体三级净化。

以排水沟为一级净化区,进行初步净化;以养殖尾水二级净化区进行高强度净化;以现有沟渠、河道为三级净化区,进行深度净化。

一级净化区的排水沟采用石笼技术,为初级沉淀区,承接河蟹养殖池塘排出的养殖尾水,将来自河蟹养殖尾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进行初步沉淀,同时,在排水沟中设置适量生物膜载体,利用生物膜进行养殖尾水的初步净化,并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葫芦、美人蕉、鸢尾、空心菜、睡莲、荷花、早伞草等),利用其根系的过滤作用和渗透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达到初步净化的目的。

二级净化区即池塘尾水净化池,平均水深1.4m,承接排水沟的养殖尾水,采用生物膜载体+“草、螺、蟹共孵育”模式达到尾水高度净化的目的。

三级净化区充分利用自然河道、沟渠,承接二级净化区的尾水,深度净化。根据各净化区的区域特点,河边、沟渠旁分别栽种一些挺水植物美人蕉、鸢尾等,既能净化水体有机物又能美化环境。在深水区采用“草、虾共作制”模式,进行养殖尾水的深度净化,每亩投放螺蛳400kg,投放白花鲢20尾/亩,后期可放养草鱼5~10尾/亩,利用食物链原理,通过收获蟹、虾、鱼将N、P等从水体中取出,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改善水体环境的同时,净化区的蟹、虾、鱼也能带来经济收益。

经过三级净化出来的水体,总氮的去除率为平均70%,总磷的去除率为平均65%,氨氮的去除率为平均55%,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平均78%。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是人们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因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必须加强对水体污染的控制,加强对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采用养殖尾水净化和循环利用的相关技术,净化水质,形成良性的、利于生态的循环模式,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5-2020)》.

[2].宋迪,徐佳,单宝田,等.膜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海洋科学,2014,38(2):102-106.

[3].黄晓婷,陈兵,刘伟,等.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循环水产养殖废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37(6):82-85.

[4].符瞰,符芳欢.一种高位池塘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0):83-85.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净化
身心净化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净化水泵
水产养殖水体UV254和COD值相关性研究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的净化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多功能净化机
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脱碳、除尘净化联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