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共和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7-21王财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理污染

王财

摘 要:针对共和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浅谈当前共和县农业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依据,分别从农业技术以及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治理策略与建议,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对应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其他行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不但能够确保农业生产的量与质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提供安全、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及优质原料。但是,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工业持续发展,工业三废污染越来越严重,并开始向农村持续蔓延,而且在农药、化肥、畜禽粪便以及农用膜等污染物的作用下,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使得生产的大量农畜产品被污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与控制工作,保护农村农业生产环境,是当前农业科学与环境科学共同面臨的重要问题,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共和县农业面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投入品使用方面

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偏低。共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还没有跟上来。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只求得“产品丰富”,而忽视了“质量净化”。虽然,近几年共和县不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但由于生产者自身意识较低,加之互联网购物发展迅速,存在农户上网购买、滥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同时未建立健全农药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机制,导致农药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难以实施,使得我们在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方面出现了新的困难。

(二)作物秸秆利用方面

2019年共和县秸秆“五料化”利用率为75%,由于共和县没有秸秆加工企业,且受环境影响无法使秸秆堆还田,共和县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用作饲料和燃料,另有很大一部分是打捆出售。近几年,在大力宣传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等相关工作后,共和县秸秆利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作物收割后的留茬较低不易回收,且农户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存在传统的焚烧秸秆后可以提升土壤肥力的观念,这使得农业污染治理工作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困难。

(三)废旧残膜回收方面

共和县地膜主要是用于青储玉米种植方面,虽然使用量不大,但由于地膜绝大多数抗拉能力差、易碎、不易回收,同时,共和县目前还未未建立完善的残膜回收机制,而且从事回收地膜资源化利用的企业比较少,回收价格偏低,致使企业和农民双方对资源化回收地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随意丢弃,甚至露天焚烧的现象,直接地污染了大气和水。

(四)畜禽粪便处理方面

畜禽粪便污染是无公害产品生产的最大危害之一。畜禽粪便污染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空气的污染。未经妥善处理的畜禽粪便有机物厌氧分解所产生的恶臭、有害气体,以及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二是对水体的污染。粪便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有有机污染、磷污染和氮污染等三种类型,而且污染的程度日趋严重;三是对土壤的污染。相关资料显示,畜禽粪便中含有20余种微量元素,一旦进入土壤,超过一定的数量,就会产生环境污染;四是对生物的污染。畜禽粪便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很容易滋生蚊蝇,进而导致病原的种类增多。

(五)化肥、农药施用方面

农药、化肥是双刃剑,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使得农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急剧扩大。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农药除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导致的污染外,更是在农药的使用以大气、土壤和水等为介质进行扩散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了整个环境生态系统。

二、做好共和县农业面污染治理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农药管理使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用药新技术,借助科技下乡,向农民群众讲解农药科学的施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对农药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宣传力度。

(二)大力推广新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

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土壤养分的测定,在确定合理地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供求诊断技术,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断优化用肥结构。同时积极开展农药使用减量,控制作物病虫害,推广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提高施药工效和农药利用率。

(三)健全地膜回收机制,严控污染源头

本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的原则,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回收机制,组织行政村(社)、农村经济合作社、农户、企业等,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农田残膜回收,有条件的地区可成立残膜回收专业服务队,确保残膜回收任务的完成。对于回收集中的残膜,统一由农牧部门与回收企业协调拉运,并与签订残膜回收合同,明确残膜回收任务,责任到人。

(四)实现结构转变,发展高效农业

近年来,粗放型农业以追求产值最大化为主要目的,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或无序增加种植养殖面积及数量为主要手段,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单一,产出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应突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农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结合共和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现状实际,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加大市场监督,强化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严控违法农药和农资,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污染,要大力开展高毒及假劣农药整治工作,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商、种植专业户经营使用农药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农药,逐步理顺规范农药经营市场,规范台账记录制度。从投入品源头上控制农药的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1]杜江,罗珺.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

[2]吴迪梅,张从,孟凡乔.河北省污水灌溉农业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

[3]梁勇.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04).

猜你喜欢

治理污染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SOUNDS OF THE CITY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