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20-07-21刘艳丽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扬花吸浆虫赤霉病

刘艳丽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安阳 455000)

1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发生

1.1 播种前

河南小麦播种前种传高危险性病虫害主要为全蚀病、白粉病、赤霉病、腥黑穗病、吸浆虫等。

1.2 播种期

河南小麦播种期经植物残体、土壤、田间杂草携带病虫源传播的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地下害虫、根腐病及纹枯病等;经种传、土传的主要病虫害为蚜虫、病毒病、黑穗病、纹枯病及全蚀病等。

1.3 苗期

河南小麦苗期主要病虫害为白粉病、锈病、灰飞虱、纹枯病、蚜虫、病毒病等。

1.4 拔节期

河南小麦拔节期主要病虫害为叶枯病、蚜虫、锈病、地下害虫、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等。

1.5 抽穗扬花灌浆期

河南小麦扬花灌浆期主要病虫害为蚜虫、吸浆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2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综合防治

(1)根据小麦生长时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播种前,河南小麦种植户应选择无病良种,如豫麦13 号、豫麦16 号、豫麦17 号等,降低种子携带病菌风险。

(2)良种选育的基础上,应选用药剂拌种方式,每公斤小麦种子利用6.0%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5.0mL 拌种,随后依据每10.0kg 种子量取180.0mL 水的比例,将6.0%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50.0mL 与180.0mL 水混合搅拌成糊状,加入10.0kg 种子搅拌均匀。或者直接利用2.5% 咯菌腈悬浮剂150.0mL、3.0%苯醚甲环唑种衣剂150.0mL 拌种100.0kg,保证每一粒小麦种子均匀沾染种衣剂。最后选择背风阴凉处晾晒。

2.2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轮作

(1)适时播种,促进小麦幼苗尽早出土,减少腥黑穗病、白粉病、赤霉病、地下害虫、吸浆虫侵染种子机会。对于前期发生腥黑穗病、赤霉病、蚜虫等土传病虫害地块,应实行两到三年轮作。

(2)依据播种不宜过迟、不宜过深的原则,适时开展整地保墒工作。

(3)每亩用50.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kg、或70.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kg 与48.0kg 细土拌合,均匀喷洒在地面上翻耕入土,降低土壤病原数量。

2.3 病害防治

(1)麦穗发生腥黑穗病的田块,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后集中烧毁,避免病菌随部分病粒、麦糠落入田间。

①考虑到全蚀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会在抽穗扬花前发病,对小麦的麦穗、叶片造成危害,且具有发病时间精准、发病速度快的特点,因此,种植户应在同一时间段作好上述病害预防工作。可每亩利用30.0% 己唑醇悬浮剂12.0g、或430g/L 戊唑醇悬浮剂18.0mL、42.0% 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2.0mL 兑水32.0kg 喷雾进行防治。

②结合麦蚜虫防治,加入叶面肥、杀虫剂,切实落实“一喷多防”。在首次用药后,可以根据生育期、天气情况、品种特性,早晚间隔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药物追施,追施时应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应用。

(2)针对小麦病毒病,可以在播种后,出苗前,与蚜虫同时防治。利用每亩用8.0g 抗蚜威与90kg 水拌合后均匀喷药。同时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扬花前,用32.0% 己唑醇悬浮剂1200倍液叶面喷雾与12 种微量元素叶面肥400.0 倍液综合防治,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3)针对小麦纹枯病,在选用无病良种、药剂拌种的基础上,可以在次年春季冬小麦拔节期,每亩利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 亿个/ 克)26.0g,在上午露水未消散前给药,促使药液顺露水流向小麦植株基部,达到良好的纹枯病防治效果。

2.4 虫害针对性防治

(1)根据河南省小麦吸浆虫发育进度,结合区域天气情况,可知吸浆虫成虫发生盛期4 月中下旬(南部地区)、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北部地区)。基于此,可以依据统防重发田块,普防一般田块原则,以“用手拨开麦垄,一眼可以看到两头以上成虫” 或“网捕十复次捕到十头以上成虫” 为防治指标,在小麦抽穗初期,于出土不整齐、基数较高区域,在扬花前喷施一次2.5% 溴氰菊酯乳油32.0mL 兑水52.0kg 后,对准穗部均匀喷雾,或者每亩选择40.0% 毒死蜱乳油60.0mL 兑水50.0kg 后均匀喷雾。考虑到小麦吸浆虫惧怕大风、高温、强光,可以选择无风天气上午十点前,或者傍晚五点后进行药剂喷施。

(2)在河南省5 月上旬一代灰飞虱孵化期基本结束,小麦田平均虫量较大,因此,可以选择5 月15 日左右,面对全部麦田,喷施快田5.0g 与72.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8g、有机硅12.0mL、52.0% 多酮80g 混合药剂,均匀喷施。除药剂防治以外,也可以采用黄板、380nm 黑光灯诱杀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

(3)河南小麦蚜虫危害高峰期大多在4 月底到5 月初期,可以选择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如4.50%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2.0mL 兑水50.0kg 喷施,每间隔三天进行一次药物追施,连续喷施两次到三次,可以基本控制虫情。

(4)针对小麦红蜘蛛,可以选用25.0% 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200 倍液或1.75% 阿维菌素5500 倍液与5.5% 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每亩3.5g,均匀喷施,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 结语

小麦的产量对人们生产生活、经济建设、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现代产业快递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直接影响小麦的品质与产量。基于此,各相关单位与部门应从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出发, 分析总结,科学防范,改善小麦作物的生长状况

猜你喜欢

扬花吸浆虫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与防治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桃花雪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南皮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