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地水稻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0-07-21沈建平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蘖期寒地秧田

沈建平

(黑龙江省八五九农场机关,黑龙江 双鸭山 156326)

寒地水稻是黑龙江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黑龙江大米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火爆,寒地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得到不断扩大,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做好寒地水稻种植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寒地水稻高产优产的重要因素。

1 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几个关键性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很重要。因受黑龙江这种温差较大、天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影响,对于寒地水稻的选种来说,应选具有较强抗寒、抗逆性并对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佳的品种,这样方可适应极端天气的变化。

(2)把握好栽培管理就是控制好水稻生长的全过程管理。水稻的栽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对育苗地的选择,苗床处理和播种、秧田管理等。育苗地的选择应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并且没有农药的残留。种子选择上要经过晒种、盐水浸种、催芽等工序才具备播种条件,而对于播种来说,寒地水稻播种时间一般在4 月份,室外温度升高到5℃以上就可以播种。播种前需对苗床进行微喷水,使其湿润,播种后再将苗床覆上一层1 厘米左右厚度的薄土,播种后要加强对苗床的管理,除草防止草与苗争营养。为培育壮苗,在种子的出苗期要控制好温度和水分,做好保温,保持其排水畅通,而在生长期,则在合理控制其棚内温度的基础上做好通风管理,在生长期棚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到25℃之间,可根据棚内温度的实际情况通过通风管理来降温升温。棚内通风状态良好,可减少病虫害,也利于培育壮苗。

(3)做好田间管理中的第一道工序插秧,可保证水稻秧苗成活的质量,促进水稻的产量提高。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从插秧开始,插秧、追肥、灌水以及病虫害管理等。此处仅就插秧来说,插秧一般选择温度较高的天气进行,在高于13.5℃以上的天气插秧比较适宜。寒地水稻的分蘖期时间短,在插秧时就要注意其植株间的距离了,合理密植才能确保分蘖效果,通常植株间的距离应为30 厘米乘15 厘米。

(4)施肥得当有效保障高产稳产。肥料的使用在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插秧前需对秧田施加底肥,如施入尿素和硫酸钾肥等,可使秧田的肥力充足,秧苗生长后劲大;从插秧后一直到秧苗返青的时候以及当稻秧长到第六叶露尖的时候,需要追加肥料2 到3 次,在露尖期追加尿素可以帮助其快速分蘖长穗。

(5)水分控制有讲究,把握好分寸可助产。秧田的灌溉从秧田清理时就进行了,在插秧后的2 天内一定要将秧田水分控制充足,灌水深度应是秧苗高度的2/3;到了分蘖期时,就需要撤水成浅水,水层尝试3 厘米为宜,抽穗期时要适当调整水的深度,适当灌一部分水,但还要保持浅水状态,这时深度为5 厘米即可,而在水稻谷穗渐渐发黄要成熟时,就可以停水晒稻穗等待收获了。

2 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

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所以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寒地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等,虫害主要有负泥虫、潜叶蝇和二化螟虫等。

(1)寒地水稻的病害防治办法

①立枯病。立枯病是寒地水稻在实施旱法育秧时最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是因为土壤土质偏碱性,地温低,光照不充足、秧苗不粗壮和播种时过密等原因所导致的。症状是出苗后就枯萎死亡、腐烂。防治办法:精挑后的种子一定要经过晾晒工序,晾晒后浸种,能够增强稻种的抵抗力,也能促进其发芽;另外,播种时要适温,播种密度要合理,适温指气温稳定在6℃以上,且合理密植,每平方米300至450克种子为宜;控制好棚内温度,及时通风、炼苗,田间管理上控制好浇水和施肥程序。

②稻瘟病。稻瘟病根据受害部位的不同,有叶瘟、穗颈瘟、节瘟、谷粒瘟等多种病类,它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是因稻种抗病能力差,田间管理不到位所引起的,可造成水稻减产或严重的绝产。防治办法:选择本地适宜的具有抗病性的稻种;播种前采取深翻地将残留的稻秆和杂草翻入地下,阻止菌源繁殖;种植时要根据水田情况及秧苗长势状况来施基肥和追肥,灌水时要根据节气和生长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灌水,保证水分适宜;必要时采取化学药剂喷洒防治。

③恶苗病。恶苗病主要是因为使用带病菌的稻种和稻草所引发,也有的是病菌通过植株的伤口侵入。症状为植株纤细并且弱小,秧苗在分蘖期不分蘖或分蘖少。防治办法:在选种时一定要保证质量,不选带病菌的种子。在浸种时用化学药剂如氰烯菌酯悬浮剂来浸种可抑制病菌,也可将药剂稀释后往苗床上喷洒杀菌。

(2)寒地水稻的虫害防治办法

①负泥虫。负泥虫危害的主要是水稻的叶片,它的幼虫和成虫喜食叶片,症状为在叶片下会出现许多白色条斑。严重的会使整个叶片呈白色,患有负泥虫害的水稻秧苗植株小,发育迟缓,分蘖少。防治办法:农业防治办法是对田间梗旁的稻草和杂草及时清除,杜绝越冬的成虫残留;插秧日期适当提前,多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药剂防治的办法是用可吡虫啉类农药喷杀。

②潜叶蝇。潜叶蝇虫害危害方式主要是幼虫能够进入秧苗叶里来吃叶肉,使叶片的部分机体死亡导致叶片枯萎腐烂,造成水稻的产量降低。防治办法:用农业手段来防治,就是清除稻田周围的杂草,并用浅水灌溉模式,减少水量,防止湿度过大而产生虫害。化学药剂防治法比较有效的是用可吡虫啉类农药进行喷杀来防治。

③二化螟虫。二化螟虫是一种水稻种植中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一般发生在分蘖期,若在分蘖期没有控制好虫害,会使稻鞘和稻秧的心苗枯萎死亡,而在穗期发生虫害则会得白穗病,水稻减产。防治办法:多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3 结语

水稻种植过程中,既要落实好各生长阶段的关键技术标准,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水稻的病虫害防治通常有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科学技术手段防治以及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虽然见效速度快,但是对环境有污染,在种植寒地水稻的过程中,需要以创新的精神,从这些防治办法中找出绿色、环保、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办法来,以进一步促进寒地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分蘖期寒地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感怀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