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2020-07-21王文志
王文志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北票 122100)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由于病原菌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因而有的患者会出现在院内感染而在院外出现症状的情况[1]。近些年来,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用药的愈发复杂,再加上多种新型医学技术(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疗及介入性治疗等)的应用,导致众多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大大加强了患者的耐药性,这也使得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不但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其治疗费用[2]。由此可见,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以640例于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实施微生物检验,获得了理想的感染控制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640例住院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时间段入院。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20例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174例、146例;年龄18~76岁,平均(37.52±6.42)岁;病程为5~42 d,平均(23.57±3.54)d。观察组320例中,男女各有178例、142例;年龄18~78岁,平均(37.68±6.46)岁;病程为5~43 d,平均(23.61±3.57)d。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均完整,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性疾病、精神障碍、交流障碍等患者,此外,本实验得到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接受常规治疗但未展开微生物检验,也即由临床医师根据自身经验向患者用药,给予其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以患者实际用药及病情进展情况为依据,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生活习惯干预等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药敏试验及细菌检定。采用由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G-5试条展开药敏试验操作,采用同公司生产的ID 32E试条展开细菌检定,并用型号为ATB Expaession的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操作检测。
1.2.2 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初筛与确诊试验。应用专家系统进行初筛提示,并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展开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其中,确诊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法),试验过程中给予克拉维酸(由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20113302)10 μg或头孢噻肟(由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20043012)30 μg,克拉维酸10 μg或头孢他啶(由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20043001)30 μg。在采用上述药物时,任何一组中克拉维酸抑菌环的直径如果增加至5 mm以上,则表明患者产生了ESBLS。此时,临床医师应结合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向患者合理应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1.3 观察指标:①感染程度: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感染程度,其中,患者存在轻微的临床症状,并且未影响到日常生活,为轻度感染;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症状,日常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中度感染;患者存在非常严重的症状,并且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则为重度感染。②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健康调查简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综合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等指标,各指标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中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于采集到的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当P<0.05时,证明结果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感染程度比较:经统计,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3.53%(12/320,包括轻度感染8例,中度感染4例),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4.69%(47/320,包括轻度感染13例,中度感染25例,重度感染9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综合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等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结论
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生活环境,医院内存在非常多的病菌,并且病种复杂,住院患者由于受到自身疾病以及身体功能退化等因素的影响,其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均比较低下,一旦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就很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在增加疾病发生风险的同时,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并且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家庭经济负担,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4-5]。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应积极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6]。
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对住院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治疗,加快其身体的康复,临床可实时微生物检验操作。分析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开展微生物检验,除了能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以外,还能为各类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确保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避免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误用以及滥用[7]。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放化疗、介入性诊治、抗菌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愈发广泛,而一旦出现应用不合理的情况,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采取微生物检验操作,能将病原学依据找出,再通过对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则可明确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医院感染的传播及流行进行有效控制[8]。其中,微生物分离鉴定法可将病原菌菌种分辨出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耐药菌株的存在,需立即进行鉴别,并展开科学、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以积极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程度[9]。
为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及预防,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分析前质量,充分促进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首先,临床检验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及标准,规范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其次,检验师应深入到各个科室开展教育及宣传工作,确保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检验结果准确性中,标本质量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微生物室还应对标本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告知感染科相关科室护士长统计结果,将其督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三,检验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格核对接收到的标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处理好,坚决退回不合格的标本,并将原因说明,严格杜绝因标本问题而引发误诊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水平,检验人员还应不断完善自己,主动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加强检验技术的优化,对细菌菌种进行仔细辨别,有效提高检验的精确度,同时还应对院感监测予以高度重视,监督并指导医护人员采取规范的消毒及隔离技术,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基础上,将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0]。
通过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具备以下作用:①明确诊断。通过应用不同的细菌分型方法来鉴别病原菌,能够对耐药菌株进行筛选,甚至还可对其基因型进行判定,并以检验的结果为依据,对医院感染进行科学控制。②监测细菌的耐药性。随着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通过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临床医师能够对流行病原菌进行充分掌握,进而向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实现治疗效果的提高。③提高细菌的监测效率。在医院感染中,手是主要的媒介,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督促手卫生及消毒,将传播途径切断,实现感染率的降低。本实验中,实施微生物检验的观察组患者,其医院感染率、感染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治疗但未实施微生物检验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优势及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住院患者展开微生物检验,可将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有效降低,充分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