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2020-07-21姜辉道
姜辉道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224)
高脂血症是由于血脂水平较高,引起一系列危害机体健康的疾病,包括胰腺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1]。高脂血症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研究表明[2],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参与脂肪代谢的酶、载脂蛋白、受体异常,从而发展为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多由代谢性疾病功能紊乱所形成,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肥胖等。高脂血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由脂质沉积而导致的黄色瘤及动脉硬化[3]。脂质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为缓慢发展的过程,因此临床症状较少,大多数患者是由于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才发现血脂水平升高。目前,临床诊断高脂血症的标准在国内和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标准,由于测试人群及测试方法的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以此为基础的诊断标准也无统一性[4]。高脂血症常伴发其他器官功能病变,为了防治其引起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应根据患者疾病发生的风险来决定其血浆胆固醇的适合指标,风险越高,血浆胆固醇指标应该越低。临床目前常用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新的建议标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130 mg/d时实行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100 mg/d[5]。若检查发现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即应该早期开展药物治疗,严格控制治疗目标,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40 mg/dL时,其将成为影响冠心病的一项重要因素[6]。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改善机体内环境炎症状态、有效降低血脂、使血管内壁斑块组织具有稳定性,防止因斑块脱落导致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对观察组155例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伴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10例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5例。对照组:男89例,女66例;年龄45~70岁,平均(59.23±9.56)岁。观察组:男100例,女55例;年龄49~68岁,平均(54.56±8.27)岁。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7]:①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且出现冠心病临床症状;②经临床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③患者无精神疾病,可正常进行语言交流;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年龄18~75岁;⑥停用其他调节脂肪药物;⑦患者血清三酰甘油水平<4.52 mmmol/L。排除标准[8]:①功能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②严重感染患者;③伴有脑血管急性意外者;④近期进行过手术或有外伤者;⑤伴有心功能严重不全者;⑥肿瘤患者;⑦有精神障碍,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者;⑧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严重过敏者;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值2倍。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普通饮食,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丁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988,生产厂家: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一厂,规格:20 mg/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1片。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337,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g/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2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项目: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经离心后分离血清,保存于-20 ℃冰箱中备用。检测项目为:①血脂: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②炎性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9];③安全性: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等。
1.4 统计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两组TG、LDL-C、TC、HDL-C水平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在TG、LDL-C、TC、HDL-C方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TG、LDL-C、TC、HDL-C方面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治疗前两组TG、LDL-C、TC、HDL-C水平情况对比()
表1 治疗前两组TG、LDL-C、TC、HDL-C水平情况对比()
表2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G、LDL-C、TC、HDL-C水平情况对比()
表2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G、LDL-C、TC、HDL-C水平情况对比()
表3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G、LDL-C、TC、HDL-C水平情况对比()
表3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G、LDL-C、TC、HDL-C水平情况对比()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o B、Apo A1、hs-CRP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在Apo B、Apo A1、hs-CRP方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o B、Apo A1、hs-CRP指标对比(例数=15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o B、Apo A1、hs-CRP指标对比(例数=155,)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在ALT、CK、BUN、Cr方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安全性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对比(例数=15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对比(例数=15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一种慢性心脏疾病[10],主要危险致病因素包括:糖尿病、过度饮酒、长期大量吸烟、高血压、脂肪代谢功能紊乱等,危险因素中脂肪代谢功能紊乱最为重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11],合理服用降脂药对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促进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仅可减低血液脂肪指标,还可减缓甚至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他汀类药物在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指标水平的同时,还可对冠心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可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血管意外等疾病的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对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进行选择性抑制[12-13],使肝脏生成的脂蛋白量减少;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增多,从而降低血液胆固醇指标;增强清除中间密度脂蛋白能力,可促进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下降,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用于抵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14-15]。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是脂溶性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最大值1~2 h内即可达到,半衰期是2~4 h,可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略微降低血液三酰甘油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效预防心脏疾病复发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为临床作用机制明确、疗效确切、选择性强的降脂药物。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片可明显降低血液中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水平,并且于用药4周后即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用药8周后可继续巩固疗效,瑞舒伐他汀片小剂量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16],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其不仅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还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与瑞舒伐他汀增强了同HMG-CoA还原酶的积极性有密切关联。高敏C反应蛋白为心血管疾病检查常见项目之一[17],同时也是早期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之一[18],用于临床预测及诊断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19],当急性炎性反应发生时,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升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同血脂指标联合的预测模式为目前实行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最优模式。在安全性指标方面,观察组在丙氨酸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方面水平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瑞舒伐他汀片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可用于高脂血症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20]。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伴发冠心病,但实验证明,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效果、安全性方面指标均优于辛伐他汀,但由于本研究实验基数较小,有关瑞舒伐他汀其他作用更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