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作用探究

2020-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骨折疼痛满意度

金 辉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骨外一科,辽宁 朝阳 122000)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骨折一般是由于暴力因素引起的,可引起剧烈的疼痛症状。由于骨折疾病属于突发情况,因此导致许多患者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1]。其次,骨折一般需要采取开放性的手术治疗,对患者损伤较大,给患者带来了疼痛,因而骨折手术后也易引起疼痛症状,加剧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应激反应,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不利[2]。心理护理在近几年被认为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许多医学研究也肯定了积极心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价值,而对于骨折术患者而言,心理护理能够减轻心理负担,改善负性情绪,减少术后的不适感[3]。基于此,文章对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被收治入院的106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比较,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106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患者在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被收治入院,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另一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分别作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年龄最大是73岁,最小是21例,年龄中位数为(47.3±2.3)岁,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8例、25例,其中下肢骨折患者21例,上肢骨折患者13例,躯干骨折患者19例,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1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最大是72岁,最小是20例,年龄中位数为(46.8±2.5)岁,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9例、24例,其中下肢骨折患者20例,上肢骨折患者15例,躯干骨折患者18例,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等临床检查均可确诊为骨折;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本次研究;患者均为单纯性骨折;本次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复杂性骨折的患者;排除全身多处骨折患者;排除肢体断离患者;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排除患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手段,向患者讲解术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和体位护理工作,查看患肢的固定情况,置管患者注意查看引流情况,避免引流管引流不畅;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减少血管并发症;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患肢皮肤,定期清洁创面等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和主刀医师一起进入病房探视患者,询问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和躯体状况,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预估手术风险,对手术方案进行完善。探视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安抚患者不要紧张,医师一定会尽全力进行救治。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手术流程,宣传手术治疗的优势及风险,让患者客观认识手术,既要避免患者情绪低迷,又要防止患者过分期待。针对年迈患者,应当反复的和患者交流,解释患者的提问,稳定患者情绪。

1.2.2 术中护理:术中心理护理患者主要针对非全麻患者,此类患者手术过程中意识清醒,能够感知到医师的操作和交流。因此,在术后,应当合理管理手术室环境,一般温度在26 ℃左右,湿度维持在60%左右,术中使用无菌铺巾覆盖非手术部位,做好保暖工作,年迈患者采用加温输液方式,防止低体温。术中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一些手术外的话题,例如患者的工作、家庭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放松患者心情。术中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在患者提出疑问时,要向患者解释手术步骤,并安慰和鼓励患者;术中观察患者面色,当患者出现紧张情绪后,应当通过肢体语言安抚患者,例如抚摸患者头部,紧握患者的手。

1.2.3 术后护理:在术后护理中,应当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性格,采取适合的心理护理手段。例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讲解一些骨折术的专业知识,让患者从专业角度看待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治疗,保持客观认知,并主动积极的配合护士进行护理;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尽量采用直白朴实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并讲明术后护理及护理配合的重要性。其次,在术后应当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病房内放置绿色植物和鲜花,通过一些小景观的布置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调节患者情绪状态。术后为患者安排丰富的生活活动,例如咏诗、听书、下棋等等,丰富患者的生活,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其次,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要主动的询问患者感受,告知患者有不适感一定要及时告知,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当患者出现痛苦表情后,一定要及时的询问,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专业态度。

1.3 观察指标:于干预前后采用SAS、SDS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分数与情绪严重程度正相关。使用VAS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问卷分为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和护理环境三项,每项最高分100分,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此次统计学工具使用SPSS20.0,数据包括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及心理状态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及VAS评分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其SAS、SDS及VAS评分均比较低,数据较之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及VAS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及VAS评分(±s,分)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环境的满意度评分均比较高,其数据较之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的发生是往往是突发性的,一般由暴力所致。由于骨折的发病比较突然,导致许多心理上难以承受,虽然近几年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关于手术治疗骨折有了很多的创新,但骨折术后疼痛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中的难题[4-5]。骨折术后疼痛将引起严重的不良情绪,并加重应激反应,提高并发症风险,导致骨折恢复畸形、固定不良、感染等情况[6]。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7-8]。针对骨折术患者的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性格差异实施心理护理,能够给与患者充分的安全感,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感,让患者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客观看待手术治疗[9-10]。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及VAS评分均比较低,其负性情绪较轻,疼痛不显著,而且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比较高。说明在心理护理下,患者的舒适度更高,不适感更少。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骨折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舒适感作用重大,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骨折疼痛满意度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疼痛不简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