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2020-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理障碍调节

马 俊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心脏病住院的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多数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加剧病情,容易出现烦躁,抑郁,焦虑,恐惧和绝望等心理问题[1]。这些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研究显示,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所提高患者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量表指标;心理障碍发生率,分析了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31~76岁,平均(52.28±4.21)岁。男18例,女17例。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32~77岁,平均(52.57±4.78)岁。男20例,女1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①恐惧护理。心内科患者入院后,心内科患者面临着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出现恐惧,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心内科患者的恐惧原因通过分散方法来消除对心内科患者的恐惧,并使其配合治疗[3]。②缺乏知识的护理。心内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患者对其知之甚少,需要耐心地解释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介绍现代心内科的成就。使用成功的例子获得心内科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信任,并使心内科患者对心内科有初步了解,并有不同的错误概念或以前的错误认知。③焦虑症护理。多数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而感到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心内科患者沟通,充分了解家庭状况和社会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护士与心内科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护士与心内科患者之间的信任有助于心内科患者释放内心压力,消除焦虑。④悲伤护理:部分心内科患者常表现出悲伤和抑郁,护士应通过行为和语言沟通,治疗前访视等方式识别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情况,鼓励心内科患者表达感受,建立治疗信心。⑤抑郁症护理。部分心内科患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照顾并持续鼓励心内科患者。除了说服心内科患者,耐心倾听心内科患者的抱怨,帮助心内科患者解决问题,给予适当的护理,并不断增强心内科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度;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量表指标;心理障碍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SPSS12.0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2 心理状态量表指标: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量表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状态量表指标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前,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61.89±7.21)、(63.31±7.51),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22.74±2.31)、(21.22±2.45)。护理前,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61.65±7.11)、(63.35±7.02),护理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42.35±5.22)、(41.31±5.11)。

2.3 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分别是(96.11±3.22)分以及(96.26±3.61)分。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分别是(85.51±3.21)分以及(84.11±3.44)分。

2.4 心理障碍发生率: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障碍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了8例。

3 讨 论

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和绝望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必要时请心理学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3-4]。通过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有效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产生的危害,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在护理工作的实际实施中,护理人员应掌握与心脏病有关的知识,学会如何分析患者的心理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更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保障治疗效果[5-12]。心理护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对护士进行心理治疗,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达到护理目的。

一般来说,在进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医疗环境的陌生以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健康的人经常会有一系列独特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是采取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理解,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反应特征。新的人际关系和医疗环境将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尽快治疗和康复,从而尽快恢复健康。“三点治疗,七点治疗”是关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现状如何?如果三种治疗方法中的技术护理基本到位,那么生命护理就会存在差距。心理护理更加无与伦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工作并不完全是护士的问题,尤其是心理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反映了许多方面。

本研究中,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5例(100.00%),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28例(80.00%),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量表指标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状态量表指标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护理前,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61.89±7.21)、(63.31±7.51),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22.74±2.31)、(21.22±2.45)。护理前,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61.65±7.11)、(63.35±7.02),护理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是(42.35±5.22)、(41.31±5.11)。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优于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分别是(96.11±3.22)分以及(96.26±3.61)分。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分别是(85.51±3.21)分以及(84.11±3.44)分。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障碍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单纯常规护理干预组出现了8例。

综上所述,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所提高患者的心内科治疗依从性、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理障碍调节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