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病理分析

2020-07-21韦拔雄陈月禄廖红兴钟晓华陈碧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溢液乳头状免疫组化

韦拔雄 彭 婧 陈月禄 廖红兴 钟晓华 陈碧君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 广州 510620)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指乳腺导管内出现的病变,女性乳腺中有15~20个导管,其病变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激素水平有关,多数患者都可见雌激素水平过高的情况。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可以引起导管扩张,最终引起细胞增生,导致肿瘤形成[1]。该病变情况多见于40~50岁女性,病变形式较多,最为基础的就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此种病变属于良性病变,多是出现在乳腺周围,针对此情况,多数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就记录数据来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可能性在5%~1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难度较低,预后效果也最为理想,若是发展为癌症,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在早期进行治疗,避免出现异常事件[2]。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时,需要明确其病理特点,做到准确分析,避免误诊为其他疾病,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本次研究即为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病理特点,希望有助于疾病的诊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至我院诊治的8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案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临床资料齐全,能够完成本次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31±7.44)岁。

1.2 方法:对8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其病理情况,考病理组织诊断结果,用于了解患病类型,记录病理组织观察相关信息,作为病理组织观察结果参考资料,同时参考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

1.3 分析标准:患病类型主要参考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参考肉眼下观察结果和光镜下观察结果,肉眼下主要观察结节、颜色、边缘情况,光镜下主要观察细胞形态、核分裂情况、腺上皮情况;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主要参考CK5/6、CK8、ER、P63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病理组织观察结果[n(%)]

表3 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n(%)]

2 结果

2.1 病变类型:8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居多,见表1。

表1 病变类型分布情况[n(%)]

2.2 病理组织观察结果:83例患者中,肉眼下可见切面结节、颜色呈粉灰色、边缘推挤的案例明显较多,光镜下显示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腺上皮为多层且具有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结构的案例较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CK5/6阳性案例较多,CK8阳性表达案例较多,ER在正常导管上皮及肿瘤上皮可见阳性,阳性表达案例较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阴性表达数量略多于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块。乳头溢液多呈血性、浆液性,或是浆液血性,可以是间断性溢液,也可以是持续性溢液,多数患者是在挤压乳腺使出现溢液,也有一些患者是在自己的内衣、乳罩上发现了污渍。若是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病变,一般都会出现溢液,若是外周型,出现溢液的概率则相对较低[3]。乳腺肿块在临床查体时并不容易发现,这是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体积较小,中央型病变可以在乳晕附近摸到结节状肿块,外周型病变则是在乳腺周围部位触摸到肿块[4]。除溢液和肿块现象外,还有可能出现疼痛感、炎症表现等,但是多数患者不会考虑是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因此还需做进一步检查。对于中老年妇女,若是出现乳头溢液、乳腺肿块等,就可以初步考虑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需尽早就医诊治。

要想做到准确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病变,就需要明确该病变的病理特点,做到准确分析病情,降低误诊率。在诊断病变情况时,就确诊的案例来看,多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都还处于病变初期,属于良性病变,尚未发生癌变,但是该病变的癌变率还是偏高,必须予以重视[5]。在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时,除了需要参考基本情况外,还需参考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就实际数据而言,乳腺导管内乳头病变的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会有明显的差异[6]。在影像学资料上,可以采用超声检查、乳管造影等方式,实验室检查则需要明确各蛋白表型表达情况,采集手术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病变也是参考病理学检查结果。疾病诊断时需要结合诸多资料,做到准确诊断。

在临床上诊断疾病时,病理学检查结果是主要参考资料。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可见明显的切面结节,出现此种情况是由于内部出现增生。同时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正常乳腺组织的颜色呈现为浅粉色,若是出现病变,则会逐渐转变为灰色,若是发展为硬癌,则会直接呈现为灰白色[7]。免疫组化基因的表达结果也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病变的主要参考资料,CK5/6是临床上判定肿瘤的主要参考指标,若是该指标表达为阳性,一般都是处于导管上皮增生阶段,若是表达为阴性,则考虑为发生癌变。ER的表达呈现为阳性,而CK8则表达率逐步下降[8]。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诊断时,应该关注各项指标,结合所有材料进行诊断。

研究结果表明,8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69例,导管内乳头状癌9例,实性乳头状癌5例;病理组织观察结果,肉眼下可见切面结节、颜色呈粉灰色、边缘推挤的案例明显较多,光镜下显示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细腻,腺上皮为多层且具有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结构的案例较多,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CK5/6多表达为阳性,CK8、ER多表达为阳性,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阴性表达数量略多于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显发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可见明显的切面结节,颜色也是主要呈现为粉灰色,并且可以观察到圆形细胞伴有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结构等情况,同时考虑免疫组化基因表达情况,CK8、ER多表达为阳性,CK5/6多表达为阳性,若是符合以上标准,即可对疾病做出诊断,若是CK5/6为阴性,则考虑为癌变。虽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会有变化,但是不同的病变程度,表现也会存在差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相比,癌变者多是表现为血性溢液,肿块多位于乳晕区外,质地较硬,镜下瘤细胞具有明显异形及病理性核分裂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则可以做出区分[9]。但是需要注意,各项结果并不见单独进行参考,应该尽可能的做到结合多个检查结果,尤其是在阴性、阳性表达情况与常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时,这样才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确诊的案例,需要尽快拟定措施进行治疗[10]。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治疗都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案,直接切除病变导管,一般而言中央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根除病灶,外周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则有可能复发,这是由于此种病变类型处于周围,若是切除不彻底,还是有很高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多数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良性病变,在组织观察结果上,患者组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异常,在免疫组化基因表达上,其基因表达情况也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可以参考相关数据对疾病进行诊断。

猜你喜欢

溢液乳头状免疫组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乳头溢液啥情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