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21张巍巍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步行阻塞性距离

张巍巍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属于呼吸内科,为临床常见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临床特征,且疾病发生后累及肺部组织,还会损伤气道、肺血管、肺泡、肺外组织等造成损伤,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引起心脏、骨骼、其他器官,造成全身性损伤[1]。临床研究显示[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多基因性全身疾病,不仅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且治疗较为困难,临床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属于现阶段临床高发疾病类型,故此临床对其重视程度逐渐升高[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纯实施药物治疗,无法完全治愈且病情控制后极易出现复发现象,呼吸功能训练指导为一种外在辅助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肌状态,现随机选择60例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对其实施后肺功能、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COPD患者(n=6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抽签法),即每组样本数:30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0(54.0±16.0)岁;病程4~10(7.0±3.0)年;分级(依靠COPD诊疗指南中相关分级标准):呼吸困难1级患者12例,呼吸困难2级患者10例,呼吸困难3级患者6例,呼吸困难4级患者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2(56.0±15.5)岁;病程3~12(7.5±4.5)年;呼吸困难1级患者13例,呼吸困难2级患者9例,呼吸困难3级患者7例,呼吸困难4级患者1例。细致分析、对比2组(n=60)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相关人员审批,本研究遵循自愿、保密、尊重三大原则,凡涉及患者隐私相关内容信息,均严格遵循相关原则,维护患者自身权益,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配合能力较好患者;②有家属陪同患者;③有活动能力患者。排除标准:①年龄在75岁以上患者;②神经异常无法配合患者;③支气管哮喘患者;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⑤肺癌患者;⑥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⑦传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6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氧气吸入,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抗生素、祛痰、解痉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病情的价值,还可结合病历资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程度。在初次训练时,医务人员需全程陪伴患者,示范、指导、纠正各动作,以确保各动作训练的规范化[4]。②缩唇呼吸:嘴唇以吹口哨型进行呼气、吸气,但吸气用鼻,呼气用嘴,呼气时无需用力排空肺内气体。缩唇程度:患者自行选择(标准:口唇前方15~20 cm处蜡烛火焰不熄灭);频率:15分/次,2次/天[5]。③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坐位,将双手按压在剑突下两侧,呼气末腹部进行收缩时,对上腹部进行同时按压,以到达下腹部、腹部隆起状态,频率:15分/次,3次/天,随患者熟练程度逐渐增加练习时间[6]。对照组:常规护理。①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用药习惯,若患者记忆力较差,可叮嘱其家属监督服药,并指导其正确吸入治疗方法、剂量。②定期召开慢阻肺患者座谈、交流会,护理人员借助ppt、视频、微信等方式,采用多样化教育以通俗易懂语言引导患者之间交流,通过患者之间鼓励、交流,改善其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③告知患者科室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对改善肺功能的目的[7]。

1.3 分析指标

1.3.1 肺功能评估: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1 s最大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呼吸容积-FEV、FEV1/FVC等指标评价。

1.3.2 生活质量评估:参考SF-36百分制量表,对患者心理、社会、躯体、精神等维度生活质量评价,得分、满意度呈正比[8]。

1.3.3 6 min步行距离评估:对患者6 min内自由行走最远距离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计量资料(肺功能、生活质量及6 min步行距离)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s)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0例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评估,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质量:6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见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60例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评估(±s)

表1 60例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评估(±s)

表2 6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分)

表2 6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分)

3 讨 论

患者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肺组织弹性明显下降,且肺组织通过功能与肺部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在临床操作较为简单,且患者掌握较好,可作为一种长期治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气功能的方式[9]。

患者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健康教育、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方式呼吸功能训练,通过调节患者肺部肌肉,逐渐扩大支气管组织内径,通过提高支气管内压力,有效防止支气管出现闭塞现象,达到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10]。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肺功能4项优于对照组,训练后1个月、3个月6 min步行距离逐渐提升,且高于对照组,心理、社会等4个维度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熊成敏[11]、谢玉成[12]相似性较高,故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价值得以证实。临床多根据患者肺功能指标对肺组织理论损伤数据进行判断,当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明显下降,患者呼吸困难指数明显升高,本次研究4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其肺功能有极高价值。临床多以患者6 min步行距离评价患者肺组织通气、换气状态,本次研究中2次6 min步行距离测量,患者步行距离均明显提升,证实经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通气、换气状态得到提升,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证实呼吸功能训练实施后,不仅可提高患者肺组织通气能力,还可改善通气、换气状态,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本次研究未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进行采集,故后期研究中需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就呼吸功能训练实施后呼吸状态或乏氧情况进行分析,提高该方法临床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指导临床价值显著,对提高患者肺组织通气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有极高价值,值得临床康复应用。

猜你喜欢

步行阻塞性距离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算距离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