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干预对不同分娩方式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分析

2020-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障碍性肌纤维盆底

费 腾

(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辽宁 抚顺 113206)

随之近年来自然分娩的提倡及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关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社会关注[1]。一般患有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主要变现症状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阴道脱垂等等,无论哪种症状,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2-3]。相关研究表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原因有,女性内分泌变化、胎儿重力作用、自然分娩是阴道扩张等,有研究比表明,不仅仅顺产会对产妇盆底肌造成损伤,剖宫产同样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两种分娩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易使产妇盆底肌功能出现障碍[4]。目前关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主要利用围手术期盆底肌锻炼对其进行防治,但关于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的盆底肌锻炼研究甚少,为对这方面研究进行补充,纳入本院188孕妇进行本次研究,以供相关从医人员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88例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自然分娩组100例与剖宫产88例,自然分娩组患者分为60例阴道锻炼组与40例阴道无锻炼组,剖宫产组分为48例剖宫锻炼组与40例剖宫无锻炼组。其中,自然分娩组年龄22~35岁,平均(26.97±1.69)岁,剖宫产组21~34岁,平均(26.31±1.88)岁,自然分娩组内,阴道锻炼组年龄22~29岁,平均(26.31±1.87)岁,阴道无锻炼组年龄23~35岁,平均(27.63±2.19)岁,剖宫产组内,剖宫锻炼组年龄21~31岁,平均(25.98±1.57)岁,剖宫无锻炼组年龄22~34岁,平均(26.64±1.08)岁。以上所有孕妇均已进行相关检查,纳入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妊娠已超过28周者、胎儿为单胎者。已排除异位妊娠者、患有精神疾病者、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患有疾病者。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其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阴道无锻炼组与剖宫无锻炼组围生期进行相关知识教育,进行围生期护理及治疗,无任何盆底肌锻炼,阴道锻炼组与剖宫锻炼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底肌锻炼,其具体内容下见。

1.2.1 产前盆底肌训练:对孕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并对进行盆底肌训练,其主要为Kegel训练,慢收缩方法:肛门收紧6~8 s,缓缓放松,反复10次左右,30次/天。快收缩方法:通过咳嗽、大小等快速收缩肛门、3 s左右即可放松肌肉,重复10次,每次间隔1~2 s,30次/天。

1.2.2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一般在产妇产后6周左右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根据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缩短或延长。方法为: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北京海龙马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OKO900 III)进行治疗,对产妇进行脉宽为240 µs、频率为52 Hz的电刺激,观察产妇盆底肌是否有跳动感进行相应调整,以此帮助产妇恢复对浅层及深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通过频率在8~35 Hz、脉宽在330~740 µ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Ⅰ类肌纤维进行收缩训练,以此提高产妇对Ⅰ类肌纤维的掌握能力。通过频率20~80 Hz,脉宽20 s~320 µ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Ⅱ类肌纤维进行收缩训练,以此提高患者对Ⅱ类肌纤维的掌握能力。通过专业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的生物反馈训练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产妇对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的掌握能力。通过为产妇选择合适型号的阴道哑铃,让其进行家庭式盆底肌收缩训练。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产妇的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及收缩压、阴道收缩维持时间、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其中盆底肌力主要从患者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进行考察,Ⅰ类纤维肌力根据其收缩强度及收缩持续时间进行分级,具体分级为:0级:1 s>时间≥0 s;1级:2 s>时间≥1 s;2级:3 s>时间≥2 s;3级:4 s>时间≥3 s;4级:5 s>时间≥4 s;5级:时间≥5 s。Ⅱ类肌纤维肌力根据其收缩频率及强度分级,一般收缩强度达最大肌力60%方可记录次数,具体分为:0级:0次,1级:1次,2级:2次,3级:3次,4级:4次,5级:5次及5次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运用t和χ2进行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2 结果

2.1 自然分娩与剖宫组内,阴道锻炼组与阴道无锻炼组,剖宫锻炼组与剖宫无锻炼组盆底Ⅰ、Ⅱ类肌力、静息、收缩压、阴道收缩维持时间对比:进行盆底肌锻炼的阴道锻炼组,其Ⅰ、Ⅱ类肌力、静息、收缩压、阴道收缩维持时间均优于阴道无锻炼组(P<0.05),进行盆底肌锻炼的剖宫锻炼组,其Ⅰ、Ⅱ类肌力、静息、收缩压、阴道收缩维持时间均优于剖宫无锻炼组(P<0.05)。见表1。

2.2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组内,阴道锻炼组与阴道无锻炼组,剖宫锻炼组与剖宫无锻炼组并发症情况对比:阴道锻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无锻炼组(P<0.05),剖宫锻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剖宫无锻炼组(P<0.05)。见表2。

表1 阴道锻炼组与阴道无锻炼组,剖宫锻炼组与剖宫无锻炼组盆底Ⅰ、Ⅱ类肌力、静息、收缩压、阴道收缩维持时间对比(±s)

表2 阴道锻炼组与阴道无锻炼组,剖宫锻炼组与剖宫无锻炼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 论

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简称为FPDF,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阴道脱垂、性功能障碍,其主要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存有缺陷或发生退化、损伤、功能障碍而出现[5]。在其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妊娠及分娩[6]。不过,不少错误的认知误以为仅有阴道分娩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出现,在关于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剖宫产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妇盆底肌功能下降或出现障碍,其主要原因在于剖宫产无法避免妊娠后孕妇生殖裂孔发生改变及盆底肌力下降,不过对比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患盆底肌功能性障碍概率更小[7]。在对剖宫产产妇的大量调查研究中,显示有大约19.1%的产妇在产后12周出现了压力性尿失禁[8]。

出于对患者身心保护着想,一般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以Kegel训练法、电刺激法、生物反馈法、等方法为主流治疗方法[9]。其中,Kegel训练法属于成本最低、对患者时间自由度要求不高的训练方法,其主要通过患者对盆腔周围肌肉群进行规律有序地训练,提高其尿道外约括肌收缩力,使尿道关闭压升高,以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出现[10-12]。电刺激法与生物反馈法虽然需要一定医疗费用,且需患者自由时间较多,但可有效提高患者盆底肌收缩力,一般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肌肉收缩与神经活动的基本联系为电活动,通过模拟神经的电活动以达到控制肌肉进行收缩[12]。在运用于盆底肌锻炼中,可有直接改变其舒张/收缩状态,长期刺激可改善盆底肌结构和功能[13]。

在许多相关研究中表明,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可有效防止产妇在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14]。而在本次研究中,自然分娩组中,运用盆底肌锻炼的阴道锻炼组较阴道无锻炼组,其Ⅰ、Ⅱ类肌力、静息压、收缩压更强,阴道收缩维持时间更长(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剖宫产组中,运用盆底肌锻炼的剖宫产组较剖宫无锻炼组,其Ⅰ、Ⅱ类肌力、静息压、收缩压更强,阴道收缩维持时间更长(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可充分证明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于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均可起到预防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盆底肌锻炼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预防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均有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障碍性肌纤维盆底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