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美洲鲥“两段式养殖”模式探索
2020-07-21冯冰冰杨思雨梁政远罗文韬董在杰解旭东何宇华
冯冰冰 杨思雨 梁政远 罗文韬 董在杰,3 解旭东 何宇华
(1.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 无锡214128;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081;4.镇江金山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0;5.镇江市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200)
目前,美洲鲥养殖以工厂化温室养殖为主,然而温室造价大,产能低,养殖成本高,因此尽管美洲鲥引进我国已经近20年,但养殖产量依然没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本试验利用工厂化温室和室外土池塘、室外网箱相结合进行美洲鲥“两段式养殖”模式的探索,在工厂化温室进行美洲鲥鱼苗阶段的培育,经过越冬后放至室外土池或者网箱中进行成鱼阶段的养殖。“两段式养殖”突破了美洲鲥传统的养殖模式,旨在拓宽美洲鲥养殖思路,提升美洲鲥产量和质量,为美洲鲥产业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场所和条件 本次试验在江苏省扬中市进行。扬中是长江第一大江心洲,是传统鲥鱼的产地,气候适宜鲥鱼生长。试验用温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厂化养殖温室,面积1000米2,建设有10米×10米×1.5米水泥养殖池8个,配备有蓄水池、净化池、纳米微孔增氧等设施。养殖用水为净化后的长江水,越冬时用地下水保温。室外养殖池塘为2亩土池,平均水深1.5米,最深2.5米,上方拉遮阳网防止夏天高温。水面面积的1/3种植空心菜等水生植物,养殖用水为净化处理后的长江水。养殖网箱规格为6米×6米×3.5米,架设在面积50亩、水深4米的土池中,网箱上盖遮阳网,配备纳米微孔增氧系统。
2.鱼苗来源 本次试验所用的鱼苗均是自主繁殖,挑选规格整齐、个体强壮、游动速度快的鱼苗进行养殖试验。
3.鱼苗放养 2018年6月,室内水温稳定在18℃以上,在室内工厂化温室投放3~5厘米美洲鲥鱼苗5000尾,密度为80尾/米2。3~5厘米的美洲鲥鱼苗正处于长鱼鳞阶段,身体脆弱,容易因为擦伤引起掉鳞或者细菌感染,因此放苗的时候需小心,需全程带水操作,动作轻柔迅速。投放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20分钟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鱼苗入池后,前3天全池泼洒维生素C,第3天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45%以上的颗粒饲料,每天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
4.越冬期管理 美洲鲥在江苏地区温室养殖不需要特别的加热措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添加3%~5%的海盐,有助提高美洲鲥耐寒性能并减少水霉病、寄生虫疾病的发生。越冬期间要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投喂量,降低肝脏负荷。本试验整个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3℃以上,每天投喂40%蛋白质饲料两次,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3点,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整个越冬期间没有出现重大疾病和死亡现象。
5.鱼种放养 当水温稳定在15℃以上,可以将越冬后的鱼种放到室外进行成鱼养殖。鱼种投放前,要把室内水温调整到与外塘水温一致,最好是将外塘水缓慢引入到室内养殖池中,让鱼种提前适应室外水环境。越冬后鲥鱼体质较为虚弱,容易缺氧死亡,在鱼种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氧气充足。试验中土塘鱼种投放密度500尾/亩,网箱鱼种投放密度10尾/米3,投喂蛋白质含量43%以上的膨化颗粒饲料。试验共投放2000尾美洲鲥鱼种,平均规格90克/尾,其中土塘1000尾、网箱1000尾。另外投放1000尾在室内水泥池中,密度为10尾/米3,按常规方法养殖作为对照组。
6.日常管理 日常注意水质变化,水体透明度低于30厘米要更换部分水;当水温在30℃以上时,需根据鱼的吃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防止由于残饵引起的水质恶化;每月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保证水质清爽。每天巡塘,观察鱼的游动,是否有鱼离群独游或采食不正常的现象,养殖区应避免放鞭炮、过多走动等。本试验采用全程微孔增氧,在高温季节增开水车式增氧机。
二、结果与分析
经过5个月的养殖,10月可以逐步将规格达到650克/尾以上的成鱼上市销售。成鱼如果无法一次性销售完毕,则在投喂区域设置围网,捕大留小。网箱养殖则把达到商品鱼规格的鱼挑选出来,未达到的鱼合并到新网箱中继续养殖。到12月底所有成鱼销售完毕,表1显示了鱼苗培育和越冬结果,养殖效果情况见表2,养殖效益见表3。
表1 美洲鲥鱼苗培育结果
表2 美洲鲥成鱼不同养殖模式效果
表3 美洲鲥成鱼不同养殖模式效益分析
从表1可见,本次试验从鱼苗投放到越冬前共死亡285尾,成活率为94.3%;越冬后,收获鱼种4575尾,成活率91.5%,平均规格95.7克/尾。
从表2来看,室外池塘养殖的个体最大,最大个体为1040克,成活率为84.4%,平均重量为715克/尾,达到上市规格,总产量为603.46千克。室外网箱效果次之,成活率为83.7%,总产量为569.16千克;室内水泥池养殖成活率仅79.6%,总产量为553.22千克。由此可见,大规格鱼种在室外土塘和室外网箱的养殖效果比室内温室水泥池好,规格大且整齐、成活率高、产量高。
从表3来看,室外池塘养殖的饵料系数最低,室内水泥池养殖饵料系数较高,由此可见,单从饲料投喂和饲料投入的角度分析,室外池塘的养殖成本更低,效果更理想。
三、讨论
“两段式养殖方法”是将美洲鲥养殖分为室内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和室外成鱼养殖阶段两部分。目前,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多采用提高养殖密度和养殖产品质量的方法分摊运营成本。美洲鲥生理结构比较特殊,无法通过鳃盖开合进行呼吸,必须保证有流水通过鱼体才能获得氧气,同时不停游动,这导致美洲鲥对氧气需求量大,容易缺氧而死亡。因此,美洲鲥需要的生活空间比常规鱼类大,高密度养殖难度大,尤其在成鱼养殖阶段,过高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体中瞬间溶氧不足,或者因为鱼体摩擦造成掉鳞而影响销售。
美洲鲥对外界环境敏感,在养殖过程中溶氧、温度、氨氮等因素变化通常会影响其生长甚至造成死亡。美洲鲥养殖周期通常在16~18个月,在江苏地区,室外养殖美洲鲥无法在当年上市,必须要在室外越冬,越冬时容易因为大幅降温或者气温反复而造成死亡。因此,目前江苏地区美洲鲥主要是室内水泥池养殖为主,严重制约了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同时,室内水泥池水体小、水环境自主修复能力弱,容易产生波动,对管理水平要求高,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本试验尝试采用两段式养殖方法,即利用室内水泥池进行鱼苗培育和鱼种养殖,经过室内越冬后放至室外池塘或者网箱中进行成鱼养殖。本次试验中,越冬前和越冬后鱼苗成活率分别为94.3%和91.5%,低于刘清华等的97.6%,这说明室内水泥池养殖对技术和管理要求高,养殖密度、条件、管理水平等对渔获影响较大。越冬后收获规格平均为95.7克/尾,与常规方法越冬的个体差别不大,说明较高密度的室内水泥池鱼苗培育和鱼种越冬是可行的。在利用温室进行鱼苗鱼种培育阶段,能最大限度利用温室养殖的优势,保证美洲鲥越冬成活率。在成鱼养殖方面,室外池塘养殖成活率为84.4%,略低于杨锦英等的88%成活率,网箱成活率为83.7%,高于贾俊威等人全程利用大水面深水网箱养殖的73.3%。室外池塘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成活率、产量、饵料系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室内水泥池养殖方法,说明成鱼养殖在室外效果更理想。室外成鱼养殖有利于美洲鲥养殖面积的扩大和推广。
两段式养殖模式成功解决了美洲鲥室内养殖成本高、规模受限制等问题,同时利用室内越冬也避免了室外养殖美洲鲥降温等环境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是未来美洲鲥产业规模化的可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