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艺术观念与园林景观设计

2020-07-21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景观

曹 易 , 朱 丽

(1.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天津 300384; 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300072)

一、 传统书法与园林的美学思想发展及特征分析

1. 传统书法史概要

中国书法源于汉字,目前世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距今约3 600年的殷墟甲骨文,但中国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 000多年前的刻画文字。之所以说甲骨文为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其具备汉字的基本属性。“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假借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中国的汉字独具魅力,并衍生出书法这一具有动态性的独立的艺术门类[1]。中国书法史的分类按照其发展阶段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商代受巫文化影响,盛行占卜之风,甲骨文的出现主要是用于占卜,为人与鬼神沟通的契刻书面语言,直至商晚期至西周初期出现了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的礼器题名。

西周时期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周王室做器题铭为各诸侯国之典范,是以王者之化,形四方之风[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书法的地域性风格特征随着诸侯势力的崛起而逐渐凸显并形成潮流,书法的表现形式逐渐增多,以钟鼎文、石鼓文、简帛为主。

秦朝是书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秦实现大一统之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书法在大篆的基础上创立小篆,并将小篆作为官体,同时由于书写性和实用性的原因又出现了隶书,史称“隶变”,又称古隶。

汉代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西汉初期沿用小篆作为正体文字,后由于书写实用性的便捷特征,在秦隶基础上,进一步将篆书的笔法进行调整,出现了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又便于书写的“汉隶”,在汉隶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创造出了草书的“章草”,东汉末年又在“章草”的基础上简化调整,出现“今草”。由于儒家思想影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使得汉代碑学大兴,书法的表现形式以简帛和碑为主,字体为篆书、隶书、章草、行书兼备,以隶书和草书的影响最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由实用转为独立的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同时出现了书画理论的书籍,受玄学影响,审美追求崇尚自然,注重意韵,书法风格上形成尚“韵”之风,同时又创立了逸趣横生的楷书“魏碑”,字体魏碑、篆、隶、行、草并列,以魏碑和行草成就最大。

隋唐时期由于帝国复归统一,文化、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思想上形成儒、释、道互补共尊的局面,书法风格上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尚“法”之风。字体为真草和隶篆并行。

宋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影响和统治者对艺术的热爱,使得宋代的经济、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同时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审美崇尚自然意韵,书法上形成尚意之风,字体以行书和草书最为突出。

元明时期的书法主要以帖学为主,元朝统治者虽为外族但被汉文化熏淘,日渐汉化,加之赵孟頫标榜复古的主张,书法风格反宋人的尚意之风,重视法度,取法晋唐。明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政治的原因,加之王阳明之学的影响,使得明人普遍注重书法的审美,书法上通常取法晋人与赵孟頫,并融入宋人意趣,整体形成尚“态”之风。

清代由于受“文字狱”影响,金石学大兴,使得碑学兴起,在书法艺术上与明人相比有突破性成就,书体真草隶篆并行,以篆隶的成就最为突出。

2. 传统园林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园林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并且类型多样,园林文化受政治、文化、艺术、美学、环境的影响,传统园林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商周秦汉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的转折期,隋唐的全盛期,两宋到清初的成熟期,清中期及清末的成熟后期。

商周时期的园林处于生成期,园林主要以台、苑、囿、园圃的形式为主,园圃、囿、苑在功能上有所重叠。受生产力与巫文化的影响,这时期的园林主要功能是祭祀、狩猎与游憩,商周时期可供人游憩的场所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诉求,主要是为了生产的功利性需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张,文化思想上受“比兴”思想和阴阳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兴起游览自然之风,贵族们为了更好地满足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诉求,纷纷建造离别行宫。园林的形式主要以园圃、苑囿为主,以水池和台榭、林苑最具特色。秦汉时期由于巡游封禅的盛行和“比德”思想与神仙思想的影响,山水成为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转折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加之玄学的兴起与书画理论的影响,园林的功能转为以游赏为主导功能,文人园林初现端倪,同时受宗教文化影响,寺观园林异军突起,园林的设计也逐渐走向精致化[3]。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全盛期,宫苑与寺观园林以及第宅园林发展成熟,人们对自然山水审美逐渐世俗化,邑郊自然山水游览区逐渐普遍,为后世的文人园林做了铺垫。

两宋到清初是中国园林的鼎盛时期,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逐渐成熟,出现了大量的景致精美的名园,同时造园理论更加系统化。

清中到清末的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时期,北方的宫苑园与第宅园林有较大的发展,整体上在宋元明时期造园基础上更加趋于精致化。

二、 传统园林的题名点景与书法景观

1. 传统园林的题名点景

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通过石刻、匾额、楹联等表现形式在园林中用来题名点景,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因中国的园林与西方的园林有着内涵上的差异,西方园林的基础是建筑学,而中国则是以文学为基础的“景面文心”的园林。造园中最重要的就是“借景”,“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景”传承了中国的“物我交融”与“托物言志”的思想传统,通过题名点景的方式来表示实景中蕴含的意境[4]。如苏州的“退思园”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又如曲园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曲园中的“春在堂”因园主俞樾以“花落春仍在”打动考官曾国藩,以及拙政园、网师园、个园、玉兰堂、藕香榭、秋水亭等点景之名(见图1)。

2. 传统山水的书法景观

书法景观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这里则是指狭义上的书法景观。广义上的书法景观指的是书法作为景观空间中的元素,其中包括传统园林中的题名点景;狭义上的书法景观则是将书法艺术作为自然或人工自然景观中的观赏主体对象,即“书法化景”,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摩崖石刻和大型碑林,主要功能则是为了教化地方之用,如《峄山碑》《龙门二十品》《杨淮表记》及三颂摩崖等大型石刻书法作品,绝大多数是先由书法家在石壁上书写,再由工匠进行刻制加工而成,最后又经历大自然的“破残加工”,这种与自然共作的书法作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见图 2)。

图1 传统园林的题名点景

图2 传统山水的书法景观

三、当代书法与园林景观美学思想重构

1. 当代书法美学思想重构

随着时代变化,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审美追求也随之改变,以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的传统书法逐渐走向以道家、禅宗思想为基础并受西方文化艺术形式与观念影响的现当代书法。

现当代书法按作品形式大致可分为:以强调形式感,视觉冲击力,抽象、解构为主的现代艺术书法;运用综合材质与工艺突出表达作品观念为主的观念艺术书法;由“书画同源”走向“书画合流”的绘画书法,主要分为汉字的绘画化与绘画的书法化;不以书写内容为主,强调并凸显书写行为过程的行为艺术书法;运用综合工艺、材质、技术将平面的书法放入现实的空间环境中,通过场景和表现形式的转变来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书法;“融古涉今”的“当代”传统书法(这类创作对艺术家传统书法的技法要求较高,其主要特征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融入当今的艺术元素,在不打破书法中“法”的前提下提升书法的艺术性,创造出符合今人审美风尚的“当代”传统书法作品)。

2. 当代景观美学思想重构

园林艺术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发展性,不同时期所具有的内涵不尽相同,它受美学、艺术、民俗、环境、政治、功能等多重因素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审美风尚的改变与自然生态的需求,中国的园林景观由古代传统园林逐渐转化为多功能、多元化的当代城市景观。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文人们的精神需求,园林类型主要以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为主,造园风格主要受文化、艺术、美学影响,而当代城市景观需要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城市规划需要与生态需求相协调,涉及文学、艺术、美学、建筑、环境、生态、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

随着西方景观设计理念和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引入,我国的景观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开启了现代景观的探索之路,随后又经历了后现代景观与当代中国景观的探索历程,现代艺术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形式上的创新,后现代艺术为景观设计观念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则是现代景观与后现代景观共存共发展多元并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道路[5-6]。

四、 书法与景观设计的应用方式

1. 形的主要运用方法

书法艺术与景观设计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拥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创作理论。景观设计的基本形式构成元素为点线面,作为造型艺术的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与之相同。将书法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为景观设计的形式与观念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并提升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与民族文化自信。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形”与“意”两个方面,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可分为宏观的水系、绿化、道路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微观的具体化的公共艺术设计。

书法的“形”指的是汉字构建形态,书法作品风格中与字结体都受展示功能形式的影响,不同的实用功能与展示形式在章法布局上有着不同的体现。书法的“形”在景观设计的运用方法可以采用汉字单字的直接选用或运用拼接、解构、抽象等手法进行的单字变形设计与多字组合设计。在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根据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与设计理念选取适合的文字与字体风格,以便更直观地表达作品的设计思想,这种对于设计元素的思考方式是书法的“心形合一”“书为心画”的体现。在对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秉持“因天地制宜”的法则,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及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的需要随时对景观的造型进行调整,这也是书法“随机应变”的“变易”思想的体现。

2. 意的主要运用方法

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的最高评判标准,自古书家就把神韵放在首位,如《笔意赞》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文字论》的“善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蔡忠惠公文集》的“学书之要,惟取神、气为佳”。书法艺术意韵通过笔法、墨法、章法的运用体现在线条点画之间与“字断意不断”的笔意中。中国的园林艺术自古就注重意象的表达,采取“立象已尽意”的思想,追求托物言志、物我交融的效果[7]。书法的“意”在景观设计中,主要有“计白当黑”观念在景观设计“借景”上的运用与笔意在景观规划设计里的应用。书法笔意的运用主要是根据景观的设计理念对相应的文字字体进行抽象的笔意提炼,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这样可以在景观中体现书法的意韵。锦州龙栖湾公园位于锦州龙“栖”湾新区,规划设计的创意紧扣“龙栖”湾之地实现经济腾飞的主题,通过水系、驳岸、广场、道路、绿化等造型语言,运用丰富多样的意向书法与艺术手法营造出龙翔凤跃的滨水景观效果(见图3)。

图3 书法在景观设计中“意”的应用

五、 书法与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方式

1. 形的主要运用方法

公共艺术是具有公共属性的为公众服务的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多元性,并且与景观建筑相互融合。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形式主要有雕塑、建筑立面装饰、景观墙、道路铺装、景观灯以及一些公共休闲设施等,书法与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的结合方式主要体现在书法的章法的运用与书法的“形”与“意”的运用。

书法的章法是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章法有大小之分,大章法指的是作品的整体构图关系及作品在现实展示环境与作品展示形式的关系,小章法泛指书法作品局部的单字与数字之间的分布关系。在城市景观的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灵活多变的书法“章法”可运用于城市雕塑小品的空间布局设计,以增强雕塑小品在景观观赏中的艺术性。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融入到公共艺术设计中,最普遍的形式是雕塑与景观墙的应用。城市雕塑是艺术家向大众传播艺术的形式,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品;书法作为城市雕塑的设计元素,主要运用汉字的象形与表意的特征,选取单个或多个汉字进行抽象变形与组合设计,通过汉字向大众表述雕塑的设计理念。例如:天津杨柳青广场主题雕塑“百福之门”,雕塑的造型选用篆书“福”字,并在地面镶嵌99个“福”字,通过文字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来传达作品的思想(见图4)。

图4 杨柳青广场主题雕塑“百福之门”

2.意的运用方法

书法的意韵与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结合方式主要为“立意明确,墨意造物”与“虚实相映,笔意构象”的墨意与笔意的运用,最常见的结合形式是雕塑、景观墙、装饰铺装、广告等。在雕塑中充分运用书法丰富的写意手法来进行设计,从而使雕塑体现出书法的意韵。例如著名雕塑艺术家景育民先生的雕塑作品《镜像屏风》,作品用不锈钢材质,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书法写意手法,将书法的笔触与墨意抽象提炼出来,在完成书法二维到三维转换的同时,构筑了一个具有东方审美旨趣的意向空间(见图5)。

图5 雕塑作品《镜像屏风》

六、 结 语

本文概括阐述了书法与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历程、美学思想的变化以及两种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且尝试将书法艺术观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将书法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提出一套系统化的从宏观的景观规划布局到微观的景观细部与公共艺术设计的书法景观设计方法,不仅为中国特色城市景观设计在创意与形式上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时促进并丰富城市文化空间构建,为设计学的理论研究与相关专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园林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清代园林初探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景观平面图》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