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与社会支持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分析
2020-07-21张慧岩王菊廖贵曲张湘燕
张慧岩 王菊 廖贵曲 张湘燕
近年来,大多数服务领域中的职业倦怠已经被证实。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从业者感到身心疲惫、能量枯竭的一种状态表现[1]。其中,医务工作者因其工作责任重、风险大、负荷高、工作节奏不易把握,成为了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此外,不断爆发的暴力伤医事件,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等,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其职业倦怠。医务工作者是守护国民健康的白衣天使,也是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所在,探讨医患关系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2-3]证明,社会支持与医患关系可能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但过往研究多探讨变量间两两关系, 尚较少对其可能存在的复杂关系进行的研究。本研究从社会支持入手,研究医患关系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分析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思路和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6月~9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35%的比例随机抽取内、外、妇、儿、医技等主要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尽可能涉及所有科室。共发放问卷750份,有效收回674份。
1.2 调查工具
1.2.1 职业倦怠测评
采用 Maslach 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BIHSS)》服务行业的版本进行调查[4]。该量表共22个条目,包含情绪衰竭(9条)、去人性化(5条)和个人成就感(8条)3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0 代表“从不”,6 代表“每天都有”。 3个分量表的得分由各自所含条目的得分相加,3个分量表的得分相互独立,不能相加。3个分量表总分范围分别为0分~54分、0分~30分、0分~48分。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分数越高,代表倦怠水平越高;个人成就感分数越高,倦怠水平反而越低。MBIHSS的3个分量表本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7、0.839、0.795。
1.2.2 医患关系测评
采用由Steven编制的基于医生视角的《医患关系测量表(DDPRQ-10)》进行调查[5-6]。该量表共10个条目,包含医生的主观经验(2条)、患者行为的客观认识(4条)、患者的客观行为与医生的主观感受相结合(4条)3个维度。采用Likert 6 级评分法,1代表“完全没有”, 6 代表“非常”,所有条目得分相加为医患关系总分,该量表总分范围为10分~60分,得分越高代表医患关系越差,反之则医患关系越好。DDPRQ-10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
1.2.3 社会支持测评
采用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量化表(SSRS)》进行测评[7]。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其中第 1~4条目和第 8~10 条目为单选,选项 1~4 分别计为 1分~4 分;第 5 条目为 A、 B、 C、 D、E 5项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 分别计为 1分~4 分;第 6、 7条目答“无任何来源”计为 0分,答“下列来源”:①配偶、②其他家人、③朋友、④亲戚、⑤同事、⑥工作单位、⑦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⑧宗教及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⑨其他,有几个来源则计为几分,该量表总分范围为11分~62分。分数越高,代表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SSRS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0.703,各维度内部一致性分别是客观支持(0.851)、主观支持(0.817)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0.791)。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医务处3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由他们向各科室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征求被调查者同意后采用匿名自答式填写,采用Epidata 3.1双数据录入,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使用AMOS 22.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作用。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以674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占比较大(80.0%);年龄大多数集中在小于40岁(44.8%)和40岁~49岁(42.7%);受教育程度普遍在本科及以上学历(86.8%);婚姻状况中已婚人员居多(75.8%);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偏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对医务人员倦怠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岗位、收入的调查对象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收入的调查对象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教育水平、岗位、职称、收入不同,则会影响个人成就感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
根据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3个维度得分均不到临界值判断为职业倦怠阴性,其中任何1个维度为阳性则判断为轻度职业倦怠,2个维度阳性判断为中度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阳性判断为重度职业倦怠。3个纬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27 分、去个性化维度得分≥8、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24为阳性判断标准。在此标准下,经过对医务人员不同倦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674份有效样本中,共有484人有职业倦怠症状,高达总人数的71.81%,其中轻度职业倦怠为202人(29.97%),中度职业倦怠为210人(31.16%),重度职业倦怠73人(10.83%)。
2.4 医患关系、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医患关系、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3个维度两两相互之间在总体中都是显著相关的。医患关系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呈正相关,医患关系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医患关系呈负相关。见表2。
2.5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分析
表1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在不同人口社会学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表2 医患关系、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r值)
鉴于医患关系、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3个维度两两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满足中介变量所需条件。因此,提出假设医患关系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也可通过中介效应(社会支持)作用于职业倦怠。以医患关系作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以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作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假设模型,运用AMOS 22.0软件验证假设模型,运用GLS法,将原始数据进行 模型构建,根据模型修正指数(MI)进行模型修正,最终输出修正后的模型,见图1。模型拟合指数x2/df=1.52、GFI=1.00、AGFI=0.99、NFI=1.00、TLI=1.00、CFI=1.00、RMSEA=0.03,说明模型拟合指标良好。
图1 医患关系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模型
图1结果所示,医患关系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其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90、0.66、-0.60,P<0.01;医患关系对社会支持有直接预测作用,其直接效应值为-0.45,P<0.01;社会支持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有直接预测作用,其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28、-0.13、0.19,P<0.01。医患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产生间接预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3、0.16、-0.09,P均<0.01。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领域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紧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情绪和精力过度消耗,更易产生职业倦怠[8]。本研究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率为71.81%,和其他学者[9-11]研究结果相一致,我国医务人员处在一个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男性医务人员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思维和价值观的影响,使男性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并且相较于女性,男性不善于表达和宣泄内心的情感 ;学历越高个人成就感越高;职称越高去个性化程度越低、个人成就感越高;收入越高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水平越低,个人成就感也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学历、收入和职称都能够使医务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在一定程度得到认可和实现。因此,医疗机构应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其提供支持,以缓解其职业倦怠。
3.2 医患关系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关系
医患关系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12]。本研究发现,医患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即医患关系越好其职业倦怠越低,说明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恢复医院公益性,构建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卫生体制; 其次,要依法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对于一些严重威胁医务人员正常工作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给予严肃处理,保障医务人员的就业安全;最后,要加大普法力度,加强与处理医患纠纷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医患双方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医疗机构应积极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加强医患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多沟通、常联系能够改善医患信息不对称,增进医患信任,加强双方换位思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13]。
3.3 社会支持在医患关系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不管个体是否处于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能够潜在地维护个体身心的良好状态[14]。已有研究[10-11]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能够直接影响职业倦怠,医务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其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直接预测职业倦怠,还可以在医患关系与职业倦怠间起中介效应。因此,可通过增强对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来缓解其职业倦怠。从心理学人际取向的角度来看,个体从他人处获得的社会支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尊重支持和陪伴支持。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视,尽量改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重视员工的工作贡献,关注员工的满意度与幸福感,满足其在工作中的情感需求[15-16];建立合理的医务人员补偿和分配机制,医务人员属于高智商、高学历、高技术的群体,其获得的经济收入应与投入相符,满足其物质需求;失实且缺乏公正的报导会损害医务人员社会形象,打击医务人员的自尊,因此,应加强社会公关,积极进行正面宣传,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使医务人员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亲朋好友的陪伴、鼓励和支持亦能够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需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时常留意自身的心理问题,做到提前预防,遇到问题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主动进行心理调适。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研究了医患关系、社会支持对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旨在为制定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时间有限,本研究取样只为一家医院,样本量及代表性有限,所得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其结果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重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