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仕达村达林一组『心中的日月』扶贫路上谁都不掉队
2020-07-21冯蔚贾翔
冯蔚 贾翔
在藏语中,“香格里拉”的意思为“心中的日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众多动人的美景,流传着多少故事。香格里拉市,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位于香格里拉市南部的金江镇仕达村达林一组,就坐落于金沙江畔。
深度贫困村,经济收入远低于平均水平
仕达村距离香格里拉市区有180公里,全村共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687户农户2597人,主要居住着纳西族、傈僳族、苗族、彝族、汉族、普米族、藏族等民族。
扶贫攻坚开展以来,仕达村是2015年精准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是金江镇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6年以前,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仕达村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粮食种植产量较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户经济收入渠道狭窄,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留守老人、儿童占比较大,因病、因残、因学致贫情况突出,房屋老旧破损严重,危房比重较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经济收入增长幅度远低于香格里拉市平均水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2014年,仕达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1.6%。
牢抓“挂包帮、转走访”,省、州、市、镇各级干部挂包建档立卡户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仕达村在省、州、市关心支持下,省、州、市、镇各级干部挂包仕达村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4人,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由包村处级领导、包村镇级领导、挂包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包组领导和村三委为主要力量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伍。
工作队严格落实驻村要求,仕达村“三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定方案,深入开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真正了解惠农惠民政策。精准扶贫政策,鼓励贫困群众发扬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在国家扶持的基础上,激发内生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
住进安居房,看病有保障
自2015年以来,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仕达村在安居房建设上,主要采取了原址重建、CD级危房改造、异地搬迁、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等建设方式。达林一组的村民王建勋今年60岁,家里有五口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里的房屋是1985年修建的一层平房,扶贫攻坚开始之后,国家扶持对他家的房屋进行了危房修缮改造,还新建了80多平方米,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仕达村在扶贫工作中,深入调查、认真核实、依据政策把民生工作抓实抓好,全面落实了健康扶贫政策,实施医疗救助、大病集中救治、落实大病医疗保障、重病兜底保障,开展慢性病签约服务,建档立卡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政府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提高建档立卡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发展产业是脱贫基本之策
脱贫攻坚以来,仕达村党总支清醒认识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党总支联合班子,牵头组建了村集体经济,借鉴其他地区党总支+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成功经验,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争取产业扶贫资金发放到户等办法,大力发展“牛、羊、菜、果、烟、药”等六大产业,同时引进了一批涉农龙头企业,覆盖式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构建本村增收产业体系,为群众脱贫的稳定性、致富的可持续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仕达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带动,全村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加入合作社,每个生产小组都有1名以上致富带头人,每户至少覆盖一项产业,实现了贫困群众产业组织化覆盖程度100%,并通过入股林源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户有财产性收益增长的目标。除经济林果尚未产生效益外,其他种养殖产业三年来总产值达874.6万元,实现增收404.2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不断筑牢脱贫根本,贫困发生率降至0.64%
仕达村委会紧紧围绕 “决战深度贫困,决战全面摘帽”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突出“抓产业、促增收”工作重心,按照“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的产业扶贫总体思路,以“培育发展致富产业,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实现群众持续增收”为产业扶贫工作目标,采取“党委领导、总支牵头、企业带动、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党建助推产业扶贫工作模式,持续聚焦产业发展,锁定建房、产业、基础、民生和党建五个重点,实施五大抓手,通过3年来5个“百日会战”的不懈努力,各项扶贫工作已按既定计划完成。截至2019年11月,仕达村共脱贫132户487人,预留6户15人,贫困发生率0.64%,2019年全村已脱贫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14382.99元。
如今的仕达村,村村有硬化路,户户通自来水,夜晚灯光璀璨,灌溉设施提升,贫困人口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脱贫产业发展壮大,人民安居乐业。全村各族群众正依靠勤劳的双手和国家优惠政策建设着美丽家园,阔步向前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