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对新冠疫情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的影响
2020-07-20唐思兰
唐思兰
【摘要】 目的: 对新冠疫情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后的疼痛及焦虑情绪展开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1日到2020年5月份我院收治的11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其中56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剩余56例联合人文关怀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后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的影响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焦虑情绪后发现,研究组中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对新冠疫情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后能够有效缓解不良心态,同时可对术后疼痛反应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术后疼痛;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2-0079-01
在交通业和工业不断发展的现状下,因各种暴力因素致人损伤的事件增多,骨骼作为人体中重要的结构[1],起着承重和支撑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着较高的受伤率。在外科疾病中有关骨折的病例数相对较多,创伤严重时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也较重,此外创伤修复后麻醉反应逐渐消退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这些直观的身体反应均会影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行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应用无法全面顾及患者内心情感,尤其是在当下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因对特殊病情以及自我疾病的认知不足出现焦虑加重的现象,鉴于此我院临床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展开干预,并以我院收治的11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1日到2020年5月份我院收治的11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其中56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组中男女比例(30:26),均龄(47.6±5.3)岁;剩余56例联合人文关怀护理(研究组),组中男女比例(31:25),均龄(47.5±5.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規护理,术后告知病情并遵医嘱完成用药指导,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研究组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以及术后疼痛管理。护理前与患者展开主动沟通,了解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共同话题引导患者主动倾诉,为其解答疑惑并给予语言鼓励。心理指导过程中联合健康宣教,针对创伤性骨折术后的个人护理要点做全面总结,同时告知患者疫情期间必须做好的防护措施,通过健康宣教纠正患者对疾病和新冠疫情的错误认知,从而达到心理干预的目的。术后展开疼痛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疼痛反应并针对疼痛严重程度给予针对性镇痛护理。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焦虑(SAS)10分,疼痛反应(VAS)4分,得分高焦虑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学计算器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n[%]”,差异用“t”及“x2”表示,P<0.05。
2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焦虑情绪后发现,研究组中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存在差异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骨骼完整性因机械作用造成中断,导致骨折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后骨骼无法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并且因创伤出现疼痛反应的通常需要结合手术进行内固定复位,以期恢复骨骼原本的功能和主观形态[2]。但手术具有侵入性,对很多患者而言术前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尤其是首次接受手术的患者,焦虑情绪会加重。据相关心理专家的研究结果可得知,患病人群的不良心理状态可根据患病后的时间长短出现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特殊疫情期间,多数人群对医院这类人群密集的场所唯恐避之不及,此时发生创伤性骨折后第一阶段可出现对疾病的否认心理,接着会出现愤怒以及不满,最后在内心展开自我劝说,努力接受现实,这一阶段内焦虑情绪既会产生。此外很多骨折患者在进行自我劝说以后大多会开始担心术后身体状态是否能够恢复如初,是否会出现残疾以及外观的改变,也正因此造成术后焦虑。手术复位后麻醉反应逐渐消退,疼痛反应出现也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鉴于此在术后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通过术后心理指导以及疼痛干预来缓解心理应激状态,获得较高的护理质量。为证明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11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存在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对新冠疫情期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后能够有效缓解不良心态,同时可对术后疼痛反应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振霞,牛书凤,李静.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2): 112-114.
[2]杨敏.护理人文关怀在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0):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