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策略
2020-07-20闫慧颖
摘 要:高职院校引入ESP英语教学模式,必然要求英語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ESP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师;“双师型”教师
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或者说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引入 ESP 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ESP教育模式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更符合高职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之中引入 ESP 模式,会显著改善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英语教学与职业结合起来,将英语教学与专业技术词汇联系在一起,使英语教学能够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使英语教学更加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在 ESP 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将不再是一种语言学习,而是通过英语来实现特定专业技能的学习,ESP 强调的英语应用能力将与未来职场应用相匹配,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习与掌握职业英语内容,提高应用能力,为学生在未来工作时打下一定的坚实基础。
ESP教学的师资要求:
ESP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是把英语和相关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某个专业领域进行交际,培养出能进行跨语言、跨行业、跨区域交流的人才。这就决定了ESP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即为适应ESP教学模式的“双师型”英语教师。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师资困境: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背景单一。绝大多数英语教师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背景均为英语语言学或英语教育。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外语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其他学科知识没有多少联系。二、实行ESP教学的高职院校在指派教师承担英语课程教学前,随意性比较大,未曾考虑教师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储备。很多教师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被随机安排了相应的课程。三、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ESP 课程,但课时严重压缩,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立独立的ESP教研室,教师的专业性尚未得到认可。四、很多院校没有制定针对ESP英语教师的发展机制,部分教师认为英语从独立的学科降级为服务于其他学科的语言工具,ESP作为融合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独立学科地位尚未在各个高职院校中确立。
ESP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师资困境和英语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高职院校应尽快培养一支英语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双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行业知识的现状,真正有效的提高ESP教学效果。
一、加强在岗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积累,提升业务能力。
在ESP教学理论指导下,结合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可以总结出高职“双师型”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熟悉高职教学理念,了解高职学生特点,具备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承担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教学能力。因此,高职“双师型”英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毕业,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教师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应用性英语,使自身的英语“专业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根本,只有拥有夯实的英语专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ESP教学。
首先:高职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考促学,以考助教。教师在准备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的过程中能够系统学习该专业知识,从而把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结合,提高ESP教学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自身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经验指导帮助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院校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企业。一方面,企业可以让英语教师通过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企业经营、生产、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担任企业培训工作,帮助企业拓展相关业务的国际市场,或者支持英语教师在企业中兼职,深入一线实践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实践与ESP课程内容相结合,让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提高ESP教学效果。
再次,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打造适应ESP教学模式的“双师型”英语教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应积极选派英语教师赴国外合作学校进修专业课程,打造ESP师资队伍。借助合作办学平台,轮流选派英语教师到合作院校进修学习专业课程,这一措施对高职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积极引进“双师型” 英语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直以来,英语教育或英语语言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是高职院校英语师资的主要来源。这些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优势是英语语言知识扎实,但对于承担ESP教学,培养技能型的应用人才,又凸显出其专业知识的不足,缺少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无法胜任ESP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工作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拓宽英语教师来源渠道,积极挖掘行业人才。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引进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双学位毕业生,他们既精通英语,又掌握其他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企业聘请德才兼备,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还可以请这些教师为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应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政策和制度,同时对英语课程不重视,即使是开设ESP课程的院校,也只是把英语作为辅助其他专业的工具。“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学院和系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因此,学校应首先合理制定“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发展政策,包括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同时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本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为教师提供进企业锻炼的机会和去合作院校进修学习的机会。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 ESP 教学模式已是必然趋势,是英语教学的主流,英语教师如果不能自觉向 “双师型”教师过渡和转变,将来注定要遭遇在这场教学改革中被淘汰的命运。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努力转变成 “双师型”实践者,规划个人未来发展的出路。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打造“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双师型”英语教师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为“双师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职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龙福. 高职院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 [J]. 教育与职业,2017(1)
[2] 王治琴,王志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4)
[3] 韩冰. 高职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建设途径 [J]. 教育与职业,2014(7)
[4] 陈翠翠.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2)
作者简介:闫慧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