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2020-07-20白泽阳李琼齐观悦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监测系统生态环境大数据

白泽阳 李琼 齐观悦

摘  要:大数据的发展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人才培养、范围有限等等,通过发现问题,靶向改进,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并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做出客观的预测。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大数据

1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生态监测网站15个。另外我国的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雷达监测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实践中,将大数据与高科技结合起来,促进环境治理朝着更加高效、及时的方向发展。

1.1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

2011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将生态监测的定义为: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或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观察和测定的方法。作为生态监测的基础理论,该定义将生态监测的方法、对象及目的进行了总结。但是,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从监测对象及内容视角出发,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以生物和地球物理化学变化作为监测对象,以人类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主要监测内容的管理体系;还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结构失控格局进行准确的测量,以达到监测防护的手段。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生态环境监测被看作是一种收集自然环境资源信息的方法。

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治理监测、环境治理周报、日报、预报监则、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治理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我国在各个省市县及自治区的主要城市都开展了水生生物监测、植物含硫里、污灌区的突然发含有重金属指标的监测等。然而对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等的监则才刚刚起步,甚至有的环境因子的监则还属于空白的阶段,如振动监则、电磁波监测和地面沉降监测等。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这些环境因子的监则也将逐步开展。

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生态环境监管难度也越来越大。运用大数据,对于环境监测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评价要关注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指标选取原则选择普适性指标,分析各指标因素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综合评价正确理解不同时空尺度、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时空拓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构建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核心,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

2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困境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从1973年8月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开始起步,同时,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也因此而产生。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生态环境监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生态环境监测进入新的纪元,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弊端逐渐呈现出来,推动着新的环境监测走向更高的台阶。正是受到了这样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构想,虽然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但仍然可以发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监测不能达到全面,而是偏重于某一方面。我国在环境污染的监测上力度较小,起步慢,还停留在理论的阶段,缺乏实践,而且范围较小,相对的,我国偏重于生态过程的研究,现在的监测系统还未有具体的统一指标体系,而且我国技术方面相对落后,技术跟不上变化,有的现代化技术跟监测技术不相适应,使得无法应用。

2.1 环境监测硬件落伍

首先,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大部分基层监测站设施设备难以及时更新换代,因此极其简陋,都非常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高效开展。例如目前很多化工企业中的监测,不少基层监测站由于缺少大型仪器,无法开展此类监测,只能用监测环境恶臭来代替或者是委托上级监测站监测。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重点监测都装备了大批进口和国产分析仪器,但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强。

环境监测硬件较差,部分实验室依然不具备环境监测评审条件,这样对监测工作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环保部近年来一直在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但仍多基层监测站达不到标准。一方面由于国家在基层环境监测建设上投入相对较少,使得基础设施无法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使得对许多宝贵的资源难以进行有效利用。

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手段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仪表的先进性,二是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尤其是在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地表水、噪声以及污染源监测等方面,自动化监控程度非常的高,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动化采集,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及传输,并能用大型显示板自动显示区域环境治理状况。同时,将一些新技术应用于区域环境检测。而在我国,监测手段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还有大部分城市是采用隔天24小时连续采样的半自动化监测方式。地表水的自动监测也只有八十多套。

2.2 环境监测缺乏广度

受人员编制数量所限,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管理、人才引进与培养上都较为困难。人才极为匮乏,人员结构失衡。高科技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先进设施设备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人才环境不佳。多数监测站在社会上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引进高端人才,现有人才也很难留住。

同时,实现彻底的生态环境自动化监测需要全面的基础设施做支持,目前的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是在某个地区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监测上报情况,因此反映的也是该地区的大致情况,而对于那些污染十分严重或者环境情况比较突出的区域监测不够全面,常常忽略了这些能够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情况或者失去了一些良好的优秀范例作为参考。这就显示出了环境监测系统的又一缺点,系统覆盖范围有限,因而给环境监测整个系统带来了较大的漏洞和挑战。

2.3 监测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监测质量管理往往只应付差事,不具有强大的执行力。监测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质量控制水平不高,只能进行常规的水质、空气、噪声监测因子检测,质控方法较为单一。我国环境监则的科研领域主要以污染源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有机污染物的标准分析方法以及有机环境标准物质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外主要考虑“人”这一主题,考虑污染物对人的影响的环境质量标准。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尚未考虑到这一点。

我国目前也已具备了比较完善和先进的监测系统,但在人工管理协调配合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各地区差异使得监测系统人工管理需要因地制宜,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大面积进行监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多方面不能找到合适解决方案,其次,只有地方化管理才能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但权利下放到各个地方,各级之间权力范围递减,使得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得到解决。总的来说,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个难题上。

3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策

3.1引进新理念,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我国环境形势目前并不可观,很多新的情况不断出现,使得环境保护局面比较复杂,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对于环境保护及监测方面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的问题,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税收政策的完善,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且鼓励民营资金更多的向环境监测领域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发挥群众的力量,其次,政府部门要充分支持环境监测事业,加大对相关方面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3.2培养技术型人才

环境保护与监测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借鉴新技术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技术的发展需要许多对工作十分熟悉了解的技术人员不断地开拓创新,因此相关单位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对先进监测技术的借鉴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不仅如此,在招聘及平时的管理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注重人才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和监测事业的向前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另一方面,重点多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大家技术创新,为环境保护和监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3完善监测范围

前面说到,由于受到地理等多方面的影响,环境监测系统仍然存在着系统覆盖范围有限的缺点,也因此失去许多宝贵的环保先例加以借鉴,同时,也忽略了部分环境破坏严重的区域的防范。因此,对于网络布局方面,需要科学的设立观测点,加强全面覆盖和开展监测的力度,按照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并逐步开展大洋、极地等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监测研究。

4我国生态环境检测系统研究展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层面形成了由 1436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767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和 188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500余个海洋环境监测点位、近8万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由国家级监测机构统一组织开展监测和运维。各地也纷纷出台网络建设方案,积极构建和优化地方监测网络。据统计,目前各地已建成了 3500 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东部地区基本覆盖到全部区县及部分乡镇,均具备 PM10、PM2.5、O3、CO、NO2、SO2 等六项指标自动监测能力,并与国家联网;设置了约 8000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开展常规 21 项指标手工监测,部分断面具备主要指标自动监测能力,形成了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的监测网络,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与保障水平也走到了世界前列。

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及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并且在国际上对环境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我国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鼓励大家爱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我相信,在政策的扶持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环境监测系统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以及世界环境保护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人类在地球上的长久的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献

[1]  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5-8.

[2]  高华,杜艳雷.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J].科技资讯,2011(15):154.

[3]  乌云娜,冉春秋,高杰.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经济.Ecological Economy,2009(12).

[4]  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1-5.

[5]  徐泰森,田建国,李平.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J].乡村科技,2019(31):111-112.

作者简介:白泽阳(1998-),男,本科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李琼(1997-),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齐关悦(1999-),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贸英语实验班)。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检测系统的设想”(编号:S201910500061)。

猜你喜欢

监测系统生态环境大数据
基于数据融合的掘进机截齿磨损状态监测
基于广播模式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系统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GIS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