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
2020-07-20罗丽川
摘要:现今,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及概念。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推动的背景下,通过生命与德育层面设计一系列教育主题活动,不但能够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生命教育与传统教学课堂相融合,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全面改革和创新。对此,若要真正地发挥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价值及意义,则必须要对其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德育;
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人士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将一些原本无价值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具体的价值,所有生命都具有向同学,必须要体现出由生至死的变化,不过每一个生命却是独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已经逐渐远离其初始的教育目标,与生命本质相背离。那么当前,我们需要促使教育返璞归真,必须要以小学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在本文的研究中,需要全面探讨德育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审视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内在关系。另外,教师还需要在不断更新专业素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前提下,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基于主题活动多元化的作用下,进一步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全面融合的具体现状
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德育教育必须要在此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学科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在实际教学目标中增设具体的教育标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朝着清晰的目标不断发展和推进。
不过,这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我们需要由此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小学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运用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全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完全依靠德育教育来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整合其它学科共同发挥作用[1]。
需要按照德育课程的实际要求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设置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学目标,并且在新课改政策的影响下,教师需要结合各个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内容中增设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两者的全面融合与渗透,逐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并发挥教师的榜样效应,促使课堂教学层次不断提升。
二、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實施生命教育
因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一样,所以他们的体会也不一样。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利用对生活阅历的思考,促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年级小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结合不同的学龄开展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体需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加强正向引导
在严格遵循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另外,还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路径,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在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学生、鞭策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和提问;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拓展、补充和整理、归纳[2]。
三、促进生命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的相互渗透的具体路径
①站在生命教育层面来看,小学德育教育课程需要和课外实践活动相融合。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不断地整合适合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的学习资源及素材,并且和校园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相融合,以统筹的思维对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整个方案进行设计和规划,由此能够真正地促进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全面结合。此外,教师还需要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上需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及学习相关知识点,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灵活应用,由此能够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度,使其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②在促进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促进德育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相结合。对于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来说,不但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及素材,而且还需要和学生、家庭、社会等共同努力,由此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经过具体的实践、应用,不但能够使德育教育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而且在借助于家长、社会等各方面支持与推动的作用下,构建完善、高效的教育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全面交流和互动,有利用教学机制更加稳健、科学、适用等。另外,对于小学德育教师来说,一定要充分地整合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素材等,积极组织一些丰富多样、内容充实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时,能够使学生敢于发言,让主题活动的目的愈发精准和明确,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以便于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和处理,真正地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学校、家庭、社会等需要为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平台,真正地让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并通过策划、组织、实践等真正地实现,确保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全面统一。同时由于笔者的研究精力、能力等有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改正、补充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凌云. 学校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J]. 科技信息, 2010, 000(027):318+295.
[2]胡宝泉. 德育生命化:学校德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14(003):111-112+176.
罗丽川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