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探秘,拥抱自然

2020-07-20王春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6期
关键词:湿地幼儿教育环境

摘要:幼儿环境教育的任务是要引导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学习自然。“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让孩子们打开五感,感受自然界的生命成长历程,孩子们行走在大自然中,宜学、宜戏、宜动、宜静,我们选择了湿地,是让孩子选择了天地。当孩子看到了大地苏醒的萌动,当孩子听见了花儿开放的声音,当孩子唱出了莺飞草长的歌谣,我们相知相爱的家园,我们有声有色的花园,我们无拘无束的乐园,便一片欢腾,灵性绽放,生机盎然!

关键词:幼儿教育;湿地;环境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大自然是他们的实验室,只有置身自然,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产生想象力。得天独厚,我们幼儿园附近就有湿地公园,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把湿地和孩子的教育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周边环境资源。那湿地作为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一、湿地探秘,了解湿地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怎样的?从教师层面上来讲,前期老师们的工作很重要,搜集暨阳湖湿地宣传片,掌握湿地公园的植物、鸟类、水系、路径等。因此,我们多次进入湿地,在多次的认识多次的观察感受后也就有了一些思考:湿地哪些素材可以让幼儿了解,为幼儿所用,以怎样的方式带领幼儿进入湿地,怎样让湿地的活动更具延续性,湿地有可以带回来延续性活动的材料吗,湿地活动中具备怎样的安全意识等等。有了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因此,幼儿湿地课程之旅开启。

二、共建湿地课程,带领孩子走进湿地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我们采用湿地方案——课程模块——主题活动的三级结构,方案设计包括教育目标、知识点、不同的年龄段、季节、地点、及详细的活动过程等操作性要素。其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结合环境教育五大目标,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技能方法、环境行动,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相关目标要求;在教学时间上则更灵活,户外踏青、问题收集、集体教育等同时运用幼儿的区域活动和自主游戏时间开展相关延伸活动。

1.户外踏青走进湿地

即将开启湿地之旅,亲手打开湿地生态的阀门,老师制定好湿地方案,带领幼儿展开了一场湿地之旅探讨。

准备篇“我心中的湿地”,“我能想到的准备工作”

教师: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会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湿地是湿湿的,有观察站!”

“像下雨天之后的马路!”

教师:去湿地“乐园”,需要准备些什么?

幼儿:“水杯,走湿地会口渴,要喝水。”

“穿运动鞋,要走路。”

“带雨靴、雨衣、雨伞,防止下雨。”

进行篇

在湿地自然环境中,孩子们走进湿地,投身于自然之中,释放天性,回归本真,感受沿途的美好。到湿地公园捡拾秋天的落叶,发现小蚂蚁小瓢虫,闻闻花香、果实的味道,听听风的声音,摸摸蚂蚁巢,寻找被虫子咬过的叶子,发现观察站……幼儿对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有无数的问题围绕着,观察站是干什么的?河泥上怎么有一个一个小洞?这个花的名字叫什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老师们将问题记录下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程渗透。课程资源一直在我们周围,引发的故事也天天在上演,还可通过集体活动、绘本、故事、短片、生态游戏、实际体验和户外观察,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坚决的耐心和尊重生命的同理心,宣扬湿地文化,从小树立小朋友们保护湿地、珍爱鸟类。

后续篇

在湿地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问题的探究形式应采用幼儿自主探究, 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或先自己探究再合作探究,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孩子的实际问题来考虑选择。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先合理分配工作。给孩子布置作业或任务,如观察站是做什么的?一部分孩子查阅资料,一部分孩子做好记录,这样才能让讨论更深入,在这一阶段,强调孩子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交往中共同成长。

2.集体活动认识湿地

请幼儿把看到的湿地公园说一说、画一画,并开展了湿地公园画展活动。通过“湿地知识进校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我园幼儿知道暨阳湖湿地公园,形成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通过家长,教师的讲解,幼儿知道湿地公园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湿地氛围。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孩子对湿地的认知特点,发现孩子对自然现象诸方面的独特视角,这是我们进行教学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自然教育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湿地延续,保卫湿地

草长莺飞的湿地,锯齿状的叶子、柔软的小花、最喜欢的花园秘密……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带回到学校科学工坊,有树叶树枝、散落在地的花朵等,小朋友们研究不同形状的树叶、认识不同的树木、做成简易的植物标本,为自己留下了一份自然记忆。带回来的树枝放到木工坊,可以制作出各种创意作品,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的智慧互动、家长的参与配合也都息息相关。对湿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后,孩子们对湿地的环境更为关注,并围绕湿地这一主题,感受自然教育的跨界内容和多元形式,帮助他们开启或丰富自己的自然教育课程,构成一幅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图。

大自然能為幼儿园环境教育注入永不枯竭的活水,而环境教育又能激发、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能力,二者相得益彰,大自然就是大课堂。在今后的湿地活动中,将进一步践行落实“全过程”的活动理念,促进每一位幼儿更主动更愉快的成长。

张家港市世茂幼儿园  王春燕

猜你喜欢

湿地幼儿教育环境
环境清洁工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