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蛋雕的传承和发展
2020-07-20郭书清
蛋雕是在飞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远在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诗文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蛋雕艺术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有数百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大陆,繁盛于18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有人将蛋壳予以彩绘装饰成复活节的装饰品,具有“新生”“重生”之意义。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人们将禽蛋钻打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蛋雕艺术品。
蛋雕是一门神奇而特殊的艺术。它融合了绘画与雕刻的综合技法,通过阳雕、阴雕、透雕、浮雕、镂空等雕刻手法体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笔者为了使蛋雕作品更有创意,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以往蛋雕作品大部分都呈单一椭圆形状的局限,在一些作品上采用“套雕”“衬雕”“拼雕”等方式进行创意。例如,作品《中国梦》采用了三种蛋壳套雕的方式,利用鸸鹋蛋、鹅蛋、鸡蛋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特点层层相套,富有立体和梦幻的感觉。外层用的鸸鹋蛋雕出中国的传统图案华表、腾龙、祥云;中层用鹅蛋雕出体现丝绸之路的驼队;最里面用红色的鸡蛋雕出主题的三个字“中国梦”。此作品荣获全.国第53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凤凰”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中国蛋雕工艺底蕴深厚,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法精美多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如今中国蛋雕的前景却令人十分担忧。由于中国蛋雕艺术仅限于民间手工制作,而且其成品率极低,市场上的蛋雕精品更是麟角凤毛,难得一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极低的蛋雕制作行业很少有新鲜血液注人,原有的蛋雕手工艺人也都转行做木雕、玉雕、石雕等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行业。
在当前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今天,蛋雕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在人们对精神生活高度渴望的当下,正是蛋雕艺术发展与普及传承的春天。与其他复杂的手工艺相比,蛋雕制作技艺具有利于发展、普及、传承的六大优点:是场地简单,只要一张桌子一盏灯;二是工具简单,铅笔、雕刀等工具较为常见;三是对初学者要求不高,有绘画基础,热爱艺术、有美好生活追求的人都可以;四是雕刻材料简单易取,生适中的鸡蛋、鸭蛋等都是很容易得到的;五是环保,蛋雕雕刻过程对人体无害,食其蛋液取其蛋壳,一举两得,真正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六是学习蛋雕技艺有很多好处:能有效提高绘画水平,一件成功的蛋雕作品离不开优秀的绘画底稿;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创作可以积累传统文化与文学知识;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在球体壳表面设计图案画面可锻炼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能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传播正能量;能传承民族技艺,近年来民族文化与技艺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冲淡,我们保护与继承蛋雕技艺,就是保护继承民族文化;能丰富精神生活,创作蛋雕的过程就是创作者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蛋雕作品不仅能丰富创作者的精神生活,还能丰富观赏者的精神生活。
民族技艺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小抓起,以蛋雕这门传统技艺为载体,重新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全民文化素養,让传统蛋雕技艺走进校园、走进百姓生活。笔者坚信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创新,蛋雕技艺必将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
郭书清,出生在三代雕刻世家,在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上了绘画、雕刻,特别酷爱蛋雕。现为西安非遗保护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级技师。作品被陕西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夜明珠》外观设计获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