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秀逸 字法古拙
2020-07-20孙广泽
孙广泽
宇星,山西盂县人,幼承家学,颇好笔翰。以汉隶入,旁涉诸体,未及弱冠,名列高榜,受业太师,诸体兼修。
家学与大学的双重培养,使宇星具备了比同龄人更敏锐的艺术感悟力,这一点从其在2004年山西省第六届书展上获最高奖可得佐证。但是宇星的心中很清楚,真正的艺术家不是批量化、模式化生产的产物。因此,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考研而是选择留在太原创办了游于艺书法教育中心,以己之长教书育人。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分为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直接获取是指自身的体会,间接获取来源于师授于书本等。艺术离不开文化环境的培养与修持,而这一点的获得方法因人而异,宇星因受家学与大学的双重修为,因而在选择方法上除了文化的不断修持外,他则抽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自然的体悟上,于名山大川间,追慕先贤;于残垣断壁间,体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于摩崖石刻间,感悟着天人合一的妙道与自然。在这黑白之间寻求事物的本真,寻求着高贵灵魂的安放处所。
从此次所刊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帖学二王的一往情深,如其行书用笔上对魏晋古法(晋人尚韵)的时时彰显;对宋代黄庭坚书法构成方法的取法与运用(如连綴方法上的错位连接与单字空间的简化);隶书的取法在秀逸与古拙之间。
在这个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时代,宇星却选择了默默地潜修与坚守。“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他深谙书法是为己之学,是承载灵魂的载体。在这个千人一面的技法比拼时代,文化生态环境与高贵精神的缺失需要有人继承与坚守,要用最质朴、最自然、最真诚的态度感知生活与事物,体察万物,在寂静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讲:“吾谓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当然,刚过不惑之年的他无论是艺术生涯还是生命本体都还处在人生最年轻的阶段,对于同龄人而言已收获颇丰,然而站在人生的长河里他才刚刚起步,对于书法与篆刻艺术也是方才启航。比如他的行书用笔,虽然有了对魏晋笔法的很好理解与运用,但尚在进一步完善阶段,因此难免偶尔有些地方流于简单与直接。就隶书而言,汉隶的审美特征是朴,在这一点上宇星还需体悟与追索。当然,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我们不能以一种标准来衡量,而是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与支持,相信随着时间、阅历、文化架构、体悟的不断增长,宇星会羽翼丰满,如凤凰涅槳般重生。
张宇星简介:
张宇星(1980-),山西孟县人。书法自幼染于家学,初学从汉隶入手,后兼习诸体,善篆刻。现为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晋阳印社社员。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外聘教师。
获奖经历:2002年,山西省优秀书法教师精品展获奖;2004年,山西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获最高奖;2005年,入展太原市书法篆刻精品邀请展;2006年,隶书对联作品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同年,山西省首届书法临摹精品展获奖,并入展山西-四川、太原-武汉书法精品巡回展;2007年,入展山西省历届书法家篆刻作品精品展;2008年,获山西省第三届书法临摹精品展优秀奖;2010年,入展山西晋阳印社与江苏连云港篆刻精品联展;2012年,篆刻作品专题介绍刊登于中文核心期刊《书法》杂志;2013年,.入展“晋阳杯”全国篆刻作品邀请展;2014年,被山西省教育厅与山西省书协特聘为“书法名家进校园”首批特聘导师;2015年,参与策划并主持山西书家与台湾明道大学书法雅集活动;2016年,参与策划并主持在山西大学李提摩太艺术沙龙举办的日本奈良教育大学谷川雅夫教授的书法雅谈系列讲座;201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肖文飞导师书法篆刻高研班。书法篆刻作品散见于《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