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随心动,意在形前
2020-07-20李建军
李建军
行走于广袤的国土之上,见识过海的波澜壮阔,欣赏过高山的巍峨高耸,有干里长江的蜿蜒曲折,有莲叶何田田的江南风光,有孕育华夏文明的黄土高原。作为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書画艺术之乡”,甘肃通渭文化艺术名人众多,虽是繁星点点,却能照耀出一条星光大道。中华文化绵延五干年,通渭县的民间文化和书画艺术也是光芒万丈。
国画艺术在中国艺术界有很高的地位,在万紫干红的艺苑之中,中国画可称得上一朵独秀的奇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绘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体系,具有光辉灿烂的崇高地位。郜继凤老师,年轻有为、胆大心细,初见时落落大方,却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其作品骨法用笔,大胆而不失细节;粗狂而不张扬;含蓄而不拘谨。艺术创作有很多种可能,这种可能给了郜继凤老师无限的发挥空间,再加上其风格独特,创作手法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在国画的长卷上留下了闪烁的一笔,让人顿觉新奇,思之又韵味无穷。
郜继凤老师生于“书画艺术之乡”,长于“书画艺术之乡”,长期的文化艺术熏陶,让他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艺术创作,尤其是对国画艺术的学习。经过十几年的书画学习,渐入佳境,并考入陇东学院美术系学习。大学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在接受系统高深的美术理论学习之余,他在大学恩师戴春森的悉心指导下积极进行实践的艺术创作,丰富饱满的大学生活让他更加大胆求新,思想观念焕然一新,风格迥异于众人。艺术创作无止境,获得的辉煌成就始终无法阻止他前进的步伐,为了获得更新的创作艺术,领悟更新的思想观念,他进入北京万葫堂刘怀勇书画工作室研修。国画艺术题材种类多样,大家的看法见解、创作手法也各不相同,郜继凤老师博采众长,却又求新立异,不局限于画某一物,也不只关注于某一点;不拘泥于外形的固定轮廓,不囿于固化的传统思维;总是能观之形,而领其神;追求神似,所画的花鸟鱼虫神形皆备,却又别具特色,观之令人赏心悦目、意味深长。
席慕蓉在《我愿为莲》一文中描述道:“夏日炎炎,莫名的,想念一朵莲。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也不是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那样亭亭的一朵,曼妙如诗,静观因果。”细看郜继凤老师的荷花,与席慕蓉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在郜继凤老师心中,花不在多,有荷足矣。莲花是君子的钟爱,君子之风大概也是他所崇尚的吧!看那水中的几笔竖墨,是新生的荷花嫩芽,茁壮成长,生机勃勃;再看那荷叶蓬松自然垂直,落落大方;还有盛开的荷花,叶瓣淡红色,花蕊密密麻麻却又清晰可见;风虽未见,但那带着褶皱的水纹让人感觉清风扑面而来。
葫芦,谐音“福禄”,寓意人能够幸福长寿。观郜继凤老师之作,藤长而不乱,叶少而精,葫芦形状各不相同;着墨处浓淡相间,植株栩栩如生。对于人们追求的福和禄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动笔之前其形意早已融入胸中,所以笔锋顺畅,所到之处皆为精华。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一幅荷花图,寓意君子之风;一幅葫芦图,寄予福禄之意;真是“笔随心动,意在形前”。艺术创作不必拘泥现实,但需要超脱现实,立意高远。郜继凤老师在万干事物中总是能别出心裁,于平凡之物中渗入心思,其作品寓意深刻,高尚典雅,风格迥异,真的是让人叹服!
郜继凤简介:
郜继凤,男,汉族,字仲云,栖梧阁主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怀勇先生入室弟子。1979年生于甘肃省通渭县,2001年毕业于陇东学院美术学院。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定西市书画院画师,通渭县美术家协会理事,通渭县教育书画协会常务理事。现研修于北京万葫堂刘怀勇书画工作室。其作品骨法用笔,大胆而不失细节;粗狂而不张扬;含蓄而不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