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小温州”的致富经

2020-07-20田昕清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许昌市全市民营企业

田昕清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民营经济所迸发的能量极大提振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全市80%以上的经济总量、75%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投资和90%以上的就业,成为转型阵痛期经济逆势上扬的“助推器”。许昌市也因此被形象地比喻为“河南的温州”,其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走出中原,香飘“全国”。

一、“许昌速度”中的民营引擎

近年来,许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非公经济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使得许昌市经济增速始终在8%—9%之间高位运行。“许昌速度”的背后,实为民营经济在托举着城市发展,主要呈现出民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家土壤不断厚植、民间投资热情不断高涨等特点。这些“民营因素”已经成为经济提速换挡的重要引擎,让许昌市民的收入持续攀升,幸福感愈发强烈。

(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许昌市民营经济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是市场占比高。全市拥有非公经济市场主体25万户,非公企业6.2万家,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的97%,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90%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连续10年居河南省第一位。二是投资规模大。在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投资占全市规模以上的比重从15%提高到28%;在服务业领域,在2017年全市实施的4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占了42个,带动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33%。三是覆盖领域宽。许昌市民营企业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许”的原则,投资领域逐渐拓宽。例如,瑞贝卡集团投资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文化旅游、公交运营、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集资本运作、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许昌市民营经济由“大”到“强”,实力不断增强。从企业层次来看,许昌市民营企业近年来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和“河南民企100强”榜单。在“2018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许昌有4家企业入围,占全省入围总数的1/3。此外,全市有5家非公企业跻身百亿俱乐部,4家非公企业在主板上市,21家非公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从创新能力来看,许昌市民营企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出现了森源集团、鲜易控股、万杰智能科技、许昌智能等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2017年,全市涉及跨境电商经营企业突破800家,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97亿元,同比增长31.2%,交易额居全省第二位。从转型速度来看,许昌市民营企业紧跟国家经济转型步伐,实现了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全市95%以上的企业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平台,智能制造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许昌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攀升。一是研发平台不断增多。2018年,全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依托许昌科技大市场建设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83家,累计孵化企业127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二是合作创新态势日趋显现。截至目前,许昌市共有58家非公企业与中科院18个院所开展合作,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6家、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达到146家,市级创新研发平台达到176家。三是创新示范效应显著增强。2018年,许昌市新推薦申报4家创新龙头企业,新通过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1家。16个项目进入省重大科技专项(转型升级创新专项)项目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9年排名全省前3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四是知识产权运用明显提升。2018年,许昌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1011件,专利授权量达到6395件,均位居全省第四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9件,同比增长40.84%。

(四)企业家土壤不断厚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昌市不断厚植企业家土壤,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在全市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具体来说,一是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许昌市已经涌现出一批兼具战略思维、管理能力、责任意识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在2018年《许昌市政府关于表彰2018年度许昌市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的决定》中,共有63名民营企业家受到表彰。二是企业家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以“森源集团”为例,该企业原是一家小型民营开关厂。在企业家楚金甫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其已经成为集科研、制造、贸易、投资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7年,“森源”实现销售收入423.6亿元,同比增长37.15%,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三是企业家责任意识不断强化。近年来,许昌市民营企业家在服务社会、反哺市民方面的行动逐渐增多,为广大民营企业家树立了学习典范。以“胖东来集团”为例,该集团董事长从一家小百货商店起家,经营起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零售企业,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奇迹。

(五)民间投资热情不断高涨

在全国民间投资增速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许昌市民间投资热情不断高涨。一是投资额度不断攀升。2016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078.1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国10.8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231.1亿元,增长7.4%,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达到91.8%,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创业指数和企业活跃度居全省第二位。二是投资收益不断提高。2017年,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18亿元,增长16.3%,占全市规上工业营收总额的91.8%;实现利润总额520亿元,增长19.5%,占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93%。

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许昌经验”

(一)强化“民营兴市”的思想理念

许昌市民营经济的活力得益于政府部门明确树立的“民营兴市”思想理念,并在全社会形成了“民营兴市”的发展氛围。一是政府牢固树立“民营经济也是主力军、顶梁柱”的观念,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振兴靠民心”的理念,坚持“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真正把民营经济摆到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进,拆除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搬掉“政策雪山、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奋力填平政策洼地、生态洼地、环境洼地,不断筑牢发展高地,使许昌成为民营经济集群化发展的摇篮。二是许昌市历届领导班子传承敢于担当、敢拼会赢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干字当头,发扬拼劲、韧劲和狠劲,干出了群众的好口碑和发展的新局面。全市企业家队伍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干出了实打实的新业绩,通过全市上下的团结奋斗、埋头苦干,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深化“对标先进”的赶超理念

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在对标国内方面,许昌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队赴苏州、杭州、徐州、常州、湖州等标杆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召开高规格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对照先进模板找差距,围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优化环境、政策支持等,修订目标,完善方案,掀起了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浪潮。在对标国际方面,许昌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深入开展对德合作,高质量举办或参加各类对德经贸交流活动,累计达成合作协议92个、落地合作项目38个,高标准启动中德(许昌)产业园规划编制,许昌德国城开工建设,百菲萨、欧绿保、史太白等一批德国企业来许投资合作,成为全省对德合作的“排头兵”。

(三)明确“政府搭台”的服务理念

为进一步激发许昌市民营经济活力,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服务理念。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搞好金融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做强人才支撑、优化服务环境等及时有效,大大激发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热情。二是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2018年11月,许昌市启动开展了“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即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市县领导联系服务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展100家企业银企对接、帮助100家企业化解担保链风险,全市上下围绕“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建机制”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联审联批、网上审批,为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43%,全市849项行政审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占全市总事项的90%。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工商办照、公章刻制、税务发票3日办结,企业创办手续审核从原来的20多天压缩为3天。持续推动全区域、市场全主体、登记全流程的“三覆盖”,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实施以来,累计办理电子化业务6.12万件,2018年12月企业电子化办件率达90.45%,位居全省首位。

(四)树立“科技引领”的创新理念

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许昌市高度重视以科技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科技引领”的创新理念。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8家,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树立创新导向。出台《许昌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明确了全市科技创新的“路线图”。设立了15亿元英才基金,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许昌英才计划”。连续6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2018年奖励资金达到1.46亿元,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构建研发平台。2018年,全市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依托许昌科技大市场建设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83家,累计孵化企业127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新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各1家。三是培育创新企业。主动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一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战略合作关系。新培育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業和7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培育7家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和4家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五)聚焦“突出特色”的精品理念

在培育民营经济发展市场的过程中,许昌市不断明确自身优势,重点培养“拳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聚焦精品理念。一是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链。即优先发展电力装备首席产业链,培育壮大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链,优化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六大优势产业链。二是加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梳理编制了智能电力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再生金属、高纯硅材料、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9个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分产业实施专班推进。三是实施大企业培育发展计划。在项目建设、创新驱动、战略合作、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型民营企业大力支持,实行一事一议,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辖区内登记在册且规模较大、经营良好的个体工商户,经过调研、摸底登记建册,建立“个转企”重点培育清单8482户,建立“个转企”工作台帐及档案567份,全市完成“个转企”567户,小升规109家。2018年,共筛选重点培育小微企业84家,首批入选许昌市“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库企业106家。

(六)夯实“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许昌市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民生福祉不断增加,为老百姓干事创业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设施,“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夯实。在生态环境方面,许昌市相继建成82公里长的绿色长廊。依托河湖水系,打造了以“82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城市水系新格局,同時打造了城市公交、公共自行车、水上公交、慢行步道等“四位一体”的绿色公共交通出行系统,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人居环境方面,近年来许昌街道及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34个,项目个数和争取中央资金补助数均居全省第2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确定试点小区55个,覆盖居民5万户。2018年至2019年两年间,许昌市建立了32座“城市书房”,为市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提供了便利,运行期间阅读者已突破210万人次。

三、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随着国家、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许昌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的开展,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改观,但仍未根本解决。一是融资成本增加。银行信贷覆盖面小,门槛高且审批手续复杂,导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二是金融产品不足。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商行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抽贷、慎贷、惜贷、拒贷现象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以缓解。三是金融风险加大。受企业循环担保、多重担保问题影响,企业连带金融风险仍然存在;不合理、不合法民间借贷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财务高风险难以缓解。

(二)企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在许昌市已有民营企业中,存在“富者恒富,贫者愈贫”的现象。一是小微企业转型困难。个别区县企业质量偏低,结构仍然不尽合理。部分企业缺乏应对需求不振、资金偏紧等困难形势的有效方式,仍停留在高投资、高信贷等市场需求旺盛形势的旧有发展模式中,面对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遇到困难形势企业无所适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化。二是小微企业资金困难。财政资金支持额度有限,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在资金支持项目上,小微企业项目小、投资少,获得支持额度也较少,部分企业出现抵触和畏难情绪。此外,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单一、资源分散,效率不高,制约了中小微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企业生存压力不断增大

一是成本压力不断攀升。受宏观政策影响,原材料、燃料和劳动用工等成本不断攀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社保新政要求全额缴纳和补缴社保费用,而社保政策红利还没有传递到企业暂时超出部分企业承受能力;土地使用费、房产税、城建配套费等税费基数较高,抬高了企业基建成本;银行结账出具承兑票据现象,变相加大了企业运行成本;申领奖项、申报项目、申请资金时,第三方评估手续繁杂、收费较高。二是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有限,高端人才招不到、留不住,技术工人招聘难、稳定难,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的档发、食品加工、纺织等行业普通工人难招,装备制造、铸造等行业技术工人难留。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用地不足,土地供需矛盾逐渐突出,一些园区建设土地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欠缺,部分闲置土地利用难;工业用地指标紧张,中小微非公企业用地难,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四、进一步激发许昌市民营经济活力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先行,破解困局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融资平台,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和“红黑榜”发布制度,不定期将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重点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向金融机构推荐,推动民营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运用供应链大数据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系统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信用融资服务。二是完善企业转贷应急机制,建立转贷周转应急资金池,完善转贷资金池运作机制,为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好但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大中型民营企业提供转贷服务;鼓励市县完善应急转贷机制,为辖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服务。三是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推广创业贷、投贷联动等做法,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支持奖励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四是发挥财政“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银行、基金证券机构等社会资本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增强为重点产业和企业输血功能。

(二)优化服务,降低成本

一是健全降成本政策落实长效机制,建立降成本政策落实考核督察机制,定期开展降成本相关专项检查,对政策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曝光典型案例。二是切实降低要素成本。全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健全支持民间资本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供地政策,允许各类园区内民营工业企业对取得的土地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放水养鱼”意识,加大税收优惠政策上门宣传、辅导力度,最大限度落实增值税税率降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应享尽享”,坚决杜绝“征收过头税”“提前征收税款”等现象,持续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乱收费”行为。

(三)加强联动,培育市场

政府要当好民营经济的“守夜人”“搭台者”“清障手”,建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联动帮扶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缩小发展差距,共同成长壮大。一是实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培育行动,遴选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专人专班”,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步伐;筛选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二是实施企业成长促进行动,支持个体工商户新转为小微企业,重点在税费无负担过渡、权证无成本变更、转后跟踪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对转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给予适当减免;支持小微企业新升为规模以上企业,对首次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小微企业,由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实施民营企业公司制改制行动,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对成功开展公司制改制的企业财政给予一定奖励。

(四)开放创新,对标先进

一是推动许昌产品、品牌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和合作园区,开展企业并购、资源开发及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申请境外专利、产品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对企业发生的前期费用、贷款利息、资源回运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创新项目引进方式,实施更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薄弱环节,灵活运用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推广“资本+产业”“技术+项目”招商模式,开展股权招商和并购招商,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对促进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安排就业贡献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在政策、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民营企业“二次裂变”项目,鼓励各地按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三是鼓励大型民营企业“走出去”与国际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高层次研发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中小民营企业引进的人才可以在对口的政府平台上借调任职,人才在民营企业享受应有待遇的同时,享受政府平台的政治待遇和政策激励。对能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带动重大创新平台落户的创新创业团队,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

猜你喜欢

许昌市全市民营企业
许昌市关工委积极组织“五老” 参加“我爱母亲河”云上教育活动
2018年许昌市传统武术交流大赛拉开帷幕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许昌市水资源多模式联合调度与合理配置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提升三能力谋高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