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控
2020-07-20王中林
王中林
楸树根结线虫病是楸树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根部病害,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型绿化树,楸树栽植量逐年增加,根结线虫病的危害也愈加突出,科学防控此病,已成为楸树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发病症状
楸树根系染病后,当年生侧根和须根上长出较多瘤状物,瘤内有1个或多个白色颗粒状雌线虫。线虫主要侵染楸树根部皮层,刺激细胞过度生长和分裂,使侧根、须根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瘤(根结),严重时在根结上部形成不定形的大肿瘤,根系加粗、表面不平、功能减退,初期根瘤为黄白色,须根减少,根尖肿大,生长衰弱,逐渐萎蔫,树体生长缓慢,叶片变黄,树势衰弱,重度发生时可致整株枯死。
二、病原
在“楸树-楸树根结线虫-楸树根结线虫病”体系中,楸树根结线虫是引起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线虫。其种类主要有爪哇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等。楸树根结线虫1龄幼虫在卵囊内发育,经蜕皮后破壳成为2龄幼虫,蜕3次皮后幼虫变为成虫。成虫雌雄异形。雌成虫体长440~910微米,体膨大呈梨形,乳白色;体内有椭圆形卵,卵呈长椭圆形,长81微米,乳白色。雄成虫体长850~1 000微米,线形,白色,尾部有1对交合伞。幼虫呈线形,长377~403微米,乳白色。
三、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1.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以卵囊在根部,以2龄幼虫和未成熟雌成虫在根瘤内越冬。翌春初次侵染源为越冬卵孵化的2龄幼虫,随气温、地温升高,2龄幼虫从楸树根尖处侵入根部定居于根皮内,通过口针注入分泌物,刺激取食点附近的寄生细胞大量增生,嫩根被感染后,形成多级次生根和大小不等的根结、瘿瘤,初期表面光滑、淡黄色,内具许多白色透明的雌虫。雌虫产卵后,根系表面粗糙、色深,多小孔,孔口常见雌虫产卵期分泌的卵囊。根结线虫喜欢在沙土和壤土中栖息,具有好气性,多分布于10~30厘米深的土层中。繁殖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繁殖越快。楸树根结线虫的发生还与前茬作物有关,重茬地或蔬菜地线虫发生重;前茬为农作物且非同种线虫的寄主植物地块,則发病率较低。在幼苗、幼树及大树根系上均有发生,以一至二年生幼苗受害较重。另外,管理粗放的苗圃地发病也较重。
2. 传播途径
楸树根结线虫病主要随带线虫病苗木,以及含有线虫的农家肥、土壤、灌溉水传播。
四、综合防控措施
根据楸树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较多的特点,宜采取以下四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1. 农业防治
①选择无病地块。尽量选择前茬为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或未栽植过楸树的地块栽植,以降低发病概率。
②选用无病苗木。选择根系完整、须根较多、根皮颜色正常的无病健壮苗木栽植。加强苗木检疫,杜绝栽植检疫不合格的苗木;选用抗线虫的楸树新品种,建立无病良种母本园,进行工厂化组培苗繁育。
③注重日常预防。加强线虫病预防,注意隔断病根、病苗、病土、农具等传播途径;树体落叶后或苗木出圃后清园,及时清除病根、土壤中的病残体,并集中销毁;施用无病菌农家肥,选清洁水灌溉,以减少病源、减轻发病。
④加强栽培管理。开展苗期抚育和生长期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⑤实行定期轮作。对土传病害,定期轮作效果较好。苗圃地应选择非同类寄主植物(大葱、大蒜、辣椒等)轮作2~3年,以降低虫口密度,避免连作引起的重复侵染。
2. 物理防治
①日光暴晒。利用线虫在55℃环境下10分钟即可死亡的特点,通过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闷杀线虫。暴晒前,深翻土壤、大水漫灌,覆盖地膜可使地温提升至 55℃以上。也可配合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日光暴晒,每亩撒施石灰氮50~100千克,翻耕作垄,然后灌透水,覆盖地膜20~30天。暴晒后,注意增施生物菌肥,以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
②嫌氧防治。根据楸树线虫具有好气性的特点,育苗前或栽植前,利用淹水嫌氧的方法,致使线虫缺氧死亡。一般夏季淹水10~20天、冬季淹水20~35天。
3. 生物防治
①天敌防治。利用线虫天敌——捕食型线虫、真菌、细菌、螨类、弹尾目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定植前,结合耕地用淡紫拟青霉菌剂(有效活菌数≥435亿/克)可湿性粉剂防治,按1∶10的比例拌细沙后撒施(或沟施),用量为2.5~3千克/亩。菌剂与线虫接触后产生菌丝,可穿透线虫卵壳、幼虫及成虫体壁,吸收其营养,毒杀线虫的虫、卵,并能促进楸树生长。
②菌剂灌根。生长期间,用6%寡糖?噻唑膦水乳剂1 000~1 500倍液灌根防治。
4. 化学防治
①熏蒸土壤。育苗前或栽植前,先翻耕土壤,然后再开沟,沟深15~20厘米,沟距20~25厘米,用35%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水剂熏蒸土壤,利用其在土壤中转化为活性较高的异硫氰酸甲酯气体杀灭土传线虫病害。一般每亩用药量20~25千克(对水60倍左右),均匀施入沟内,随后覆土、覆盖塑料薄膜,将土表下15厘米地温提升至15~25℃,密闭熏蒸15天以上,撤去薄膜后当日或隔日深翻疏松土壤,散气1周后即可育苗或栽植。
②栽前预防。定植前,每亩用6%阿维?噻唑膦颗粒剂4~5千克穴(沟)施,或20%噻唑膦水乳剂500倍液灌穴(沟),杀死土壤中的线虫;苗木栽植前,用21%阿维?噻唑膦水乳剂750倍液蘸根,杀死根系携带的线虫。
③灌根防治。对零星出现的线虫,用20%噻唑膦水乳剂750~1 000倍液灌根,既可起到防治作用,也可防止新根受到线虫侵害,15~20天灌1次,连续灌2次。
④穴施防治。虫口密度较大时,每亩用10%噻唑膦颗粒剂1.2~2.0千克,或3%米乐尔(有效成分:异丙基三唑硫磷)颗粒剂3千克,将颗粒剂与细沙按1∶20的比例混匀后穴施,根结线虫减退率可达90%以上。注意药剂勿与根系直接接触。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 邮编: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