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颜有料的花花世界

2020-07-20崔霁云

旅游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信子郁金香水仙

崔霁云

花,是春天的使者,夏的代言,亦是美丽的代名词。无论是朵朵妖艳的桃花、迎风而舞的杏花,还是风姿绰约的芍药花、国色天香的牡丹花,都会感受到春风的召唤,夏日的鼓舞,依次绽放。

如果是在往年,立春过后,我们就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涌动,想冲出家门了。但今年情况特殊,“疫”战一天不结束,我们就无法肆无忌惮地奔向心中渴望的目的地。

现在虽然不能自由徜徉在花海中,但本刊可以让你不出家门,神游这花花世界。

郁金香Garden Tulip

说到郁金香,很多人脑海可能是无尽的花海,是美丽的火焰纹,是迷人的花束。甚至有些人会想如果在家里也栽培几盆岂不妙哉,小编就在这里划划重点——切忌!郁金香在屋里种不得。

因为郁金香含有毒碱,人和动物在这种香气中呆上两小时以上,就会头昏脑涨,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毛发脱落。所以你不要被它的美迷惑哦。

郁金香的栽培最开始应该是在公元10世纪的波斯,最开始的品种一般是来自被种在花园里的自然杂交和芽变,大家觉得美丽的个体才会被挑出来。但是在早期的文献和资料里没有找到任何关于郁金香的记载。后来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无数的郁金香被培养出来,直到今天,所有大类的郁金香仍然存在于土耳其。

公元1554年,当时在奥斯曼帝国的比利时外交家布斯拜克第一次把郁金香的种球和种子带入了欧洲,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并不是原生种,而是已经经过了高度人工驯化的种类,带回欧洲的种子实生苗包括了现在几乎所有的早花和中花类型,花的颜色和现代品种也相差不大,只是后期在花型和花茎上有所区别,也就是当时几乎已经有了现代郁金香的所有花色了,这也说明郁金香之前可能已经在土耳其栽培和人工选育了好几个世纪。

布斯拜克将郁金香带到欧洲之后,他把一些种子也送给了他维也纳的朋友——克卢修斯。收到郁金香的时候克卢修斯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做园丁,1573年他第一次种下了郁金香。到1593年,克卢修斯担任了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他随身带了一些郁金香的种球,克卢修斯当时建了两个花园,一个是教学用的花园,另一个是他自己的私人花园,当然他把郁金香种到了私人园子里,这些种球在第二年就开出了花朵。就是这些郁金香种球,不仅为荷兰郁金香产业奠定了基础,还像迷惑人的“妖精”一样,引起了后来大名鼎鼎的“郁金香狂热”(Tulip mania)。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清新脱俗的郁金香很快就在莱顿的上层社会受到了热捧,使得不少人登门造访,希望可以获得一些郁金香,不过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克卢修斯一直都不愿意给,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有人不择手段了,在1596年和1598年,超过100个种球被人从花园里偷走了。

最初,郁金香只是在植物学界受到人们的热捧,不久之后,欧洲的贵族们开始喜欢上这种花朵,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花,可以突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很多人认为哪个有钱人家里如果没有收藏郁金香的种球,就证明这家人低劣。固化的印象让更多的人投入了这股疯狂的洪流之中。整个荷兰都疯狂了,富人们竞相收购,不惜用农场、房子甚至女儿的婚事来交换。

直到1637年2月,荷兰郁金香交易所一如既往的开张,突然买方出现了大量的抛售,市场一下子就进入了恐慌状态,郁金香的价格开始瞬间暴跌,人们的信心也一落千丈,贵族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财产灰飞烟灭。

一个个的城市陷入了混乱,朋友之间互相指责,邻居之间充满谩骂,不断的有人撕毁合同。这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泡沫经济,也是第一次让大众领略到集体疯狂和投机引起的悲剧。

风信子Hyacinth  Flower

风信子,从名字来看,像是借风送信的使者,但这样文艺的名字,其实是Hyacinth的音译。它的原名来自于希腊神话中一位美少年的名字的传说,雅辛托斯(Hyacinthus)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男伴,善妒的西风神泽费奴斯迷上了雅辛托斯的美,但无法得到他,于是借阿波罗与雅辛托斯玩掷铁饼时,西风神故意吹歪了阿波罗扔出的铁饼,砸到雅辛托斯的头部,悲痛的阿波罗没能救活他,只能把他溅出的血变成了一种花,永世哀叹,这就是以雅辛托斯命名的风信子。

而当风信子來到中国,获得新的中文名“风信子”时,这种聚成一簇、馥郁迷人的美丽花朵,仿佛获得新生。如此诗意的名字与花的美好完美契合,给人以清新而治愈的力量。

事实上,风信子的原产地是在地中海东北部,它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

1453年,土耳其的回教君王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伊斯坦布尔后喜欢上了种植风信子。1520-1566年,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也喜欢种植风信子、郁金香和许多其它的球茎花卉。由于受帝王贵族爱好种植的影响,风信子很快从土耳其传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国家。

到17世纪末,当郁金香种植在荷兰开始走下坡路后,荷兰的育种家开始将育种的注意力转向其他花卉。以荷兰哈勒姆(Haarlem)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成了风信子种植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区域。18世纪,在荷兰的种植园中有一棵开红色花的风信子通过芽变形成了淡蓝色花的品种,这在当时非常珍贵稀有,据说发现者害怕丢失这个种,曾用鸟笼把它悬挂在天花板上收藏,到种植季节才把它取出种植,这个突变种被保留了下来,命名为“孤本”,它成了后来许多淡蓝色花风信子品种的父母亲本。风信子通过突变产生了多种不同颜色的花,不断增加的栽培品种也促进了19世纪风信子产业的发展。

20世纪,风信子的盛行期过去后,风信子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到了20世纪70年代,风信子在世界范围种植生产面积跌到了最低谷,当时花卉供应商能用于栽培生产的风信子栽培种只有五十几个。幸运的是,一位叫阿伦(Alan Shipp)的农场主正努力设法改变现状,他正收集和培育所有的风信子栽培种,研究没有命名的品种,并努力扩大风信子的应用范围。他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位能供应种类繁多的维多利亚时期风信子栽培种的花卉供应商。

1997年3月,一封意外的信给阿伦带来了一些颇为重要的信息,这封信来自立陶宛的维尔纽斯花卉研究站负责人丽塔(Rita Riziulyte)小姐,她告知阿伦他们研究站收集保留了大约60个风信子栽培种。阿伦后来知道其中有38个是他没有收集到的品种,有些品种甚至是在西欧已消失了50多年的品种。在这60个品种中有些是风信子国际品种登记机构有记载的品种,其它没有登记的品种在18-19世纪的品种目录文献中也能查到一些,其中最令阿伦震惊的是一个叫“太阳花”(Sunflower)的品种和一个神秘的黄色重瓣花的品种。

风信子很容易种植,种植时只需要提供充足的光照。在春天的花园中,风信子的花色和香味所产生的装饰效果是许多花卉所无法比拟的。

水仙Narcissus Flower

无论是名字、香气还是外形,水仙花总自带一股仙气。花朵如仙子的罗裙般轻盈脱俗,花间还透着点点幽香,典雅高贵。常生长在水中这一特性,更突出了水仙花柔弱纯洁的气质——惹人怜爱,又无俗媚之感。

黄庭坚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中写道: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从此,水仙又有了“凌波仙子”的雅号。然而,早在六朝时因为水仙的鳞茎生得颇像大蒜,故六朝时称水仙为“雅蒜”;宋代时又称其为“天葱”。但水仙之名是如何得来的?有人说,最早水仙被写作“水鲜”,因为它得水而鲜活。后世以“仙”取代“鲜”,更得神韵。

这么有诗意、有历史的花儿,很多人肯定会以为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其实不然。中国水仙的原种为唐代从意大利引进,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唐代人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而江陵相当于今湖北荆州。因此大致可以肯定,中国水仙的确是由外国传入的,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传地点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

水仙传入荆州后,就首先在这一地区种植传播开来。到了南宋,水仙的传播就更为广泛,元明清时期,水仙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如今,水仙栽培分布多在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另武汉、北京、西安和云南、四川等省市也见有栽培报道。野生水仙主要分布在闽、浙沿海诸岛。

特别要说的是,水仙虽美的清新脱俗,但要注意,水仙的鳞茎内含有拉可丁,误食会引起肠炎、呕吐,叶和花的汁液能使皮肤红肿。

芍药 Common Peony

“芍药”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国风·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可见,千年之前,溱、洧河畔年轻男女云集他们赏景嬉闹,互赠芍药将小心思都放进清新婉约的花瓣中,多少美好的爱情便始于一枝芍药。

芍药,花中宰相,春末开始绽放,初夏最为繁茂,又被世人封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药用,称“白芍”,种子含油量约25%,供制皂和涂料用。李时珍曾盛赞芍药:“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可见,芍药的名字可能来自“绰约”一词的谐音。在幾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芍药又得名可离、离草、余容、娇客、犁食、婪尾春、解仓、冠芳等。

我国到底是何时开始栽培芍药很难确定,根据《古琴疏》所说:“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认为中国的芍药栽培始于夏代。但《古琴疏》是宋代虞汶明编写的,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可靠。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有“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有人认为留夷即芍药。也有学者考证,汉时长安地区就有栽培芍药。花卉史研究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中栽培观赏芍药就常见,南北朝时期的姚察在《建康记》记载“建康出芍药极精好。”《晋官阁名》记有:“晖章股前,芍药花六畦”。尽管中国的芍药栽培很早,但早期都是以观赏、美化为目的,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种植。真正大规模的商业种植大概开始于唐代之后的江南地区。唐代一些久居扬州的诗人如张祜,杜牧,卢仝、崔涯、章孝标等,在诗文里一字未提扬州芍药,说明唐代时扬州芍药大概还未兴盛。

倒是在唐灭亡后,中原混战,中原牡丹等花卉栽培衰落,但江南地区牡丹、芍药等花卉的栽培却承唐代遗风兴盛起来,而江南的水土气候应更适宜芍药的生长,以致后世常将“洛阳牡丹,扬州芍药”并称。

北宋初年,芍药被人工大规模栽培,估计相当部分用于药用,这跟当时朝廷重视医药或有关系。当时的真州、扬州已成为中国芍药栽培的中心,栽培范围波及江淮广大地区。虽然扬州是最早栽培芍药并以此闻名的地方,从宋至明代都是药用芍药的产地,但没有成为现代药用白芍的主产区,芍药栽培也在清末衰落。

在清代,安徽毫州已经种植单瓣花的芍药专供药用,与观赏芍药分别种植。芍药于18世纪中期被引种到英格兰,并培育出很多当地普遍种植的园艺栽培种。

牡丹Tree Peony

牡丹与芍药皆是花中贵裔,牡丹花王,芍药花相。但在唐朝以前,牡丹还只是碌碌无名之辈,最初依芍药而得名“木芍药”,直到后来遇到武则天才开始繁盛起来,逐渐被推崇至“国色天香”的地位。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唐代,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与草本植物芍药不同,牡丹是落叶灌木。因此,在很多文人骚客眼中,老枝木质的牡丹比芍药更具“骨格”。另外,牡丹的花期比寻常春花更晚,这样的迟开又被赞为“不争、端庄大气”。

牡丹之名如何得来,估计还是跟花色与生长习性有关,李时珍曾解释过:“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单字“牡”的意思是“雄性的”,牡丹的“牡”则意在“根上生苗”,也就是繁殖可不需要种子。“丹”字则是说牡丹中红色为主、为上品。民间还有传说:“凤之精谓之牡,凰之华谓之丹”,这种解释则是反映了牡丹在百花中的地位。

牡丹之所以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实也有很深的历史情结。牡丹原产于中国,最早出现在长江、黄河流域。

从南北朝时期牡丹开始由野生变为专门养殖以后,牡丹就成为了一种观赏性植物。在之后的这一千多年时间内,随着牡丹在名人诗词和画作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它在国人心目中“花王”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唐朝初代到后唐的五十年时间内,牡丹种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且唐朝种植牡丹范围广泛,牡丹大片盛开时,更衬托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即“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由此推出唐朝时期人们对牡丹的喜爱程度。

宋朝以后,牡丹的移植与培育技术更加成熟,牡丹的栽植也从唐朝的都城长安转移至宋朝的都城洛阳,也因此契机,洛阳城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宋朝时牡丹的种植规模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据记载当时的牡丹品种就已经多达169种,种类样式繁多,美轮美奂。

发展至今,对牡丹的研究不仅仅涉及植物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知识,逐渐扩展为在地理学、园艺学、民俗学及文学艺术中,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作为中国历史由来已久的固有花卉,牡丹是当之无愧的百花之首。

茉莉花 Jasmine Flower

茉莉花,很可爱的白色花朵,在花开的季节,走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总会看见挑着竹篮吆喝卖花的老婆婆,走近前,会看见一捆一捆短小的茉莉花,多是绿色的叶子,花儿含苞未放,正等着某一个人把它带回家。

茉莉花的地位一直不算高,“中国十大名花”里没有它,但小小的花,却有着非一般浓郁的馨香。虽然在花草界里存在感比较低,但在我们的生活饮食中它的地位可不低,是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宋代人江奎算得上是茉莉花的知心人,他在《茉莉花》中这样写道: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根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之名如何得来,据李时珍考证:“茉莉在《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杨慎《丹铅录》云∶《晋书》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广群芳谱·花谱二二·茉莉》中也写道:“茉莉一名抹厉,一名没利,一名末利,一名末丽,一名抹丽。原出波斯 ,移植南海。”

关于茉莉花到底怎么传入中国的尚有争议,难以定论。但是从史籍的记载中不难看出“茉莉”一定是外来词的音译,这两个字专门为此花而造,相辅相成,贴合了茉莉花小而美的特点。

除了和“茉莉”音相似的名称,茉莉还有素馨、香魂等别名,也不难看出,对中国人而言,茉莉花的香气真的很独特。

猜你喜欢

风信子郁金香水仙
一株水仙
郁金香
爱丁堡水仙
美丽的白衣天使——风信子
水仙帖
跟踪导练(一)(3)
我喜欢洋水仙
观郁金香展
手工制作风信子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