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姜德友教授验方临证治验三则

2020-07-20史耀勋田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验方医案

史耀勋 田谧

【摘要】姜德友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龙江医派指导老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笔者现跟随姜德友教授出诊学习,并获授姜老经验方数十首,临床应用每每取得佳效。现特举笔者应用姜德友教授经验方临证医案三则,即肾病综合征案、胃溃疡案、口腔溃疡案,以飨同道。

【关键词】姜德友教授;验方;龙江医派;医案

姜德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会长[1],从事医、教、研逾30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尤其是善用经方化裁治疗多种内科疑难杂证[2]。姜德友教授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的龙江医派指导老师,笔者为该项目学员之一,自2019年11月拜姜德友教授为师以来,跟随姜老出诊多日,姜老对个人经验毫无保留,初会时即将其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方数十首倾囊告知,笔者不断参研,并在跟诊过程中体会使用这些经验方的思路,受益匪浅,遂用姜老之经验方治疗多位患者,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举笔者应用姜老经验方临证医案三则如下。

1 肾病综合征

宋某某,男,37岁。因持续性双下肢浮肿3个月,于2019年12月6日就诊。患者自诉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症状,遂至某西医院就诊,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未做肾活检,经给予激素、降血压、降血脂等治疗后,尿蛋白未見减少,遂转至我院求中医药治疗。现症:双下肢浮肿,双眼睑浮肿,口干渴,腰酸,乏力,舌质淡暗,舌苔薄黄,脉沉细。血压150/100 mmHg,理化检查:尿蛋白3+,24小时尿蛋白定量4.865g/24h,总胆固醇6.88 mmol/L,甘油三酯3.06 mmol/L,肾功能正常。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病(肾阴亏虚,兼夹血瘀证)。方药:六元汤合活血六药加味。药物:熟地黄15 g,砂仁10 g,牡丹皮15 g,泽泻15 g,茯苓20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丹参20 g,三七粉10 g,红花15 g,银杏叶30 g,山楂15 g,葛根20 g,益母草30 g,地龙10 g,猪苓10 g。7剂。二诊患者水肿程度减轻,乏力、腰酸改善,尿蛋白仍3+,续服上方7剂。三诊水肿明显减轻,尿蛋白2+,24小时尿蛋白定量2.357g/24h,以上方去猪苓,加水蛭3 g,10剂。四诊水肿消失,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55g/24h,血脂、血压基本正常,续服前方14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小于0.2g/24h。

按:肾病综合征属“水肿”、“肾水”等病证范畴,病位在肾,与肝、肾、脾、肺、三焦、膀胱等脏腑有关,临床可见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等[3]。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较西医优势明显。该患者一派肾阴亏虚之候,兼见血瘀证,故以姜德友教授六元汤合活血六药治疗。姜老善用六味地黄丸化裁,如以厚朴杏子汤和六味地黄丸加肉桂而成“杏朴地黄汤”,用于治疗慢性哮喘,效果理想[4]。而六元汤即六味地黄丸加砂仁而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程国彭盛赞之曰“滋益先天,生肾水,制虚火,乃医门要药,尤红证之灵丹也”[5]。该本品实为滋补肾阴之要药,但滋阴药易于碍胃,尤以熟地黄为甚,故而姜德友教授加砂仁而成六元汤,以期六味发挥其效也。丹参、三七、红花、银杏叶、山楂、葛根等六味合方,姜德友教授名之曰“活血六药”,其活血、畅血、行气之效俱佳。笔者再酌加益母草、地龙、猪苓等清热养阴、活血通络、利水消肿之品,使肾阴得以滋养,水肿得以消解,瘀血为之而去,尿蛋白得以显著减少。

2 胃溃疡

季某,男,63岁。因时有吐酸、泛酸1周于2019年12月9日就诊。患者自诉1周前于饮食不节后出现吐酸、泛酸症状,时作时止,脘部胀闷,喜热食,四肢欠温,大便略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有胃炎、胃溃疡病史。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吐酸(脾胃虚寒)。方药:姜老经验方。药物:党参20 g,茯苓15 g,炙甘草15 g,砂仁10 g,神曲10 g,炒麦芽15 g,吴茱萸15 g,鸡内金15 g,炒白术15 g,黄连5 g,海螵蛸30 g,瓦楞子20 g。7剂。二诊患者吐酸、泛酸显著减少,无脘闷症状,饮食、大便正常。前方去瓦楞子,续服7剂而愈。

按:吐酸是一个症状,如西医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均可见,其亦可视为一种病证,即指泛吐酸水,本病与肝、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易受禀赋不足、饮食、情志、寒邪等因素影响。其辨证不外寒热,但亦可见寒热错杂者。此例患者年龄较高,禀赋不足,饮食不久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寒,故泛吐清涎酸水。治以姜老经验方,以四君子汤甘温益胃、健运脾胃,配伍吴茱萸温中散寒,制酸止痛,以增强温中、制酸之力,砂仁调气和中、行气降逆,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止痛、散结化瘀,黄连清心降火,神曲、炒麦芽、鸡内金消食和胃,增强中焦运化之功,又可防瓦楞子等重镇之品碍胃。全方合用,辛温散寒,健运脾胃,清泻胃肠邪热,制酸止痛,切中病机,故效果明显。

3 口腔溃疡

王某,女,50岁。因反复口腔溃疡5年,复发3天于2019年12月10日就诊。患者自诉5年前开始出现口腔溃疡,曾多方求治,但仍反复发作。此次于3天前复发,症见口腔内有多个溃疡,不甚红,边缘色淡,有疼痛感,伴见神疲倦怠,口苦而黏,食少,小便色黄,大便不调等,舌质红,边有齿痕,舌苔黄微腻,脉濡略数。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脾胃气虚,湿郁生热)。方药:升阳益胃散。药物:炒白术15 g,黄芪30 g,黄连10 g,清半夏(先煎)15 g,甘草15 g,陈皮15 g,茯苓20 g,泽泻15 g,防风9 g,柴胡15 g,白芍15 g,羌活10 g,独活10 g,太子参20 g,生薏苡仁15 g,木蝴蝶20 g。7剂。二诊患者溃疡个数明显减少,稍有疼痛感,口干,食睡可,二便正常,舌脉改善。续服上方7剂。三诊患者已无溃疡,诸症不显,舌苔黄。嘱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自我调节情志,保持心态稳定。随诊2个月无复发。

按:口糜病证多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且受热邪、湿邪之影响。该患者因平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致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常,湿邪蓄积于体内日久而化热,湿热反之更可妨碍脾胃功能,又可循经上口而发病。以姜老经验方升阳益胃散治之,该方化裁于《内外伤辨惑论》升阳益胃汤,此方为甘温除热、热因热用之代表方[6]。笔者再用升阳益胃散酌行化裁治疗本例患者,以参芪术草补气养胃,柴防羌独升举清阳除湿,夏陈苓泽连薏除湿清热,白芍和营养血,木蝴蝶敛疮生肌。全方合用,健运脾胃,清热除湿,正合病机,故而病可得痊。

参考文献

[1] 姜亚楠,姜德友.姜德友杂病治验三则[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0):1458-1460.

[2] 李文昊,韩洁茹.姜德友辨治不寐思路与方法[J].江苏中医药,2019,51(2):23-25.

[3] 史耀勋,田 谧,杨 辉.临床常见病550问[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77.

[4] 李文昊,刘德柱,梅婷婷,等.姜德友论治黑龙江地区慢性哮喘发作期验案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3066-3068.

[5] 程国彭.医学心悟[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6.

[6] 和鹏飞,姜德友.姜德友治疗内伤发热验案三则[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7):521-522.

猜你喜欢

验方医案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医案聊斋续篇 眩晕案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医案聊斋续篇 吐血案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