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理想信念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2020-07-20李静

学理论·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毛泽东

李静

摘 要: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一生是在捍卫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的理想中度过的。他在中国的革命与改革实践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时势造英雄,英雄适时势,毛泽东理想信念观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分别具有一定的国内外背景、主客观条件和理论实践基础。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的核心内容,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当代价值

现今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也出现个别年轻人缺乏理想,没有信仰。因此,研究并学习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理想信念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一、时势造英雄,英雄适时势

(一)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1.国际背景。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战争使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臨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国内背景。20纪世初期,整个中国处于极其混乱的困境,人民亟待一条正确的道路走出水深火热。此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李大钊在1918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发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不仅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且很快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走马克思主义之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成为这些有识之士的理想信念。

(二)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毛泽东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这种性格追随了他一生,那就是“心系国家,热爱人民”。少年时期毛泽东发奋读书,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立志离开家乡去更广阔的天地学习知识,发挥自己的力量;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辞别父母,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他就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2]的呼声,并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此后,从上海建党到安源罢工,从农运讲习所到挥师井冈山,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全中国……这一切,原动力都是毛泽东“心系国家,热爱人民”的性格。

2.客观条件。毛泽东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很大。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是旧中国一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农民,是一个意志坚强、精明能干的严父。旧中国,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大多克勤克俭、精明刚强,毛贻昌也具有这种性格。他不仅具有中国农村劳动人民勤奋劳动的优良品质,也有中华民族克服万难的坚毅精神。父亲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德,这些优秀品德,对早年毛泽东性格与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3]。他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典型的贤妻良母,勤劳节俭,善良温和,常接济乡里乡亲。对少年毛泽东来说,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为他日后成就伟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民家庭出身的毛泽东,对贫下中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自己称为是农民的儿子,热爱农村和农民,始终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认为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因此,在日后的革命与改革实践中,他多次深入农村,考察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城乡的社会形态,逐步摸索出来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即使在解放后,他也始终把自己当作农民的一分子,和广大的劳动者打成一片,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谈、每一个玩笑,都使他赢得人民更多的尊敬和爱戴[4]。

(三)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成熟的理论实践基础

1.理论基础。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一。毛泽东自幼年就博览群书,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无不涉猎。不过他最喜欢的就是与中国历史有关的书籍,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都认真地研读。因为读史使人明智,纵观历史长河,文有屈原、文天祥等,武有岳飞、戚继光等,他们都怀有一腔热忱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接触和了解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是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二。除了中国传统经典名著,他还研读西方18、19世纪资产阶级的哲学和以进化论为核心的近代科学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严复翻译的著作等,对他民主思想的启蒙有很大的影响[5]。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是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三。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期间,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如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因此树立起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多次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是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成熟的理论基础之四。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擅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论持久战》等大量著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实践基础。理论可以启蒙思想,指导理论,然而实践才是理论的真正来源,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一直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不是死搬教条,从读书时他就经常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各地的历史沿革、地理概况、文化遗存、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积累书本之外的知识和经验。他还于1937年写下《实践论》一书,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在日后的革命与实践中,他逐步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那就是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挽救国家和人民于炽热之中。

二、继承传统,建功当代

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非常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性的,不管是在哪个年代,毛泽东的理想信念观都始终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毛泽东理想信念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研究毛泽东的理想信念观,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有助于毛泽东思想的丰富,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有助于中国革命建设指导理论的升华。研究毛泽东理想信念观,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且可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更可以理解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的信念以及坚定共产主义必将到来的理想。

(二)实践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和实践证明,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的同时,对当代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抱负也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1.历史意义。毛泽东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观,激励着蔡和森、杨开慧等有志青年,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建立在追求真理之上,与他并肩作战,不畏强敌,不怕吃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观,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对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想信念观,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新中国当时经济文化各方面条件落后但人口又多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和平手段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棘手的问题,并取得显著的成就,为后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当代价值。当今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个别人迷失了自己。这种现状违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因此,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对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带领当时的中国人民实现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对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这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人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启示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启示当今广大的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代下,要切实提高个人理想信念的修养;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要始终明白党员干部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也应该服务于人民,要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会得到人民的尊敬,中国共产党才会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启示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发挥自身价值,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J].言治,1918(3).

[2]毛泽东.创刊词[J].湘江评论,1919-07-14.

[3]高菊村.毛泽东与父亲毛贻昌、母亲文素勤[J].党的文献,2009(2).

[4]唐双宁.毛泽东气质初探[N].湖南日报,2014-03-27.

[5]吴密.图书馆与青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N].光明日报,2016-08-02.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