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培育路径探析

2020-07-20张丽嫣

学理论·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年培育新时代

张丽嫣

摘 要: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先锋,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时代青年应自觉将个人梦、青春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应着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促进国家富强。这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所赋予的,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使然。在新形势下,青年对自身承担的使命认知度不足,缺乏履行历史使命的主动性。因此,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不断增强青年的本领,为他们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机制,使他们乘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培育

青年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推动者,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近代“救国图存”到新时代“中国梦”,青年的使命因时而变,青年对自身和社会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使青年更好地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尤为重要。

一、培育青年历史使命感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使命感是青年實现个人成长成才目标的不竭动力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阶段,对于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是否树立历史使命感决定了青年能否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是高尚品格的集中体现。高尚品格的培养就像“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个扣子扣不好,后面的扣子就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新形势下,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有利于促进青年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激励青年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是青年成长成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的谈话中讲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一番事业都不是空谈得来的,而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付出换来的;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在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必须锤炼过硬本领,才能不断开拓人生事业的新天地。

(二)培育青年历史使命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据统计,我国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1.32%,这个群体最富朝气、最富力量、最富生命力。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青年历史使命感的强弱,不仅事关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纵观历史发展,无论是近代的五四运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救亡图存运动,都离不开青年的不懈努力奋斗。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年必须培育起强大的历史使命感,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才能更好地发挥广大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培育青年历史使命感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南北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短期内难以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全新的发展理念,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多次倡导以“中国梦”为理念引领,推动“一带一路”朋友圈发展,把“中国梦”与“世界梦”联系在一起,这为全球治理、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新时代青年进行历史使命感培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从而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传播,为和谐世界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青年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认知和认同度不足

新时代青年只有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意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然而,有的青年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对于“历史使命”是什么认知模糊。在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上存在认识不清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青年难以处理好实现个人价值与肩负历史使命的关系,对自身承担的使命认知不足,践行的自觉性不够,缺乏履行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青年历史使命感淡薄的原因分析

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的淡薄主要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因素看,市场经济促进了青年的自我发展意识。但市场经济有趋利性特征。在从事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使得利己主义思想不断蔓延。在对外经济文化往来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青年进行历史使命感培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就主观方面而言,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了让青年过上舒适的生活,在父母过度呵护下的青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盲目性,“想”总比“做”的多,在实践中难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当前,有的高校过分重视个人的技术教育。因此,不断培育和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引领新时代青年使命教育

加强使命教育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2]。我们要从不同层面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家庭环境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采用正确的教育内容,给孩子传递正能量,把智力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家长应主动让孩子多承担合适的责任,避免孩子过度依赖,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父母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加强个人修养,注重言传身教,不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校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在教育中应积极遵循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培养青年担当历史使命的意识。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根本环节,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课程思政,让所有课堂同向同行,肩负起育人功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守好一段渠,做青年的引路人;积极开展关于理想信念主题的演讲,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实践活动是青年使命担当培养的理论延伸和检验,运用理论知识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增强青年担当使命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充分发挥社会这个大熔炉的教育锤炼功能,培养青年的扎实苦干精神。工作单位应该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有效的理想教育机制,开展青年爱岗敬业、爱单位、爱国家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把个人梦和民族梦、國家梦紧密结合起来,让青年在企业中参与决策,增强其主人翁意识。用人单位应该积极搭建青年人展示才能的平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二)在实践中提升本领才干是新时代青年增强历史使命感的内在动力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脊梁,青年是否有本领和才干,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实践是青年培养能力、提高本领的源泉,是青年将自身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更深刻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青年应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社会调查是全面了解社会的前提,既可以选择自己的相关专业和感兴趣的岗位为基点进行实践,还可以深入基层,到农村、厂矿、社区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年应该自觉提升自己的公共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精神,实现青年个体发展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统一。实践证明,只有投入实践、了解国情,才能树立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的信念,逐步成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的基本条件

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培育青年历史使命的良好土壤。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担起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在尽职尽责中做好表率,营造为人民服务、抵制歪风邪气的社会新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利用网络平台,净化青年成长成才的虚拟环境。在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重要的活动空间,青年的言行举止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助于青年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互联网也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不利于培育青年历史使命感。因此,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创新力度,培育青年的网络道德素养,使青年自觉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形成多层次并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建立长效机制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感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力配合,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讨论,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各负其责又相互协同的管理制度。政府应不断加强政策引导联动,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发挥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通过优化管理内容和流程改革,不断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力度,使新时代青年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把青春奉献于人民,奉献于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猜你喜欢

青年培育新时代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