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科学院以试验基地为依托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探索

2020-07-20王启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科技成果

王启现

(中国农业科学院 成果转化局,北京 100081)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1]。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生产过程受到各地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产业更加复杂多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时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技术普及是鸟之双翼,要把科学技术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3]。科研试验基地具有科研试验、技术示范两项主要功能和产业带动、人才培养两项派生功能[4],具有背靠技术密集单位、深入一线,培育出的成果在所在区易推广、好转化的特点,开展的成果转化工作可视性强、可信度高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有以科研用途为主的农业试验基地近1 000个。目前,浙江(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57.8 hm2)、上海(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149.3 hm2)、江苏(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294.5 hm2)、河南(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383.0 hm2)等省市农科院都拥有较大规模的农业科研创新基地[5]。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科研试验基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机制,对如何发挥这些试验基地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研究较少[6-8]。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该单位科研试验基地发展现状,梳理基地开展成果转化的实践,提出进一步开展以基地为依托的成果转化思考,对于同类单位更好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科技支撑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试验基地发展状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始于建院、建所伊始。截至2018年底,全院共有科研试验基地(指中国农业科学院或其直属研究所拥有产权土地或租用年限20年及以上、以科研用途为主的试验基地)118个,分布在除重庆、贵州、陕西、宁夏以外的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30个研究所,总占地6 927.9 hm2,其中产权土地3 163.6 hm2,产权建设用地367.0 hm2。从管理角度,分为院基地、所基地两大类。基地中,有的是继承了机构设立时的基础,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海淀基地是原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的一部分;有的是新建所同步选址建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有的是根据科研工作和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单位驻地附近或深入主产区陆续建立起来的,如1990年建立的北京南口中试基地、2002年建立的河北廊坊园区和2009年建立的河南新乡综合试验基地。

1.1 院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级综合试验基地共5个,实现院统筹下的院所分级管理方式,各长期入驻研究所有相对固定的试验区。其中,院牵头管理基地3个,包括北京南口中试基地、河北廊坊园区和河南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北京南口中试基地占地56.3 hm2,长期入驻作物科学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蜜蜂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河北廊坊园区占地133.3 hm2,长期入驻作物科学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食物营养研究所、草原研究所、特产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河南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占地289.8 hm2,长期入驻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院委托管理基地1个,即新疆昌吉综合试验基地。2018年,该基地批复新建,以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管理为主,院提供政策支持,包括产权农业用地133.3 hm2和产权建设用地3.3 hm2,按照建成新疆绿洲农业“综合性公共田间试验平台”的定位要求,率先向有试验研究需求的全院各研究所开放使用。院协调管理基地1个,即海南南繁综合试验基地,由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棉花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分散在三亚、陵水、乐东的8个地块组成,以各所管理为主,院里提供政策协助,总占地94.4 hm2,其中产权土地8.5 hm2。

1.2 所基地

除位于院基地的各所试验区外,各研究所还有直接管理和使用的试验基地113个。其中,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基地最多,均为11个,畜牧兽医类、农产品加工类和农业工程类研究所基地较少。从区域看,黄淮海区基地最多,长江中下游区其次,分别为39个和29个,占地全院基地总数的一半,黄土高原区、西南区、青藏区基地数量较少(表1)。

表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区域分布情况

2 试验基地开展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探索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明确了科技成果范围[9],既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也包括检验检测、咨询、评估、规划、培训等技术服务,还包括从企业、地方政府、国际机构等购买服务,以及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商标和品牌等。全院各单位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力提升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和引领水平。科研试验基地具有转化科技成果的天然优势。利用基地的设施条件、人员队伍和依托单位的力量,开展中试熟化、科普展示、集成示范、科技培训、咨询服务等成果转化工作,既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从大院大所走向生产并推动产业发展,也可提升基地实力和影响力,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野外条件营造良好基础。以如下试验基地为例,分别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探索。

2.1 科研中试

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河北廊坊基地建立农药中试厂。目前该厂是农药定点生产企业,生产车间占地30 000余m2,拥有国内一流的全自动生产线18条,具备SC、EW、AS、WDG、WP、ME、GR、EC等11种剂型200多种规格的生产能力,年产能近万吨。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四川西昌基地建有新型电热密集烤房17座[10]。

2.2 成果展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院部基地中圃场建立科普展示田,2018年集中展示了研究所近几年育成的优良品种、我国传统地方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以及小麦立体匀播、玉米高产栽培、化学调控玉米降秆增产技术等实用技术,覆盖玉米、水稻、小黑麦、豆类、谷子、高粱、黍稷、籽粒苋等14种作物共计78个品种。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浙江富阳基地建设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区,2018年集中展示了‘中浙优1号’‘国稻6号’‘天优华占’等浙江省水稻育种30周年主要品种54个,接待了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种粮大户、种业企业等600余人次参观考察。

2.3 科技培训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河南新乡基地与有关公司合作,2018年组织无人机飞控技术系列培训12期,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作为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类基地和新乡市农民田间学校联盟理事成员,接待并开展农民培训500人次;开展小麦新品种及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观摩培训,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培训,共4 000人次,有力推动了无人机施药技术、土壤消毒技术防治新工艺、盲蝽性诱及食诱诱捕器等科研成果示范推广。

2.4 人才培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在山东青岛、四川西昌、安徽宣城等基地常年承担生产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任务,作为青岛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烟草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2018年共有116名学生到基地开展教学生产实习活动。同时,每年在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承接3~4批次的教学实习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先后培育出院士、部级专家和院一级人才等200余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陈永安、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陈福兴等[11]。

2.5 社会服务

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4个基地被教育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括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衡阳红壤实验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以上基地结合自身资源特点,设计开发出具有特色、适合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与学校教育内容有机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开展了大量中小学生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创新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极大提高了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开放共享水平,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3 依托基地深入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

2015年,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成果转化的定义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际,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依托科研试验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1 建设一批综合性成果转化基地

优选规模大、科研单位拥有土地产权、位于科研单位驻地或主产区、交通便利的科研试验基地,建设若干院级综合性成果转化基地。通过开展适宜本区域推广转化的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技术集成和示范展示,开展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率先建成集中展示、宣传推介全院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综合窗口。有条件的基地可会同当地有关单位,建设以区域主导产业为导向、科技支撑能力强、经营形态先进、产业之间有机衔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

3.2 完善基地集散科技成果新机制

组建全院成果转化基地联盟,形成以基地为依托的成果转化工作网络,会同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收集、整理、分析国家、院层面的涉农科技成果,组织成员基地根据本区域产业需求,承接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成果转化与推广任务。开展经常性地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3.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工作

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工程、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支持重点,优化成果转化收入使用结构,吸纳社会资本,建设科研车间、工程实验室、工艺实验室、技术集成基地、科技培训及配套设施。组建一支由行政管理、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业企业等人员共同参与,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融合的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集成示范和展示推广工作,推进形成基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有序链式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科技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睡眠研究所·Arch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昆虫也会便便吗?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