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适宜养殖的密度
2020-07-20戴杨鑫冯晓宇戴瑜来黄辉
戴杨鑫,冯晓宇,戴瑜来,黄辉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2.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浙江 杭州 310024)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又名非洲鲫鱼、南鲫、吴郭鱼、福寿鱼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抗病性强、繁殖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好等特点[1],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据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罗非鱼产量约为650万t。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国,2018年罗非鱼产量达160多万t,2019年产量超过165万t。为了促进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研究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罗非鱼养殖的相关研究报道,并对其成果进行整理,旨在为日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及合理指导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分别在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百度学术等学术文献数据库搜索罗非鱼适宜养殖密度的文献资料,共获得相关研究文献82篇。
1.2 方法
从82篇文献中,选取55篇明确给出罗非鱼适宜养殖密度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所获取的资料研究年代分散、地域分布广泛、养殖模式多样,本研究将所有文献资料的罗非鱼养殖模式归纳为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养殖系统养殖等3种模式。若原文献研究结果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一区间,则将数据求平均值后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文献发表年度罗非鱼养殖密度时,将同一年度发表的文献数据做平均值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罗非鱼主要养殖区域
罗非鱼主要养殖区域分布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巴西、印度、科威特、孟加拉、泰国等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区。55篇文献中,中国发表最多(14篇),占总数的25.45%;其次为巴西,发表5篇,占总数的9.09%;再次为印度和科威特(各4篇),占总数的7.27%(表1)。分析发现,文献的贡献量与FAO给出的罗非鱼主要生产及出口国排位顺序吻合。
表1 各国罗非鱼的文献贡献比
2.2 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
55篇文献中,共报道了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斯匹勒斯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单性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等7种罗非鱼。其中,尼罗罗非鱼为最主要的养殖品种,共有32篇文献研究了尼罗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占总文献数的58.18%;其次为红罗非鱼(7篇),占总数的12.73%;再次为吉富罗非鱼(6篇),占总数的10.91%(图1)。
图1 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的比例
2.3 各品种罗非鱼适宜养殖密度
各品种罗非鱼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适宜养殖密度见表2。如表所示,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主要使用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而斯匹勒斯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单性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主要使用网箱养殖和养殖系统养殖。目前,我国主要养殖的罗非鱼品种为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3.14±1.68)尾·m-3,网箱养殖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76.63±44.91)尾·m-2;红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2.78±1.38)尾·m-2,网箱养殖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250.00±212.13)尾·m-3,养殖系统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2.60±1.98)尾·m-2;吉富罗非鱼池塘养殖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7.50±6.36)尾·m-2,养殖系统模式下推荐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48.00±132.86)尾·m-3。
表2 不同品种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
统计文献发表年份与罗非鱼推荐适宜放养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池塘养殖模式下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由1982年[2]的4.50尾·m-2增加到2019年[26]的12.00尾·m-2;网箱养殖模式下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由1989年[30]的200.00尾·m-2降低到2015年[16-17]的40.00尾·m-2。
图2 不同养殖模式下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
3 小结
罗非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区域分布广泛。本文收集的文献来源于中国、巴西、印度、科威特、孟加拉等24个罗非鱼主要养殖国,因各国自然条件、消费方式、养殖品种的差异,推荐养殖密度不尽相同。综合各文献报道,罗非鱼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中的适宜养殖密度分别为3.89尾·m-2、122.00尾·m-3。由于养殖系统的条件各异,适宜养殖密度需根据具体条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