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英语科技说明文阅读课例探究

2020-07-20殷熊启翡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说明文科普导图

殷熊启翡

(汾湖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211)

0 前言

科普说明文是从科学的角度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1]高中英语科普说明文一般具有题材新颖、逻辑紧密、内容紧凑、句式复杂等特点,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读不懂文章内涵、把握不清说明文的行文结构,加之科普说明文在高中英语课本和考试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出现频率非常高,大部分学生考试时此处失分严重,科普说明文的阅读也就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2-3]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比于普通教学模式,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能显著增强学生在科普说明文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对说明文主旨大意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的。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而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则成为支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合理的“支架”。[4]

1 课例背景介绍

本课例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两篇科普说明文的学习。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第一篇说明文讲的是遗忘比记忆需要更多的精神专注,文体从研究发现引入话题,进而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与发现和未来的研究展望。第二篇说明文介绍了一种分解塑料垃圾的新型工艺,也是从研究发现和背景入手,介绍了研究的过程与发现和未来的研究展望。两篇说明文内容相去甚远,但结构异曲同工,题目的设置也是紧扣文章的细节和主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单个的句子,也能理解语篇的结构与逻辑。这一点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比较吃力,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建立文章的整体框架,确定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支架,从而使得学生能突破阅读障碍,增强对说明文语篇的理解。

2 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部分:确定最近发展区,选择教学任务,提供和搭建支架,进入情境,合作探究,效果评价。[5]

2.1 确定最近发展区

以说明文行文逻辑为中心的读写输入和输出。学生能运用阅读策略整理说明文逻辑思路,挖掘语篇结构,激活写作思维,学会有逻辑有条理的读和写。

2.2 选择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理解说明文的逻辑流,分别以思维导图和summary 的形式呈现出两篇文章的逻辑和细节。

2.3 搭建支架

(1)情感支架:说明文本身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因此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篇说明文分别是情感主题和环保主题,都是高中生很关心也很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两篇文章都帮助学生搭建了相应的情感支架。A篇:每一个人都会遇见不开心的事,尤其是高中生情感丰富,所以我设置的导入问题是:Everyone has some bad memories, do you think forgetting the unwanted memory is as easy as pie? What will you do? 让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激发阅读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和文章能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文章的细节。B 篇:人类缺乏环保意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制造的白色垃圾严重危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如今无数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处理和降解白色垃圾,力求还地球以青山绿水。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真正消除白色垃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这张图片描述的是一场草地集体活动后满地都是白色垃圾盒和塑料袋垃圾的照片。这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能直接触动学生心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很显然,让学生带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阅读一篇环保说明文,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2)语言支架和思维支架:寻读的阅读策略是我们日常阅读中较为基础也比较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将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语篇结构的把握融合起来。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如下:What is the discovery of the research?(找事实)How can we forget something successfully?(抓细节)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new study?(展开下文)这些问题都是与文章细节和结构相关的,学生的回答涉及研究发现、研究背景、研究过程和未来研究等,这些都是说明文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成功地回答出这几个框架性问题,不仅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说明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也为顺利理解说明文下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进入情境

基于思维支架已经建立的说明文逻辑流,我通过问题设置和语法手段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大框架下进行细节发现,对框架进行有效支撑,并以summary 的方式呈现出说明文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沿着已经搭建的思维支架向更高处攀升。

我的问题设置有两种类型。第一、细节定位型,如第二段中我设置的what did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intentional forgetting research?第二、主观评价型,如第三段中我设置的Do you think the result of previous research is satisfactory?这两类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入说明文情景,理解文章细节,形成主观评价,形成批判性思维。

语法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的有效方式。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同义词,关键动词,高频词,并列句等等。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的previous research 和decades of research 就是同义词,可以有效规整同类信息。第三段中的redirecting……away,being questioned这种关键动词提示目前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美,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种表达理解潜在含义,提升理解能力。第四段和第五段中高频出现的moderate level of brain activity 强调了作者论述的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关键词及核心意义。

2.5 合作探究

在完成A 篇的细节和框架理解之后,学生在此支架基础上完成B 篇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任务如下:

Logic flow -chart

Para 1: research background: plastic pollution

↓We have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Para 2: research discovery: worms can break down plastics

↓How do the worms break down the plastics?

Para 3: research procedure: experiment on the enzymes from the worms' stomachs

↓Can we improve the plastics breakdown efficiency?

Para 4-5: future research: the cause of breakdown and how to produce enzyme in industrial process

2.6 效果评价

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以此来调整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采用小组互评summary 的方式,推荐出本组优秀的summary 做展示。评价内容如表1。

表1

3 思考与总结

本堂课教学效果突出,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通过搭建支架的方式,拉近学生思维与说明文内涵的距离,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的主线是why—what—how—future 的模式,通过问题设置和语法手段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框架下进行细节发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主旨大意和文章脉络,提高说明文阅读效率和学习效果。支架式教学在本次公开课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在英语科普说明文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教学模式提供的支架填补了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说明文学习任务之间的鸿沟,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说明文的学习自信,使其有勇气攀沿更高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说明文科普导图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