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华岩校区)近期景观更新策略研究

2020-07-20陈一颖

四川建筑 2020年2期
关键词:车行校园环境停车位

陈一颖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52)

校园景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审美意识、身心健康。应当有意识地发挥校园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的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特别是各设计类专业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想平台。本研究致力于校园景观如何“更新”来适应当前使用需求的发展,讨论采取哪些具体的“设计策略”来实现校园环境“小而美”的一步。将环境行为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倾向于提升景观参与的体验,解决目前日渐凸显校园环境现实问题。

1 环境行为理论

环境行为学理论[1]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空间理论,有大量的著作,研究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人们在不同环境,以及在不同环境中所形成的不同的行为来分析环境空间。研究环境行为学反过来可以指导环境设计,提高人们在环境空间中的舒适度,优化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感受。环境行为学主要理论包括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认知地图理论、个人空间理论、私密性理论、领域性理论。

景观环境的设计对使用者形成引导,特定的空间营造可以诱发相应的系列行为。例如校园中有树荫和座椅的空间总是吸引人停留,进一步诱发交流行为。反过来暴晒空旷的广场总是使人步履匆匆。在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应当理解为一个变量。使用者也不断对环境进行评估,根据需求对校园环境有进行纠正和改善,在长期环境中不断变换,满足发展不断完善显示问题突出。本次研究希望激发空间的使用,提高使用率,激发正面行为:如交谈、交流活动、阅读等。环境行为理论是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华岩校区校园景观的现实问题与解决原则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华岩校区建成约十五年,这段时间正好是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校园景观日渐暴露各项现实问题。校园总面积10.3×104m2,在校学生约6 000人,教职工约200人。经过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整理出了调查对象最认同的12个景观问题:人行流线汇集节点,多处阻碍;重要路段人行道 只能单人通行;多处需要上下人行道避让车辆;停车位数量不够;行人在广场像各个受阻的方向;休闲空间少且不好;地面材料雨天滑,行走不舒适;导识系统杂乱;最大的中心广场利用率低下;呆板缺乏趣味;建筑出入口车行视线不佳;建筑出入口节点空间不够宽裕。

这些问题初看只是纷杂的局部问题。经过分析整理,其核心在于关键是景观参与者的本身变化和其需求的变化,导致景观现状逐渐与需求脱节,空间无法被充分利用。亟待提出景观更新策略来重新梳理校园环境内人行车行流线、梳理铺装与绿化边界、比如局部调整花池的边界,拓宽行人道宽度等,调整车行路线规划、利用空地增加停车位等等。以适应当前的发展,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应在环境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解决近期现实问题的设计策略的同时,激发正面行为,应该考虑现有经济条件和校园的使用现有条件制约,以及时间条件的具体情况。

2.1 将校园景观的机动车参与的增加作为重要考虑的变量,调整交通关系。

华岩校园景观设计之初的使用情况较之今日已大有不同,校园机动车参与的量可以说是最大的变化。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教职工私家车,校车巴士的数量也都成倍上升,大大的改变了景观空间的参与情况。步行者和机动车争空间的问题和矛盾就开始浮现,并日益突出。机动车参与校园景观是重大变量。曾经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提交通效率,提升景观体验,消除安全隐患,为使用者特别是学生的出勤更加便捷,重新思考交通的组织,调整好新条件下,机动车参与者与其他参与者的协调关系。

2.2 摒弃图面审美的导向,关注体验,并给予学生群体更大的校园景观空间权重

以“强调人性化空间,对参与者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更新策略的出发点。应当摈弃设计上暴力的视角,重新审视参与校园景观的人群,和他们的需求。受访者多都提到最大的广场使用率低,适合看而不适合用。本次研究希望给予学生群体更多的活动空间,直白的说就是放弃中轴对称和序列感营造的行政感,更要摒弃仅仅停留在美化,庄重的形式层次,和填补建筑间的空白等等一系列停留在图面审美的导向。改造只能看不好用的广场,进一步倾向步行者的空间使用权,加大人行步道、绿荫空间的营造,调整机动车的停车范围和进入路径,形成人车分流,在校园中营造休闲惬意的步行绿道。在景观空间结构上强化节点空间,给予学生户外停留的可能性。

2.3 基于低成本(时间金钱技术)原则

华岩校区从投入使用以来,在十多载的教学任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华岩校区迎来景观调整的窗口期,但仍然需要将施工对教学的影响控制到尽可能的小。随着大量投入使得工程量减小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减少施工规模,周期,对校园的影响减到最小。不改动现有景观大格局,细节层面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引导环境参与者的积极行为。

还应该把校园作为有机体来全盘考虑,著名的《俄勒冈实验》中举出的案例,校园景观整体得到了控制,而局部陷于“难用”,说到的理想校园局部构成有机整体。

3 提出校园景观更新近期策略和对应的设计手法

先从实地调研出发,充分的研究理解校园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分析具体问题,提出对应解决方法,揉进环境行为的干预,最后归纳形成几大系统车行系统、步行系统、绿化系统(图1)。每个系统又从系统、细节,两个层面提出策略(表1)。

图1 “现实问题-环境行为干预-策略”示意

3.1 步行系统

提升通达性,局部道路拓宽。

(1)人行道:提高各个道路的通过性的质量,解救人行道中“无法并行”的部分。经过测量,校园内不含中心广场的人行道总长度有2 003.9 m(以路沿长度计,道路两侧分开计入),其中仅有大门入口500 m的部分,可以容纳交谈行为。其余的大部分则不利于,或正常功能使用受干扰。必须上下人行道以避开车辆的点。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部分车行道步行化,局部人行道向绿化拓宽来实现。

表1 校园景观更新近期策略和对应的设计手法

(2)中心广场:解决行人在中心广场各个受阻的方向;具体包含:从广场中心——食堂方向,考虑视线通达性,空间可读。在确保交通便捷的基础上,增加绿岛、树荫和供人休息的设施以及雕塑小品,形成宜人,充满活力的广场空间。

(3)节点空间:开放空间的使用形式和固定的使用时间等。休闲空间是否足够、是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步行系统各节点通达性提升教学楼出入口空间、食堂出入口空间等的互动性提升,配合参与者行为,适当的位置增加步行节点空间。细节上采用耐久材料。考虑材料的安全性。

3.2 车行系统

重新规划车行进出路线减少与步行的交叉,增加停车位,调整局部道路车行路。

目前,校园停车位总计1 467个,其中小车位107个,大巴车位4个,中巴车位1个,日常实际车位(非划线位置)39个。几乎全部为侧方位停车位。停车状态日常为饱和状态,临时事件(集中会议,或举办对外考试)则严重不足。可谓捉襟见肘。

结合人行道和中心广场的边界调整,尽可能减少校园核心部分车行与步行的交叉,或可形成外围循环车道。停车位数量调研判断应当增加。另外停车位的便捷程度是否需要提升等,局部改45°停车位,提高便捷性,增加停车位总数。

3.3 绿化系统

局部调整绿化边界,消除障碍,优化组合,配合形成特色 空间配合人行和车行的更改,调整绿化的边界。还可以让绿化系统起到更多的积极作用,绿化的主要现实问题,体现在中心广场上,或可最终形成主题突出、配植合理、植物层次及色彩丰富多样、兼具美观性和功能性的。

3.4 建筑出入口空间节点空间

优化化节点空间。恰到好处的设计甚至可以作为校园的景观标志物,再以此为中心确定主题,由点及面地设计区域环境,形成一片经典校园景观。另外,在充分考虑校园整体绿化景观特色性的同时,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

3.5 辅助设施

统一设置校园整体整体导识系统,增加照明。

4 结束语

现代主义大师沙里宁说:“大学就像我们文化沙漠中的绿洲”。校园景观空间应当是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品质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加深认同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不断发展,校园景观设施如何适应变化,如何调整以适应使用者行为心理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具体问题,推导得出各个系统、各个层面可行的更新策略,让校园环境变得好用,变得好看,激发校园活力,凸显景观特色。我国许多高校或扩大规模或内部改造,以求适应时代的变化,此处希望给校园环境的更新研究补充一个样本。

通过景观更新塑造更具活力的、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体现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形象和综合实力。为学校决策提供技术层面的决策咨询,服务学校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车行校园环境停车位
车行天下 东安动力(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临江富水地层城市地下车行系统防渗技术研究与应用
蹲守停车位
迎接新学期
帮忙改字得生意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正点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上帝,我自己找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