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与觉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2020-07-20张伟红梁学军甘景梨祝希泉段惠峰范亮亮刘立志
张伟红,梁学军,甘景梨,祝希泉,段惠峰,范亮亮,刘立志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到自己面临难以应对的环境或事件时,产生的一种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1]。军人属于高心理应激水平群体,美军心理应激的发生率为28.2%,巴西军队为33.1%,而我军为31.5%,远高于一般群体的18.1%发生率[2,3]。应激反应对官兵日常执勤、执行任务、人际关系及心身健康均可产生影响,尤其是驻高原官兵,作为边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原低氧、人烟稀少的特殊环境,官兵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应对各种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方式。觉察压力是个体将外部事件觉察为压力的程度,客观压力是否对心理应激造成影响,主要取决于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解释和觉察。研究发现[4,5],应对方式、觉察压力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目前,虽然有关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的研究较多,但是,从应对方式和觉察压力角度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的研究较少,笔者探讨驻高原官兵应对方式、觉察压力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驻高原官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9年8月份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驻高原某部官兵650名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642份,有效率98.8%。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军龄 10 个月至 15 年,平均(5.8±3.1)年;汉族586 人(91.3%),少数民族 56 人(8.7%);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465人 (72.4%),专科及以上177人(27.6% ); 城 镇 303 人 (47.2% ), 农 村 339 人(52.8%);独生子女 412 人(64.2%),非独生子女 230人(35.8%);有兴趣爱好 483 人(75.2%),无兴趣爱好159 人(24.8%);入伍前学生 235 人(36.6%),非学生407人(63.4%)。调查本着自愿原则,单位监护人及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经解放军第988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测评工具(1)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6]:由解亚宁等编制,该量表用来评估个体在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该量表总共20个条目,由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因子组成,采用4级评分法,从“0”(不采取)到“3”(经常采取)。 积极应对评分越高,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2)觉察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7]:评价个体的生活事件在怎样的程度上被觉察为压力。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预测感、控制感和超载感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评价近1个月来被试者觉察到的压力。得分越高,提示被试者觉察到的压力越大。(3)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 Evaluation Test,PSET)[8]: 由李权超等编制,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PEST由10个条目组成,均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各种应激性症状。将各条目得分之和相加得到原始分数,再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数(T 分),50<T<60 为轻度应激,61<T<69 为中度应激,T≥70为重度应激。
1.3测评方法由该院精神科2名主治医师对被试者进行问卷测评,采取团体施测的方法,测评前由施测者详细讲解该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要求被试者在理解量表条目的情况下如实作答,采取匿名方式。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驻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特征驻高原官兵心理应激原始得分为 10~26(16.34±3.62)分,转换成标准 T 分后为(55.83±12.26)分,其中 T 分≥70 分有43人,占6.7%。不同民族、文化水平、入伍前身份及有无兴趣爱好的驻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军龄、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城镇户口的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或 0.01),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驻高原官兵应激水平特征(±s)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驻高原官兵应激水平特征(±s)
项目 例数(%) 应激总分 t值 P值军龄≤2 年 194(30.2) 56.48±12.57 2.356 0.019>2 年 448(69.8) 54.12±11.24民族汉族 586(91.3) 56.91±12.78 0.808 0.420少数民族 56(8.7) 55.48±11.26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 465(72.4) 56.87±12.50 1.134 0.935专科及以上 177(27.6) 55.34±12.03个人兴趣有483(75.2) 56.22±12.30 1.352 0.683无159(24.8) 56.04±12.15户籍地城镇 303(47.2) 56.86±12.33 2.461 0.024农村 339(52.8) 54.29±11.37独生子女是412(64.2) 56.14±12.68 2.667 0.008否230(35.8) 53.46±11.32入伍前身份学生 235(36.6) 56.64±12.38 1.347 0.695非学生 407(63.4) 55.83±12.14
2.2不同应激组高原官兵应对方式、觉察压力各维度得分差异将心理应激测评数据按照标准T分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心理测量学原理,以27%为分界标准,结果心理应激高分组145例,心理应激低分组184例,研究发现高分组在应对方式、觉察压力各维度分同低分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 2。
2.3驻高原官兵应对方式、觉察压力各维度同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性高原官兵心理应激水平与消极应对和预测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 或 0.01),同积极应对、控制感和超载感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 0.01),结果见表 3。
表2 不同应激组高原官兵应对方式和觉察压力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s)
表2 不同应激组高原官兵应对方式和觉察压力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s)
项目 n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预测感 控制感 超载感心理应激高分组 145 18.49±6.28 9.68±4.65 11.45±3.68 9.87±2.74 8.46±2.40心理应激低分组 184 23.71±7.33 5.56±3.92 9.34±2.84 11.59±3.42 10.96±3.18 t 值 - 6.825 8.716 5.870 5.065 8.123 P 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高原官兵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觉察压力的相关性(r)
3 讨论
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低压缺氧,同时驻地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驻高原官兵作为特殊环境下的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高原环境下官兵的心理应激特征已受到部队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9]。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表现为失眠、压抑、紧张、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官兵的军事作业效率和生活质量[10]。对驻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心理应激干预方案的制定,及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以陆军驻高原某部官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特殊环境下官兵的心理应激特征,并分析了应对方式、觉察压力对心理应激的影响。研究发现,按照心理测量学原理(以27%为分界标准),驻高原官兵心理应激高分组145例,心理应激低分组184例;而存在明显应激反应(T分≥70分)的有43人,占 6.7%,明显高于其他官兵的 2.5%~4.0%及普通人群的3.8%,并且同我军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明显偏高[11,12]。说明高原环境确实对官兵的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原因可能同高原环境恶劣,长期低压低氧,官兵容易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躯体不适,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担心等心理反应;另外,高原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等因素也对官兵的心理造成冲击。
心理应激的相关分析发现,驻高原官兵的应激程度受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军龄、独生子女、户籍所在地、应对方式和觉察压力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军龄较长、来自农村和非独生子女官兵高心理应激较少,可能同应对高原环境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精神较强,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好有关,这与杨国帅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心理应激水平与消极应对和预测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 或 0.01),同积极应对、控制感和超载感呈显著负相关(P<0.05 或 0.01),同时,心理应激高分组在应对方式、觉察压力各维度得分同低分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驻高原官兵心理应激状况不容乐观,呈现一定的人口学特征,影响应激的心理因素中,积极应对方式和预测感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强高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官兵的心理应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