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
2020-07-20迮益宽
迮益宽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1)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互联网+”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板块中,尤其以慕课、微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最为大家所熟知,但能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且效果较好的可谓凤毛麟角,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是难复制、难推广。众所周知,一门制作精良,体系结构完整的慕课需要耗费主讲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课程内容翔实、各类资源丰富等特点,存在一旦制作完成后,想要进行调整或更改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差的问题,因此大多网络课程都存在着内容更新难、更新慢等现象,这也是教师们普遍对于网络课程的参与度和接纳度不高的原因。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综合考量开放大学办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开放大学学生的自身特点,探寻目前最适合成人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前,开放大学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国开学习网,这是一个基于Moodle平台搭建、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上学习平台,学生使用个人账号登录可以查看相关课程的资源,课程所有内容的设计与制作都由教师负责,其目的是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框架,搭建适宜学生在网上学习的新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在网上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提升网上学习体验,向教育潮流看齐。然而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根据后台监控数据显示,学生们对国开学习网的使用意愿较低,登录次数极少,停留时长很短。因此,国开学习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出Moodle平台网络课程的作用。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及发展
在《白皮书:通过混合学习取得成功》(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一文中辛格和里德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要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需要、学习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利用各种传递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绩效。混合式学习不是把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进行简单的混合,而是对两种学习形式中的各种学习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混合学习的优势。[1]
开放大学的学习模式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以一般课程为例,从教学活动的学时分布来看,网上学习占主导(70%),面授课占比较低(30%),在现阶段学时分布不作较大调整的前提下,如何优化面授与网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无疑是当前开放大学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联通主义的主要观点为:学习与知识是建立于各种节点之上;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工具设备中。[2]
在当代社会,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发展成为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从技术层面来说,教学实践者需要使用智慧教学辅助手段(如雨课堂)进行网络信息操作和处理,为学习者创造多媒体和网络互动学习界面;从理论层面来说,联通主义正是扎根于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进程,精准刻画并剖析“网络时代下学习的互联特性”,以区别于产生于传统的、网络信息发展低下的大社会背景下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并在适当的情境下通过移动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形式。移动学习让世界因无线网络而连通在一起,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节点中的知识连接起来,网络中各节点上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流通,需要学习工具的指导,学习资源的支持。[4]
近年来,依靠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迈入了快车道,随着4G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稳定性不断提升,5G网络的建设及商用也已步入正轨,人们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次数在增多、时间在延长、流量在加大。不论年龄长幼,使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APP应用程序已然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育行业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尝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人对手机等移动端的使用存在偏见,认为它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认识到手机走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做到主动迎合,因势利导,支持、鼓励学生将手机当作学习工具来对待和使用,发挥手机在查询搜索、观看视频、互动讨论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这一利器,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最大化。(见图1)
图1 混合式学习新趋势
二、雨课堂助力教学全过程
2016年4月,由清华大学与清华旗下在线教育品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通过把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进行优化,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工具是教师和学生最为熟悉的PowerPoint软件和微信客户端。雨课堂是把线上与线下进行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交流沟通,线下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对于教学改革创新的助推作用,优化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5]
笔者选取了国家开放大学金融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金融》,进行了四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以“国际储备”这一章节为例,对使用雨课堂后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介绍。
(一)“国际储备”课前
笔者在实践中会将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和相关背景提炼成大约4-5页左右的PPT课件,每页课件都会录制配音来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在面授课的前1天使用雨课堂推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让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和概念就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预热,也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打好基础。另外,在推送的内容中准备1-2个测验题,如特别提款权(SDR)、我国的外汇储备等重要概念,根据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总体对本章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授课之前,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查看到每位学生的预习状况(如问卷答题情况、已查看课件页数、停留时长、反馈留言等),全过程都被记录在案的学习行为,给教师提供了最鲜活的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面授教学。
(二)“国际储备”课中
在课堂教学的场景下,教师在上课教室使用电脑登录雨课堂,点击开始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通过扫描投影仪投出的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签到后进入课堂界面,待签到完毕后点击开始上课,教师可全程使用手机控制课件放映,学生可在手机上同步查看课件。
利用雨课堂在数据收集和统计方面的优势,以数据分析的形式将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展示给全班同学看,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督促学生务必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针对课前测验题中,学生答题错误较为集中的问题予以详细讲解,纠正过去的错误认识,如通过答题可知对于国际储备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除了外汇以外就是黄金,而对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SDR)的了解知之甚少,掌握到了这一信息,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大有裨益。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每页课件中点击“不懂”,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收到每页“不懂”的具体人数,有侧重的对部分重难点进行再讲解。学生如果有自己的观点而又不想发言,可以选择弹幕功能来为自己发声,作为被年轻人所喜爱的交流工具,自然使用起来没有任何障碍,对于课程的任何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增加课堂的良性互动,调动课堂气氛。
为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可以向学生推送预设好的限时课堂小测验,学生在手机上答题、提交,分数和答案马上就会显示出来。同时教师会收到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通过数据分析,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并可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公布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同班同学当中的水平,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三)“国际储备”课后
面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在课后一天推送课后思考题(“国际储备有几种形式?外汇储备是越多越好吗?”)至学生手机,“趁热打铁”,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章节中的重要内容,进而留下深刻印象,帮助记忆。应当鼓励学生通过“报告老师”板块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与此同时,结合上课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就当前的热点话题推送课后新闻链接和相关文章,如“2016年10月,人民币入篮特别提款权(SDR)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国际金融的课程相关知识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应主动开展教学反思和总结,利用雨课堂的数据统计功能,仔细查看和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日后的学生形成性考核成绩留下评分依据,也为下一个章节的教学方案调整和教学策略完善积累宝贵经验。[6]
三、雨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劣和作用
(一)雨课堂的主要优势
教师只需在电脑中安装雨课堂软件便可在PowerPoint中使用嵌入的雨课堂插件,把教学课件及其它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及时推送给相应班级的学生。由于长期的使用习惯,教师们普遍对PowerPoint软件操作较为熟悉,因此上手速度很快,几乎不需要磨合和适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迅速开展教学。
学生在手机端的使用也免去了安装APP,注册账号等繁琐程序,只需要使用大家最为熟悉的微信客户端,扫描课程二维码或输入课堂暗号后即可查看和接收教师制作的课程学习资源,利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操作非常轻松、简便。
(二)雨课堂存在的不足
笔者在使用雨课堂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以便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以下列举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若学生在初次进行课程登录时不录入真实姓名和学号,教师就无法准确记录该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表现,进而影响数据统计的准确性。第二,学生在查看课前预习课件时,配音讲解的播放速度较慢,声音存在滞后现象,影响视听体验。第三,当前学堂在线的慕课资源并没有全部向雨课堂开放,导致可供雨课堂使用的慕课资源库中的视频数量较少,因此能够被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慕课资源寥寥。
相信以上三个技术性问题通过后续的产品升级能够被一一解决,雨课堂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度和适用性会大大提高,也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雨课堂的实际应用当中。
(三)雨课堂的作用
从教与学的阶段来看,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消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消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做作业、开展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雨课堂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获取,在课堂上完成知识消化并进行相应测试,即形成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中心,但教师仍然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帮助和指导时,教师便会根据需求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在传统课堂,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常以布置随堂测试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由于时间和数量的原因,导致不能同步获取,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并进行批改更会降低这一环节的效率。然而,只要课堂习题设计得当,雨课堂就可作为某种程度的“课堂仪表”来使用,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全班同学的知识领会情况。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被系统准确的记录下来,并“让数据说话”,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一改过去由经验驱动的教学决策为数据驱动,从而能够科学诊断教学效果,展现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机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顺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合理利用好新技术、新媒介,努力探索和打造适宜成人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相信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势必会将教学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