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初心担使命 学术民主代代传

2020-07-20李合香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两弹科研人员集体

李合香/文

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习研讨、征集意见建议时,学术民主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关注,为此,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党委专门邀请院士做了关于学术民主的专题报告,在全所引起了广泛、热烈、深入的讨论。在新时代,真正将我所学术民主作风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创造更为宽容、自由、创新的学术环境,成为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心之所向。

学术民主作风的历史凝练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事业发展离不开两大传家宝——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到“百日会战”攻破氢弹原理,从北京到上海,从邓稼先、周光召到彭桓武、于敏……学术民主作风始终是我们成功实现“两弹突破”和核武器事业持续进步的宝贵经验财富。期间,老一辈科学家们也在其中为我们做出崇高的治学榜样。结合实际,可简要将学术民主作风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思想观念的平等。科研人员相互之间是独立、平等的学术个体,坚持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所一直有这种优良的传统,相互不称官衔、不呼头衔、不论等级,只以“老”“小”相称。如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人被亲切地称为“老邓”“老周”“老于”,小一辈就以小张、小王、小李等相称。由小见大,从称谓可看,一方面体现了彼此之间平等的地位和思想,同时又体现了科研人员内心归属和集体温度。

一心为公、追求真理的执着担当。两弹是崭新的事业,参与科研人员都是全国各地各行业领域的优秀分子,怀着对祖国强大的拳拳期盼,本着对真理探索追求之心,加入两弹研制队伍。他们服从祖国命令,不少科学家放弃扬名立万的机会,放下擅长的研究方向,聚集起来,在两弹征程中攻坚克难,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思想顾虑。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功成不必在我”伟大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伟大历史担当的具体表现。

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学术讨论。参与两弹研制的科学家们,既是相互独立平等的个体,又组成了团结一致、探求真理的学术集体,学术民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学术常态。彭桓武先生既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也是学术民主之风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对苏联提供的原子弹教学模型,他坚持用科学探讨的精神来理解,几乎每周都要举行讨论会,参加的有彭桓武以及郭永怀、程开甲、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一大批科学家,也包括刚入所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讨论不设界限,没有论资排辈,大家各抒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热烈的讨论中共同进步,学术民主蔚然成风。突破氢弹难题时大家多次召开“鸣放会”,谁有想法谁就上台讲,各领域科研人员提了很多方案和模型,专家们结合计算结果,给大家作详尽的分析报告;经过讨论、计算审核,谁说的对就按谁的来。甚至在特殊政治背景下,为更好推进工作,召开“鸣放会”,提倡大鸣大放,饭后在所食堂张贴大字报,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大讨论。从学部委员、部长专家到普通科研人员、刚入所大学生,不论学识差距、资历深浅、官衔大小,彼此间充分讨论、平等辩论,观点争锋、思想激荡,又相互尊重、团结一致,这一场景至今仍让曾参与过的科学家们印象深刻。

学术领导的引导感召。学术民主作风的形成,是领导专家带头,处于学术领导地位的专家心怀宽广,不耻下问。彭桓武先生经常对年轻人讲,“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在原子弹问题上,大家是平等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怎么做”。他非常重视讨论班,非常民主开放,谁说的对就听谁的,注重引导和鼓励年轻人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以彭公为首的学术领导们崇尚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碰撞交流,倡导学术讨论,不仅极大推动事业发展,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优良传统。

党政提供的有力保障。党政系统切实服从服务于科研发展,甘当绿叶,努力为科研提供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尽量不干预科研。不随意用行政权威、行政手段干预科研进展,正确区分政治与学术问题,想方设法为科研提供方便。在青海221 基地,李觉部长领导干部住帐篷、科研人员住黄楼的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

学术民主的作风缘起

彭桓武先生在送给我所“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奖章时的题词: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既总结了突破两弹的宝贵经验,也凝练出我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学术民主的作风源自科学报国的爱国情怀、两弹研制集体大工程的客观需要以及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坚守。

科学报国的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无数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作隐姓埋名人,多年来,他们成为家庭里“住在信箱里的人”,学术界的“隐形人”,种种牺牲和无私付出的精神动力都来自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朴素思想,来自对祖国强大的美好期待,以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两弹”研制的集体工程的客观需要。学术民主由我所的事业性质决定,是大科学集体工程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集体精神的突出表现,并铸就了事业的成功和发展。正如我所原所长李德元先生所说,“国之重器无一不是大的集体科学工程,我所事业是一项集体事业,我所作为集体科学工程中的一环,也是集体科学研究。”我所科研涵盖物理、力学、数学等诸多领域,需要所有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合写一篇大文章”,实际中,我们遵循了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用事业团结职工,用学术民主激发个人力量,汇聚强大合力,最终成就了两弹的光辉事业。

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坚守。科学事业是追求科学真理、追求科学进步的事业,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保持对科学探索的一贯追求、对科学理性的始终坚持。学术民主究其内在就是平等交流、相互尊重,亦是科学家科学理性、科学品格的具体体现。在青海221 厂工作期间,于敏先生在政治高压下坚守科学理性,仗义执言、拍案而起,不为过政治关而说违心话,不把学术问题归结为政治问题,坚守学术真理和个人风骨,至今仍是佳话。我所前辈科学家们学术民主作风的形成,现今学术民主作风的继承,是基于探索突破两弹原理的历史需要,更得益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

学术民主作风的传承思考

发扬学术民主就要充分发挥科研群体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一个宽容自由、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学术民主环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倡导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学术自主和宽容包容。2019 年6 月,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崇尚学术民主,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碰撞交流,开诚布公开展学术批评,尊重他人话语权,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

当下,学术环境已发生大的变化,科研要求和任务也随国家需求之变而变,事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学术民主仍是有力的支撑和实现路径。走过两弹原理突破的历史,核事业发展到今天,分工更加精细,更加注重细节,小团队合作更为经常。继承和发扬学术民主的作风,要深入思考如何继续创新学术民主的形式,继承学术民主的精神内核,尊重科学独立性和学术自主性,维护学术尊严,鼓励自主探索;聚焦现实问题,打破团队课题壁垒,搭建广阔的交流对话平台,注意防止单位保护主义和小团体、小圈子;提倡学术争鸣,善待学术批评,严禁学术问题“揪辫子”“打棍子”“扣帽子”;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小同行评议作用,完善制度,形成常态机制;优化科研管理,更好解决行政与学术之间的不适应性,增强管理的匹配度,防止行政过多干预学术;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和价值引导,大力弘扬“两弹”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科学报国的爱国精神,积极营造平等讨论、取长补短、宽容包容的风气。总之,希望通过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学术民主来推动学术创新,不断促进学术繁荣,推动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两弹科研人员集体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我为集体献一计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稼先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