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2020-07-20罗彦平李明昊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指标体系高质量

罗彦平 王 岳 李明昊/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 年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不仅限于对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简单评价,应以增长质量作为重要的判断标准。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是国防实力和战略威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性质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特殊。开展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评价将对国家国防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可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也应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围绕国防科技工业保军强军、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三大职责,结合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内外学者观点,本文认为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囊括四方面内涵:第一,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服从并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局的同时突出“保军强军”首要责任与目的,服务于军队发展与国防需要;第二,国防科技工业经济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发展、相互协同,国防科技工业经济发展应当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第三,国防科技工业经济要在科技创新、人才集中、高端装备研发与生产等高技术领域凸显优势地位,带动社会科技创新水平的进步;第四,国防科技工业经济还要着眼于“平战结合”与“军民两用”平时“军转民”,战时“民转军”,全面提升“军”“民”转换效率与整体实力,时刻做好战争资料储备和应急组织动员能力储备。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要求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要保持经济运行高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包括效益效率水平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调整业务结构高质量,即聚焦军工主业剥离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关系不大的贸易、物流等低附加值产业;三是要形成核心能力高质量,武器装备供给保障能力强,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技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溢出效应明显;四是要营造企业活力高质量,营造开放式创新环境,深入改革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五是要追求资源配置高质量,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这一关键和主线,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化;六是要实现管理水平高质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形成灵活有效的机制和完善的运营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系统性原则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量,而是更加注重产业间、产品间、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动态性原则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政策举措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尽量精简指标子项划分不要过于细致。主要选择实际可度量、数据可采集、可信程度高的指标。

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充分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所选取的指标要能反映经济的发展状况,揭示存在的问题;指标具有清晰的价值判断和导向作用,可以引导高质量发展各维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性原则。要有科学依据,指标定义准确,对指标的计算、含义、来源要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稳定性要同时符合统计科学的要求。

可比性原则 指标要体现出行业间、企业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且便于相同类型行业或企业在同一时期内的比较与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科技和工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与国民经济其他单位的经济属性有相同的一面,但作为武器装备的提供方,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国防科技工业除了要符合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要求之外,更要突出体现保军强军等行业特点。结合行业特点,主要从综合绩效和新发展理念两个方面,梳理出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的指标(见下表)。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综合绩效指标

武器装备供给保障情况即国防科技工业为军队供给的武器装备的效率、水平情况。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工业赖以存在的根本,国防科技工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首先完成武器装备供给保障任务。武器装备供给保障情况主要从满足国防需求军品任务完成率、武器装备进步先进程度等方面刻画。

效益效率情况

效益效率反映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出情况,可用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指标反映。

新发展理念指标

新发展理念指标主要评价国防科技工业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的发展情况。

创新发展方面

创新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国防科技工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情况,可用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来反映。

协调发展方面

反映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作用,包括产业链、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在相关方面的促进作用。

绿色发展方面

绿色发展体现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方面,以及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贡献。可用单位能耗增加值来表征,该指标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成效,数值越高,说明能源利用率越高。

开放发展方面

国防科技工业的开放包括对全社会的开放和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其中,包括军工技术的两用性以及对全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国际市场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出口和企业“走出去”的情况。

共享发展方面

共享发展反映了经济发展中更加公平,以及职工满足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的情况。可用国防科技工业从业人员待遇水平来衡量本行业的社会地位、人才集聚能力等。用税收缴纳总额反映对社会的贡献等。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几点建议

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适应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开展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应当适时对一些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反映出这方面的变化。另外,一些指标可能发展到某一水平后达到峰值并保持基本不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评价指标。

充分考虑到各地、各集团特点,灵活运用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国防科技工业在各地、各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存在差异,同时在评价标准确定时也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特点。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导向性作用,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统计改革创新,适应国防科技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统计研究,研究设计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统计效率,确保数据质量,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及时,在确保数据安全保密的情况下推动数据之间的共享,及时找出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整合并充分利用管理中的各类信息,做好统计数据的补充。改革创新统计数据的收集方式,是在传统的报表形式基础上,完善补充其他统计数据和信息来源。

注重评估和结果的运用,服务科学决策

构建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监测体系,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并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做好决策服务。开展评价的预测预警工作,提前做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研判,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做好风险事前管理。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指标体系高质量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