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聂耳》革命旋律激扬大众,国歌诞生在上海

2020-07-20

东方电影 2020年7期
关键词:歌女赵丹聂耳

电影《聂耳》剧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掀起了一股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浪潮中出现了一位拥有卓越音乐才华的年轻人,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的他遭到了反动派的注意,不得不离开故乡来到上海谋生。电影《聂耳》就从他抵达黄浦江畔开始拍起。19 岁的聂耳走下渡船,举目望见十里洋场,一个时代的故事随着他的脚步浮现在彩色胶片上。

拍摄于1959 年的彩色故事片《聂耳》,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为新中国国庆十周年摄制的献礼片,也是新中国的第一部音乐传记片。影片由郑君里执导,赵丹、张瑞芳、江俊、高博、王蓓等主演,他们这些电影人都曾亲身经历过影片中的时代,包括影片中饰演聂耳的赵丹在内,许多影片主创都是聂耳生前的好友,他们共同的记忆交织在银幕上,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时代影像。

1930 年,日军正图谋侵占东北,上海租界里却还是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聂耳在歌舞班谋得一份小提琴伴奏的工作。祖国正值山河飘摇之际,歌舞班里却还唱着“桃花江是美人窝”,聂耳为此忧心忡忡,他誓要创作出中国的《马赛曲》,用音乐为中华民族发出呐喊。电影镜头紧追着聂耳的创作轨迹,展现出了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群众运动。尽管是在讲述一个沉重的时代,但电影《聂耳》的画面明朗优美,带着一种诗意的生机。聂耳和他的朋友们参加完革命文艺活动,手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黑暗中不屈的希望与活力仿佛生长在他们的影子里。

影片生动细腻地呈现了聂耳与共产党革命工作者成为知己的全过程。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聂耳从人民群众身上寻找素材,贫穷的报童、凄苦的歌女、辛勤的劳工一一出镜,《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随之奏响在时代的天空下,众多历史事件也随聂耳的视角出现在电影中:九·一八事变,人们围着报纸群情激奋;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上海闸北,而国民政府签订屈辱的《淞沪停战协议》,抗议声潮此起彼伏……时代呼唤着革命者的理想,聂耳离开了歌舞班,赶赴北平投身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在1935 年的春天,中共党组织决定送聂耳赴苏联深造,临行前,他为不幸被捕的同志田汉写的诗谱了一首曲子。电影就此结尾—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聂耳望见了初升的太阳。

猜你喜欢

歌女赵丹聂耳
“我演我”与赵氏表演体系
——诗意写实主义表演大师赵丹艺术观念探寻
化险为夷靠淡定
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化险为夷靠淡定
上海老歌中“歌女”形象矮化的原因分析
化险为夷靠淡定
论晏几道的恋情词
赵丹练字
赵丹:死亡是一场演出
旗亭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