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的中职教学设计分析
2020-07-18黄振豪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已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创新是时代的特征,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应尽可能的地给学生创造想象和自我探究的空间。本文将以中职物理学科中《电表的改装》一课,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案例,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中职物理;中等教育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指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给出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实验等途径去主动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经验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小组、共同探究的形式,对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和问题进行探讨,能避免空洞的应试教育。该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既能加强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又能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机地与教学结合在一起,形象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设置探究学习小组,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以发现学习、构建主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主要涉及三个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分析,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认知学习过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学生和老师的地位、角色,与传统教育间发生了变化,让课堂不再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发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学中要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做到过程的理实一体化。
三、理念、步骤和原则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做教学设计的理念,从日常的角度出发,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根本特征。
一般步驟是通过对课程内容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指明合作探究的方向,帮助学生搭建独学、群学的知识平台;探讨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较困难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在各组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同学们的表现及给出的评价,对出错点、不足点及时纠正和补充,提高课堂效率。
遵循学生为主体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就无法体会科学的奥秘。
四、教学实践过程
剖析教材内容,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中职生的日常经验和对已有电表知识的理解,设定三维教学目标:将理解电表改装的原理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压表的改装是将表头与电阻串联,电流表则是并联一个电阻。通过探究的方法对实验进行探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科学的态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对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原理的理解,难点是计算串、并联电阻的阻值。
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课堂展开教学,老师先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复习串联电路特点;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只改变灯泡在电路中与电阻的串并联接法,让学生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得出结论:串联电阻可分压,扩大灯泡能承受的电压;并联电阻可分流,扩大灯泡能承受的电流。老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后,引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模仿灯泡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将电表改装成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实验,得到电表改装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老师对实验进行点评,并得出结论:电压表内部是串联电路,电阻有分压作用,其串联的电阻阻值为: ,电流表内部是并联电路,电阻有分流作用,其联的电阻阻值为 。
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收拾好实验器材,并上交实验报告,老师与学生一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老师表扬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这次探究实验活动,同时让学生们思考,能否设计出理想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并说出理由,作为课后作业。
五、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在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能够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探究的过程。缺点在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实施效果影响较大,探究教学要求课堂组织管理得力,需要把控好教学时间和进度;另外学生探究知识的态度及能力参差不齐,这使得学生的探究进程与教师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六、结语
本教学设计利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深化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通过灯泡发光的实验,启发电表改装的思路,让学生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部结构有了认识。如何灵活应用好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广大教师而言,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安金典.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2016.
[2]侯昌会.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2016.
[3]钟武宁.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06(5):60-61.
作者简介:黄振豪(1996—),男,汉族,广东江门市人,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