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浪微博的“娱乐至死”问题

2020-07-18万晨阳

人文天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性娱乐民众

万晨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互动空间凭借其平等性、开放性及高效传播等特点聚集了大量的用户,汇聚成庞大的交互系统,且逐渐成为公众获取热点信息、探讨舆论问题、表达观点和娱乐消遣的重要领域。在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公共领域中,与娱乐相关的话题十分之多,严肃话题的娱乐化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样一来,微博的网络公共领域中“娱乐至死”的问题也就值得再次被思考。

一、新浪微博的公共领域概况

“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不借助任何中介平等对话,可以进行直接交往活动的政治空间。在阿伦特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围绕大众传播的功能和问题继续探讨公共领域,认为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总的看来,公共领域有三个特征:一是开放性,公共领域介乎于国家公权力与社会私人领域之间,民众可自由进入这一空间对公共事务进行独立平等的交流;二是批判性,这是公共领域的本质特征,公民通过交流互动,对公共事务进行理性评判,形成舆论共识,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三是理性,即交往理性,公民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必须根植于理性之上,否则将丧失批判本身的合理性。

《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4.62亿人,日活跃用户也有2亿人之多。庞大的用户数量成为网络公共领域形成的基础。“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分享你想表达的,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你的心声!”以此为宗旨,微博平台给予公众开放的空间进行信息的获取。

开放性的特征让其迅速积聚庞大的用户群体,各种话题可在网络上进行讨论与传播,渐渐成为公共事件、娱乐事件传播的重要渠道,常常就一话题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注并引起激烈的讨论,成为当下热门的“公共领域”。

近年来,随着粉丝量大于2万或阅读量大于10万的头部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方媒体账号的开通,微博与公共领域结合得日益紧密。微博常常成为热议话题的“首发地”,可以引起全网甚至传统媒体的关注。微博作为全媒体社交平台,为公共领域提供多种表达方式。2018“V影响力峰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微博日均文字发布量为1.3亿条,日均图片发布量为1.2亿条,日均回答问题数为5万余条之多。从以上数据足以看出,微博拥有大量的用户,且保持高度的参与率,被认为是重要的公共领域建设新阵地。

二、微博公共领域“娱乐至死”问题探讨

“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该书的核心思想是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在波兹曼看来,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产物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極大地方便了生产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博这一承载着大量信息的公共领域在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娱乐信息的同时,似乎也在将一些重要信息以“娱乐化”的方式传达出来,如“话题讨论”“热门推荐”“微博热搜排行榜”“话题榜”等。那么,我们是否就认为微博违背公共领域该有的性质及作用而成为娱乐的附庸,令我们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在看到这些娱乐化现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这些现象所引发的巨大社会效应,以及由此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对2018年1月1日至12月15日的600个全国网络舆情热点初步统计显示,“中美经贸摩擦”“全国两会”“问题疫苗”“范冰冰偷逃税”“个税改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幼儿园虐童事件连续曝光”“高铁霸座”“殴打公交司机等乘客霸凌行为”为舆情热度排名前十位的热点事件(话题)。前十位的话题中既有国际事件、社会热点新闻,也有娱乐新闻,从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到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网友对于事件的不同观点,在微博这个公共领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虽然讨论过程中一些观点有失偏颇,但真理呈现在大众面前,往往体现出公共领域理性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讲,公共领域的讨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红黄蓝幼儿园涉嫌猥亵虐童”这一话题来看,微博有176.2万次的阅读,在后续的报道中“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二审宣判”有571.5万的阅读量。上百万的阅读量不仅仅体现的是民众对案件的关注,更是民众对正义的渴望,未成年人保护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微博早期凭借着明星的影响力吸引用户注册,内容也更为年轻化和娱乐化,但在娱乐文化的背后也有理性的声音。“反腐倡廉”一直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网络反腐虽不能代替司法监督,但却以舆论反腐的方式保证民众权利的使用。“微博政务”“政务风云榜”等中国政府部门账号的开通使百姓在更加平等、开放、自由、便捷的环境下与政府对话,更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式不仅使民众的监督更为方便,也使政府对民众的回复更加接地气,平等的交流增加了民众对媒体的信赖度。

微博上,看似性质单纯的事件引发大量关注后,经网友的思考与讨论形成“蝴蝶效应”事件。正是因为这样机制的存在,微博的公共领域的作用才得以更好地实现。在“百家争鸣”和追求言论自由、思想开放的今天,需要营造一个更为开放的公共领域,供民众进行民意表达和舆论问题的探讨。新浪微博网络公共领域的“娱乐至死”问题在正确的引导下,也就成为“娱乐至活”。

三、微博公共领域“娱乐至死”对策分析

政府部门为民众话语权的实施保驾护航。政府部门通过官方的微博账号向民众传递最新的政策讯息,并通过互动征求民意,在舆论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并解释,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及提高民众的接受度,避免了极端言论与猜测的出现。此外,还应保证言论的正确性,对社会舆论问题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公共事务边缘化,规范与民众的双向交互及反馈机制。最后,运用立法的方式保证政府与民众的话语融通,让双方在更为平等的语境下进行交流,净化网络环境。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同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公共领域的管理,促其正规化发展。

运营主体应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效益,不被经济利益所驱使。首先,运营主体有着监管网络环境的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引领舆论的导向。不正确使用权利以类似“恶魔剪辑”的手段删减评论与微博原文,会造成用户信任度的缺失、社会舆论的偏向,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其次,热搜话题应是民众真正关心的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因此从运营主体方面就应杜绝“买热搜”“恶意炒作”等现象。最后,应把控“意见领袖”微博的质量,某些“意见领袖”往往会通过娱乐化或夸张的言论吸引用户的眼球、获得粉丝数量,从而谋取利益。

用户层面应利用好微博公共领域的作用。网络环境的建设单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微博使用的主体,用户更应该建立主体意识,用更加理性的话语参与和看待娱乐问题。娱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娱乐不应该占据所有的话语,用户要意识到“娱乐至死”绝非一日形成,也绝不是遥不可及的。在面对公共领域时应用理性、开放的眼光分辨是非,以正确的方式及合理的言论参与其中,防止娱乐代替理性的思考。

[责任编辑:刘  霞]

猜你喜欢

理性娱乐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欲望膨胀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娱乐眼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