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7-18张宗茹
张宗茹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尤其小学数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业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运算练习和对课本数学工具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比重降低,就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生活化的作业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得小学生更容易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数学,所以其在小学教育中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生活化;作业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6-0202-02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学生既可以从课本中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从生活中领会数学原理。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实施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以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必要性
新课改中提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加强生活化,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接性,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都有着显著的帮助。另一方面,在新课改中要求学校降低学生家庭作业的数量,因此,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就变得愈加重要。数学教学由于大量抽象数学理论的存在,对于天性活泼的小学生来说,通常略显枯燥,而数学家庭作业占用了学生课外休闲时间,也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在此前提下,教师可更新教学方式,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喜欢上数学学习。通过将数学理论和数学实验的生活化,数学作业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具体,减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感,可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建立学习目标、熟悉学习手段、掌握学习知识、运用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需要以大量的联系来作为补充,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对于课堂,小学生有一定的惰性,天生好玩,注意力不集中,而课堂知识的学习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作业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这在学生看来是在与自己的玩耍时间做权衡,因此小学生通常也对作业较为反感。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数学在小学教育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的学习需要大量练习,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手段,将学生的兴趣吸引来,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生活化作业设计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教师们发现数学课本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多,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而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对数学问题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想起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只有这样在数学中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此外,学生还能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感受到亲身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在生活中他们可能也会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小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算账以及不同折扣的计算问题和银行存款利息等为主题。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会不断接触这些场景,就会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强化。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帮助家长买东西算账、银行储蓄等,会得到家长的鼓励表扬,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都有帮助。
(二)收集可适用于数学教学的生活素材
设计生活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数学教学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际生活经验,只有教师本身真实地贴近现实生活,才能够设计出真实的合理化的,贴合教学大纲要求,能够将数学理论完美连接于实际生活,同时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作业。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在超市进行买卖交易、在商场了解折扣信息等场景,又或者是步行速度、倒水速度等等问题,都是实际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显而易见的,又同时可以与数学教学完美结合的场景。教师在生活中必须善于观察和思考,记录下这些可用于数学教学的生活素材,并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运用所收集到的生活素材,将其体现于课堂教学和数学家庭作业之中。学生在完成这一类数学家庭作业时,由于它与自身生活较为贴近,比抽象的理论更容易理解,较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布置这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家庭作业,能够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之间相关联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三)将数学回归应用
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人文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尤其是在自然学科的规范研究和理论研究上,更是纯粹的数学研究,具有超前于生活的特点,这导致了部分数学研究过于理论化。但是,绝大部分小学生并不会直接对理论和研究感兴趣,数学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了解世界的一部分,而小学生对于这个生活的世界充满好奇。教师只有利用好这一点,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小学数学中,一直都有“应用题”的设计,但是应用题越来越偏向于书面化和理论化,学生只是将一个较为明显的数学问题抽象化并且加以计算,而不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弯路。现在的应用题设计,应该更贴近现实,比如在班车车次表下选择坐哪一班车,选择什么样的出行路线,理由是什么;购买一些书本用品应该选择什么时间,在哪一家小店进行购买,理由是什么。数学问题不应该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计算,而更应该是一个现代人进行决策时所采取的辅助工具。只有将数学回归应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四)深层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愿意去探究并挖掘更深层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课下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对知识进行巩固,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将学习的每一种类型的知识点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货币这一部分时,教师应该先告诉学生们人民币是中国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帮助家长买东西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货币的作用和职能。这样的作业既不枯燥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货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生活问题的投影,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条交流沟通的纽带。教师还要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数学带给学生的亲和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最终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朱凌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
[2]孙兴坤.对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
[3]程劲松.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