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7-18宁红秋
宁红秋
摘 要近些年来,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表现出计算速度慢、出错多、只能应付简单的计算,而对复杂的计算过程毫无办法,面对这些难题,小学数学老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中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00-01
计算,本就是一件十分考查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事情,在计算過程中,复杂的计算过程会显得十分繁琐,需要反复计算才能得到最终结果,最终结果再进行多次的检验,这就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畏难情绪,在还没开始计算之前就已经准备退却,这必然会增加计算错误的概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计算教学策略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现状
(一)缺乏解题耐心和对题目的重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计算占很大的比重,因为小学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同学们在小学低年级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然后由两因数的加减法慢慢增加到多因数加减法,之后再学习乘法和除法。不管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考试过程中,一旦碰到计算类的题目,学生都会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计算题是死题。而数学教师却觉得计算题很简单,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这类题目的轻视,很多时候常常忽略了对结果的审查,以致最终结果经常出错。
(二)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在稿纸上计算,并且教他们如何学会排版,让计算解题过程看起来一目了然,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想要真正做到也是不容易的。很多时候,学生在稿纸上书写时不会分块,只要有空白就利用,到最后稿纸上是密密麻麻的一片,根本分不清写的是什么内容,甚至有些人直接在书本或试卷上计算,这不仅影响了纸张的整洁度,还会不容易找到结果,降低了解题效率。另外,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细心,等到考试结果出来之后,教师在点评时,问大家为什么出错,有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因为粗心。马虎大意是学生们常犯的毛病,比如计算前忽略题意。草稿纸上乱写乱画,算出结果之后不检查等,都容易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出错,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依赖计算工具。无论哪门学科,基础永远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才能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在遇到一个题目时,学生首先应该考虑,这是哪一类的题,有哪些解题方法,自己需要用到哪些计算公式和运算法则。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之后,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题时,忽然不知道怎么做了”“计算过程中有更简洁更有效的方法,却没有运用到”“方法正确,结果却出错,是因为没有化简”,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毛病,那就是学生对计算工具的过分依赖。众所周知,人都有惰性,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惰性。市场上的计算工具琳琅满目,但是,他们都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真正的计算还是要靠自己,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一遇到计算题就使用计算器的习惯,降低了他们的自信,让同学们遇到问题容易产生知难而退的情绪。
二、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变换形式,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计算需要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形式。计算,是由数字和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的算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设计练习题目时,需要结合孩童们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计算和练习过程中。
匹配题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题型,它的题目设计很活泛,最后可能会有多余的答案,也可能是两个算式有一个答案,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应该贯彻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在平时的练习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后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认真学习、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要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仔细推敲,不急于寻求答案,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
三、总结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地培养。从小学开始,数学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计算的萌芽,之后再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不断地提高他们计算的能力。教师的期望、激励和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面对全体学生时,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个性教学,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