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儿童本位实践园本微课程
2020-07-18郑瑜
郑瑜
摘 要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实施的课程,才能成为最有效,也最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本文从“选题”“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几方面阐述了在实施园本微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践行“儿童本位”理念。
关键词儿童本位;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38-01
儿童本位即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就如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的那样:“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种理念要求教育者尽力接近儿童,努力站在“儿童立场”,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在实践园本微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始终秉持着儿童本位的、发展的理念,强调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和自我感受,努力在“儿童教育”与“知识规律”之间构建一座彩虹桥,让儿童快乐、满足地从中走过进而健康成长。
一、选题——采用儿童视角,捕捉儿童兴趣
幼儿园教学中,最真实、有效的课程,就源自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所以,当教师要确定课程内容时,是否采用儿童视角至关重要。這里的儿童视角当然不只是空间位置上的“蹲下来”,更是心灵上与儿童的贴近,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生成课程的内容可能是孩子们一次意外的发现,可能是一个突发的事件,也可能是一次谈话的后续,孩子们的兴趣点一般不难把握。而在预设课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教师的兴趣成为孩子的兴趣,这一定不是强加给孩子的,而是通过不着痕迹地引导和影响来实现的,如提供一个恰当的机会、创设一个可以让孩子发现的环境等等。
有一天,孩子们在菜地里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家伙,它躲在潮湿的菜叶下,蜷缩在壳中,于是关于蜗牛的研究就此展开——这就是微课程《32只蜗牛去旅行》的来源。此后,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一起寻找蜗牛、积极提问、查阅资料、开展实验,一起照顾蜗牛、画蜗牛、做蜗牛,使他们的问题、想法、发现转化生成一个又一个有意思的相互连接的活动。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儿童一起讨论并探索与解决问题。已经不必纠结这是教师预设还是生成的课程,可能是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菜园观察,也可能真的只是一次散步后的惊喜,关键是教师已经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情与渴望。
二、设计——满足儿童愿望,倾听儿童意见
确定了课程主题与内容,教师不必急着写方案与大纲,不防与孩子们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想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孩子的愿望被满足、意见被接纳,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的幸福,参与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从而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和课程的创造者。例如在微课程《我们的蘑菇集市》中,前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制订“我们的蘑菇计划”,让他们自主解决分组、品种、环境选择、借贷成本等问题;中期,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来尝试种植,并且“放任”幼儿体验失败;后期,又采纳了幼儿关于宣传和定价等方面的意见。因此,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清晰地看到独属于孩子的活动计划和问题解决方案,孩子们也始终饱含着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实施——相信儿童能力,强调儿童亲历
儿童本位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尊重儿童,而信任是尊重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哪些,预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技能。在这个基础上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必要的辅导,使他们能亲自进行不断尝试和历练,从而积累经验、建立自信并获得发展。在文化节的生态小剧场表演过程中,教师们就是充分相信儿童,让他们全程自主参与到演出内容选择、角色选拔、道具制作、演出宣传、场地布置等等一系列工作中。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承担的任务,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付出努力、享受成功,这些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四、评价——重视儿童习得,关注多元发展
过去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重在知识、技能的评价,关注的是孩子“被教会了什么”,而“儿童本位”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既要关注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及发展。其中,知识技能的获得重点在于“习得”的过程,而不是“教”的多少,要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愉悦和满足。让儿童通过自已体验和亲身实践,生成的知识、达成的技能才能自然而然,才能品味过程的艰辛与快乐。在案例《小绿失踪记》中,孩子们发现名叫“小绿”的一只小龟有一天突然不见了,他们为“找回小绿”这个目标做了很多努力:主动询问爸爸妈妈小乌龟的生活习性;散步时在草丛间细细“巡逻”;找遍了学校里的阴凉处;班级门口的龟粮堆成了一座小山,想以此把小绿“吸引”回来;各个班级都收到了他们亲手绘制的“寻龟启示”……事实上,“能否找到小绿”或“如何找到小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热爱思考、敢于表达、付诸行动、充满热情,这才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也是本活动最大的价值所在。
总之,儿童本位的课程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聆听心声,用儿童的心智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能力,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既定的教育标准。”
参考文献:
[1]赖伙琪.我们应抱持什么样的儿童立场[J].人民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