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基层干部各有心结
2020-07-18郑生竹赵鸿宇李雄鹰
郑生竹 赵鸿宇 李雄鹰
“60后”没动力,“70后”有瓶颈,“80后”留不住
2020年,最早一批“60后”即将退休,最后一批“70后”已步入不惑之年。记者走访基层了解到,“60后”没动力、“70后”有瓶颈、“80后”“90后”留不住,成为当前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基层干部群体显著特征。
没动力、有瓶颈、留不住
——“60后”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但不少人得过且过,没有工作积极性。
“他们一路‘打打杀杀从基层一线冲过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长期跟踪研究基层干部群体。据他观察,“60后”基层干部大多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收粮纳税等工作,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当前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环境治理等工作仍需要他們上前调处。不过现实中,他们的存在感较弱。“50多岁差不多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得过且过,没啥工作积极性。”广东省潮州市一副镇长介绍,不少“60后”干部等着退休,调到县直机关几无可能也无必要。“老同志不擅长文牍工作,调到机关也没多大用处。他们有的虽没有科级职务,但工资与班子成员差不了多少。”
——“70后”干部本应是中坚力量,但晋升“天花板”让他们很尴尬,
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不少乡镇基层干部停招多年。这导致基层干部以包分配的“60后”和考进来“80后”居多,一些地方出现干部断层状况。相对于“80后”干部,“70后”干部没有学历和年龄优势,因为“前后都挤满了人”,没有晋升到科级的很难“再上一层楼”,境地尴尬。
“乡两委班子都要求公务员身份,事业编身份在乡镇根本提拔不了。”今年41岁的张明(化名)是河北邯郸市某乡计生委科员,1994年该乡司法所招工,因其父是乡干部,“捷足先登”成为一名公家人,身份为事业编。“现在月工资不高,提拔的事根本都不敢想。”
——“80后”“90后”干部工作有冲劲,但在基层待不住,来了没几年就想走。
“上级遴选是唯一的救命稻草。”2017年大学毕业后的王碧(化名)通过公务员考试,于当年10月入职河北某乡,工作刚满两年,看到基层工作琐碎繁重,一心想着逃离。近期,她正忙于准备遴选考试。“现在考选条件越来越苛刻,不少都有年龄限制,有的岗位仅限全日制研究生,所以趁着年轻抓紧考走。”
一些年轻干部通过上级借调暂别基层。“乡镇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级部门借调了大量基层干部,让人手不足的乡镇负担更重。”河北省邯郸市辛安镇镇长赵永胜介绍,所在镇里最多时有14名干部被借调,有的刚来就被借调,未被借调的干部心里很不平衡。
“年轻人来了没几年就会走,有的通过各种门路借调到县直机关。”广东省一副镇长介绍,近年来所在镇招了不少年轻人,由于镇政府办公地处山区,有的年轻干部刚适应基层工作,又因离家太远、工作量大辞职离开。
工作重、问责多、保障低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60后”干部本乡本土居多,他们是基层较为稳定的干部群体,而招录进来的年轻干部不少抱有逃离基层心态。这与基层负担过重、动辄问责追责、待遇保障不足有较大关系。
“现在会议还是太多。”江苏省淮安市一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所在街道每星期一要开会,星期六也要开会总结情况,占去了休息时间。此外,街道办各部门都要开会,区里各部门下来检查,为应付检查,街道办各部门、各项工作都要准备台账,村里要派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
“每天接到的通知、文件就有几十个,还要应付很多突发事件。”江苏省徐州市一镇长介绍,所在镇有8万人、25个村、上百家企业,人少事多,只有30个公务员编制,要兼顾服务、发展、稳定多项工作,人员“混编混岗”严重,例如团委书记兼着办公室主任。“洗盘子多砸盘子就多,千得越多被问责就越多。”
与基层干部职责任务越来越多、问责力度越来越大相对应的是,个人发展和保障不足。不少基层干部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天花板”效应,事业、激励不足,产生职业倦怠感。
不少基层干部期盼尽早进城、进机关。“区级机关、市级机关的工作相对轻松,比如发发文、开开会、督促检查,实际工作最终都是层层转到最基层。”江苏省泰州市一街道党工委书记认为,市、区机关工作时间有保障,基本上都能保证按时上下班,很少需要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处理矛盾纠纷。
一些中年基层干部,尤其是“70后”干部怀有“年龄焦虑”“学历焦虑”。记者注意到,近期某市直机关选调公告就特别强调“年龄不超过35周岁,荣获市级劳动模范、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及以上荣誉,或博士研究生可放宽到42周岁”。公告一出,引发基层干部“大龄干部来不了了”“老龄干部也想来”等议论。
继续减负松绑、创新激励手段、提高待遇保障
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做好基层工作,既要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要让中老年干部热情不减,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这需要在落实减负目标、创新激励手段、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落实减负目标继续为基层干部松绑。吕德文认为,现在基层普遍处于疲态,“80后”“90后”基层年轻干部配偶多不在当地,太多烦琐无谓的工作让一些基层干部失去正常生活和社交,无法顾及婚恋、养育等人生大事。需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减负,给基层干部留下正常的生活和社交空间。
创新激励手段为基层干部搭台。专家认为,需给基层干部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渠道,如创新职级和职务相分离的机制。组织部门要善于发现、提拔优秀基层干部,形成示范作用,让更多的领导干部看到,只要基层工作干得好、有成绩、有口碑,即使长期身在基层,也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提高待遇保障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条件比较优秀的干部更应充实到基层一线。”受访基层干部说,基层工作直面群众、企业和社会矛盾,更需要素质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待遇保障应向基层一线倾斜,可以比市、区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