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拨动课堂改革的“快进键”

2020-07-18梁芝芳

当代陕西 2020年8期
关键词:线下课堂教师

梁芝芳

权宜之计,还是变革之机?

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直播课为主的线上教学成为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这场面向全国亿万学生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實践,被冠以“史无前例、世无前例”之称,成为高校课堂变革的契机

疫情平稳以来,高校开学时间频上热搜,各大高校陆续官宣开学时间。陕西高校也加入了“开学群聊”:陕西省高校2020年春季学期4月27日起,错时开学。

尽管刚刚迎来线下新学期,但陕西师范大学的“线上新学期”已开课两个多月,1300名老师和全校数万名本科生、研究生该上的课一节也没落下。

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直播课为主的线上教学成为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这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也按下了陕师大课堂改革的“快进键”。

线上教学的“变”与“不变”

小讲桌、补光灯、移动白板、远程麦克风,备齐全副武装,计算机科学学院老师胡曦明站在专业的直播装备前,看上去更像一位“网红”主播。

在线教学对胡曦明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吃螃蟹”,但他依然提前做足了功课。

选哪个平台,哪种方式最合适?胡曦明挨个测试,腾讯课堂、抖音、雨课堂、慕课、超星平台、智慧树网……他都琢磨、试了一遍,最终选定系统相对稳定的腾讯课堂。手机直接讲话噪声大,为了能让网络另一头的学生听清每一句话,他专门网购了一个外置声卡。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胡曦明,直播技术的掌握很容易,重点还是在备课上。他将教学安排、上课方式、课程要求等提前发给学生,还准备了课间休息时潘放的轻音乐,缓解学生压力。

每一次网课都需要精心准备和设计,“要把上课内容分割成若干知识点,抛出针对每个知识点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再架设一个应用场景,把理论实例化,激发学习的价值感。”

而课后,还要及时发起课程满意度在线调查,以“查漏补缺”。

在这场疫情大考里,面对线上教学新模式,老师也变成了学生。

站了15年讲台的文学院副教授赵颖原以为终于可以实现“躺着”上课的夙愿,实际虚拟课堂更“虚”身子。虽说不用像线下讲课那样“时刻提着劲儿”,但更费心思。

“就像一个人举办一台大型晚会,集导演、策划、导播、主播于一身,既负责整个流程设计、时间安排,又要随时进行屏幕分享、视频播放、文件共享,还需在QQ群与学生连线互动。”即使赵颖之前已有在线慕课的经历,一开始还是手忙脚乱。

尤其每周一,6节课,300分钟,要用到4个平台。

但赵颖不觉得有负担,相反,她认为这是“掌握一门新教学技能的好机会”。有次慕课平台崩了,学生很快在B站上找到了资源,成功给赵颖“安利”了B站。网上学习资料下不下来,很快就有学生传到了QQ群里;碰到突发状况,群里学生能提出10多个解决方法。

实体教室变成了直播平台,纸质作业变成了电子作业,线下讨论变成了线上交流,在赵颖看来,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线上课堂与传统课堂一样,应该仍然“内容为王”,肚子里的学问是三尺讲台永久的气场所在。

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问题的“放大镜”。比如,线下单方面讲授的教学形式搬到网上,很难吸引学生。这就“倒逼”教师必须提高课程含金量,更多地关注课程整体设计、框架搭建、资源整合、学习活动设计等。

第一次直播讲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亚泽特意穿了西装打了领带,着装正式出场。“课前不认真看资料,就没法参与讨论。”前一天,张亚泽已给学生打好了预防针。

他会提前布置文献,请学生自主研读、提炼、总结,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然后将所有问题按逻辑分类、合并同类项,在线上平台解答问题、进行小测试,为接下来的同步讨论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一一学生的观点总能给张亚泽带来惊喜,而当他回答、总结了所有问题,发现一篇论文的雏形已然形成。

“线上教学对于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一个磨合期,也需要在探索后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在线教学方法。”张亚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原来脑子里的东西不够用了,需要不断学习、紧追学科前沿,“跟上时代捕捉热点,年轻人才会信服”。

课堂变“大”了,有效教学是挑战

赵颖的《东南亚文学和文化》一直是热门选修课。以往,没选上课的学生想“蹭课”,只能提前去教室抢座位。如今,他们只需点击赵颖的邀请链接,就可直接进入课堂。原本容纳70人的课堂,在线人数常有上百人。

网络的便利性,打破了传统课堂有限的空间。文学院本科生8个班,必修课《逻辑学》原本是两个班合班上课,同样的内容,赵颖要讲4遍。而在线上,300名学生同时进入,只需上一堂“大课”。

线上课堂,改变的不只是物理空间。

一些需要分析和计算的课程,有的学生平时上课可能跟不上,现在却可以完整记录下来,反复学习。

用直播这种实时在线的方式给学生上课,并非唯一选择。“学校提供了很多种在线教学方案,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太大限制。”赵颖采用的是“慕课+直播”的方案,“网上有很多公开的优质教学资源,像大学生慕课、B站、网易公开课,都可‘借来一用”。

然而,大部分受访师生表示,尽管线上教学被激发出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囿于技术、环境等原因,和线下课程相比,如何保障整体教学效果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线下课堂天然是封闭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但是在线上,干扰因素太多。”直播上课时,赵颖最担心突然卡网掉线、连麦没人接,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没办法实时同步跟上。

此外,线上授课时,教师与学生被分割在不同空间,学生的适应能力、自学能力和自律性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直播教学,除了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带来挑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原先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情境。

张亚泽对此深有体会,他多年承担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原本会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师生的“在场”感、现实感增强了亲和力和有效性。例如,在外语学院,他组织学生做“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调查报告;在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学生做“改革开放与我的家庭”口述史;在美术学院,则是结合新发展理念、文化自信等时代问题确定主题艺术作品创作与作品解读,这都是学生非常欢迎的面对面授课方式。

而这种个性化操作以及师生高水平互动,在直播课堂难以实现。尽管网上的“虚拟”互动很便利,但不能全面取代面对面的教学。

线下上课,数学与信息学院老师韩国栋会通过学生的神情、注意力,判断大家对讲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线上课不能迅速直接得到学生的反馈,所以在备课时就要更加斟酌、预判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像‘高等数学课,分析演算的内容较多,上课需要板书,需要精讲。网课往往无法保证流畅性,无法及时切换投屏和黑板板书。”韩国栋把小黑板搬到客厅,用三脚架将手机架在黑板对面直播,试着模拟数学传统课堂。效果不错,但“还有改进空间”。

“教室是个‘小生境。处于同一个时空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韩国栋套用了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他调侃道,“网课就像网恋,想要修成正果,总要见上一面。”

张亚泽也认同,“如果条件允许,面对面始终是交流的最好方式”。

“上课不是‘把课讲了,而是如何让学生在指导下学习;好的教学不是简单把老师的学问搬到学生头脑里去,而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张亚泽理想的线上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打破界限、畅所欲言。”

张亚泽要求师生腾讯课堂和学习通同步在线,用学习通的抢答功能向学生提问,学生在腾讯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平时不太说话,反而这个时候比较敢说了。”

学生提交的作业,客观题张亚泽会根据系统对不同选项的错误率进行归因,再由此作出讲解;主观题则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批阅,并在网上即时反馈。这被他称之为在线的“有效互动”,相比实体课堂中学生一句“听懂”或者“没听懂”,数据在瞬间提供的结果更加直观。

倒逼课堂改革“快进”

作为陕师大党委常委、教务处长,李贵安一直都在力推基于网络手段的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式教学。

“早在2007年,我们就已启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翻转课堂实践。”他介绍,2013年,学校引进美国Blackboard Learnt+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平台陆续建设了210余门信息化示范课程。

“Blackboard Learnt+”到陕师大,有了一个新名字陕西省Mooc中心陕西师大分中心“善思学堂”。“‘学堂相对于‘教室的概念,表示从‘教到‘学的重心转移,‘善思除了其本意,还是‘陕师谐音。”李贵安解释道。

虽说陕师大课堂教学改革成绩不错,甚至一度被打造成陕西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样板间”。但改革的进度始终不快。

“说白了,这还是一个导向的问题。”李贵安说,当教师已经习惯了一种教学模式后,如果外界既没有压力也没推力,难以让教师迅速行动起来。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陕师大教改按下了“快进键”。

“几万名学生、上千门课程,一下子从线下转到线上,要解决授课平台、教育信息技术使用、排课表、教师培训等问题。最关键的是,突然彻底改变教学模式,对教师是个大挑战。”李贵安称其为一场“遭遇战”。

他意识到,这也正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以前有的教师不愿意尝试网络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改革,但现在形势所迫,老师们只能或主动、或被动地‘触网。”他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大家能体会到线上教学的好处,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拥抱”。

“以前经常有教师反映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足,这次正好‘以战代学‘以战代训。”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李贵安认为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的体验课和信息素养的速成班”。

他表示,尽管是不得不做,但在线教学绝不只是权宜之计,也不单纯是实体教育的替代方案。它明晰了高校的育人使命一一大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帮助学生实现转变和成长的地方。

陕师大的“翻转课堂”改革,其核心是學生唱“主角”,而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是重中之重。毫无疑问,课堂的“用户”就是学生。

李贵安把物理卓越班的“翻转课堂”搬到了线上。全班30名学生,都是“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直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虽是新体验,但适应迅速。

大三学生叶泽林发现,上直播课时,不少同学在留言后附一些疑问、鼓掌或点赞的表情包。李贵安回复时也会发流行表情包,偶尔还夹几个网络热词。这些小细节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课堂立刻活跃起来。

“直播上课和线下上课是两种体系,网络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直播有自己的规律。”李贵安认为,老师在直播中应该转变话语体系,找出直播和传递知识之间最好的媒介。

他对课堂改革的前路很有信心——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互联网重新定义的课堂拥有无限可能,其作为实体课堂的有益补充,以技术优势反哺线下教学,进而推动教学模式的“革命”。

更深远的考量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大多会走向教师岗位,如今他们接受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将来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课堂,未来也许会引发“蝴蝶效应”,给中国教育带来一次“诺曼底登陆”,在传统课堂之外开辟第二战场。

猜你喜欢

线下课堂教师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ONE⁃MAN UNIVERSITY